首页期刊导航|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王彤

双月刊

1008-3812

lnccxb@163.com

024-89708722

110122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路102号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断面暗挖车站隧道开挖的地表深孔注浆技术

    于金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集城市地铁车站建设受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暗挖车站小导洞开挖时,在导洞上方通常以超前支护加固地层.东南湖大路站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采用洞内注浆的施工效率不高,故提出了暗挖车站地表深孔注浆技术,在保证地层加固质量的基础上,节约了施工工期.本文详细探讨了东南湖大路站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下的地表深孔注浆技术工艺,通过现场开挖变形数据分析,揭示了车站主体和既有管线沉降变形值以及变化规律,验证了地表深孔注浆加固技术的合理性,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借鉴.

    暗挖车站深孔注浆地表注浆双液浆

    装配式透水型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

    蒋楠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透水型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路面施工应用广泛,为探究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同的强度等级对装配式透水型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对使用三种不同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的装配式透水型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 28d抗压强度、27d抗弯拉强度以及透水系数等指标进行试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强度等级为 42.5 时,装配式透水型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能够获得不错的抗压强度以及较高的抗弯拉强度,且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与施工要求.

    装配式透水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

    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力学性能研究

    王欣炜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对再生骨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设计采用 4 种再生集料掺量(0%、25%、50%、75%),4 种水泥掺量(3%、4%、5%、6%),分别进行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研究结果得到,随着再生骨料掺量增加,最大干密度的降幅约为 9.8%、9.7%、9.7%和 9.6%,最佳含水率的增幅约为 51.1%、48.9%、47.9%和 46.9%;随水泥剂量增加,7d无侧限抗压强度由 3.52MPa提升为 6.10MPa,且 90d劈裂强度为 0.932MPa.再生水泥稳定碎石通过增强内部嵌挤力,提升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使用铣刨料替代部分再生骨料,既优化了材料性能,又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生骨料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劈裂强度

    多功能铁路轨道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邓明明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研究背景、发展前景、技术设备、应用与创新等方面,对多功能铁路轨道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阐述.通过对铁路轨面平移测量设备、铁路轨道倾斜度测量设备、铁路轨道弯曲度测量设备以及地铁(隧道)工程的界限测量设备等功能介绍和应用分析,凸显了多功能铁路轨道测量系统的技术特色与创新.通过铁路现场应用,多功能铁路轨道测量系统为铁路养护维修作业解决了一定的实际问题,为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条件.

    铁路运输铁路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系统

    基于Unity3D的车间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以SMR公司生产车间为例

    赵春亮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智能管理系统能帮助制造企业实现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将企业现有资源协调、整合.采购、销售、计划、物料、生产高效协同,能实现从订单下发、生产排产、生产跟踪、装配物料情况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系统数字化

    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效应研究

    薛亮刘小玲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线路里程、车站数、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客运强度、配属车辆数、网络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以地区生产总值(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常住人口、人均消费支出、旅游收入为区域经济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沈阳市 2015 年至 2022 年轨道交通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效应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轨道交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

    新时代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沈阳高校为例

    陈鉴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任何阶段统战工作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进入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对象、内容、领域、路径、形势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特征,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更多新要求,高校统战工作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新难题,遇到更多新挑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沈阳高校统战工作的现状、遇到的难题,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之策,以期为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对策研究

    新职业教育法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邓念国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职业教育法实施背景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重要任务.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机制、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等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新职业教育法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

    "三递进"式课程体系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闫艳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的重要性尤显突出.当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还存在教育理念滞后、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课时安排不合理、缺乏深度和广度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经过研究分析提出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创意实践训练、进行创业项目孵化"三递进"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构建高职院校"三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潜能,同时促进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三递进

    数字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多维转向与创新思路

    朱丽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高职劳动教育面临着价值观、职业化、数字化、创造性等多维转向,面对新旧价值观的融合困境、算法宰制下的教育异化、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风险、离身化实践的创造乏力,亟需回归教育本质、深度融合专业、把握应用边界、贯通虚实空间,寻求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方法,以此推进数字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与发展.

    数字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多维转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