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老区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老区建设
老区建设

刘清荣

半月刊

1005-7544

lqjs8970@sina.com

0791-88592830 88596434

330077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老区建设/Journal Old Liberated Area BuiltCHSSCD
查看更多>>研究老区建设的综合性刊物。旨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面向老区,面向改革,研究老区发展战略,探索老区建设的新路子,总结交流老区脱贫致富的典型经验,沟通老区与各方面的联系渠道,传播老区建设的信息,介绍有关科技知识和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焦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江西新质生产力布局

    龚志坚龙强罗峻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阵地.江西未来产业应聚焦产业集聚、技术引领、主体创新、优化布局四大发展模式,并充分借鉴先行省市发展未来产业的成功经验.同时,还需围绕人工智能、未来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航空制造、新型储能六大重点赛道,立足江西现有产业基础,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引领江西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加快谋划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培育壮大企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支撑体系五个方面探索和优化.

    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生产力布局

    数字经济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及靶向政策设计

    汤淑琴汤培成李铮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通过创新和融合两个路径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江西省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通过创新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价值链跃升;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驱动江西省文化产业内的"对内融合"及与其他相关产业间的"对外融合",加速跨界融合,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应完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强化文化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建立标准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文化"人才培养等,以推动江西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设计江西省

    生产性服务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

    邹家骏张伍涛姚金海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吉安市虽具备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但目前尚存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薄弱、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吉安市应从完善顶层设计及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应用场景、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发力,通过做大做强"服务链"、补齐"技术链"、做优"市场链",打造"高效能生产性服务体系""创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速建成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带.

    生产性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路径

    就业优先战略下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研究

    曹高明赵玉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劳务品牌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金字招牌,实现了小品牌大作为,可以成为高质量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有力抓手.目前,江西劳务品牌发展虽有很好的"二次腾飞"基础,但是仍面临着培育基础总体薄弱、发展态势整体粗放、品牌战略意识有待提升、劳务智力支撑不足等瓶颈.推动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要摸清现状,筑牢"二次腾飞"基础;做实品牌,抓住"二次腾飞"翅膀;提升技能,把握"二次腾飞"关键;优化环境,激活"二次腾飞"生态.

    劳务品牌就业优先战略高质量就业

    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设置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

    李弘曹炜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的支持,而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其布局与老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赣州市作为革命老区之一,其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面临与地区产业发展目标不匹配、毕业生与地方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赣州市应从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设置出发,同时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大学,招募学科领军人才,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一个资源共享、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新型研发平台,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设置地方经济发展赣州市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概念和主要特征辨析

    陈全功徐念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界一直关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研究,对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概念和特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和总结.农村集体经济不等同于合作经济、集体资产、具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及加总的农户经济,对其界定应侧重其所有制地位、经营管理主体、实现形式、价值功能等核心要素.2016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它呈现出产权关系新、治理架构新、经营方式新、发展途径新、分配原则和方案新等五个"新"特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集体产权制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干部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毛太田刘捷
    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部的绩效评价工作是检验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目前落后泛化的评价指标难以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需要.在整理归类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法及专家咨询法构建新时期乡镇干部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结果表明该体系与新时期乡镇干部的绩效评价工作契合度较高.未来应结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绩效评价的内容、方式、体系、反馈等方面完善乡镇干部的绩效评价工作.

    乡村振兴乡镇干部工作绩效AHP熵值法

    习近平关于红色旅游的重要论述:职责使命、核心要义、实践遵循

    张家芳于昕炜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红色旅游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江山"是红色旅游重要职责使命,其中"传承红色基因"是核心与重点,"守好红色江山"是目的与结果,"传承什么样的红色基因,如何内化红色基因"是实现使命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频频涉及红色基因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并且涵盖了红色基因的主要精神内涵,指出红色旅游要着力弘扬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为民初心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等.针对红色旅游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提出了系列原则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促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明确了 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红色旅游红色基因旅游发展

    依托革命文物推动湖北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机理及路径

    高威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省乡村地区革命文物众多,依托革命文物推动湖北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有助于延伸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场域,提升文化内涵,扩大社会影响和推动革命教育.目前,湖北省依托革命文物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存在社会主体协同参与不够、革命文物开发方式单一、革命文化深度嵌入乏力、革命教育虚化现象频现等问题,需从围绕协同治理统筹建设主体、聚焦迭代创新优化建设方式、立足革命文化完善建设主题、着眼革命教育丰富建设内容等方面优化依托革命文物推动湖北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路径.

    革命文物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革命老区

    江西农耕文化的深厚意蕴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聂志平赖慧欢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镌刻着中华文明的生产生活烙印.江西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在传统中国历史演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创新发展江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需要发展农特产业、塑造农耕文化新场域,发展农业科技、激发农耕文化新动能,强化政策扶持、开创农耕文化新形态,增强文化自信、构建农耕文化新景象.

    农耕文化深厚意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