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格氏栲与杉木混交试验初报

    叶远昌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格氏栲与杉木混交试验连续4年进行追踪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与杉木混交林营造中,格氏栲成活率显著低于杉木,要提高格氏栲造林成活率,须提高格氏栲种源良种壮苗率。格氏栲与杉木混交林分中,杉木生长显著快于格氏栲,种间关系较难协调,如以格氏栲为 目的树种,应降低杉木混交比例。格氏栲与杉木混交,初期试验表明,1∶1混交比例下,不同混交方式对生长影响不显著。格氏栲与杉木混交,不同混交比例中,1∶1混交模式较利于格氏栲生长,4年生格氏栲平均树高达268。6 cm,平均胸径达3。5 cm,平均冠幅达2。20 m2。发展格氏栲林,采用混交造林能加快郁闭成林速度,应提倡混交造林。

    格氏栲杉木混交

    烟草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付志伟赵犇马鑫钰陈树鸿...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草模型是烟草生产信息化的核心内容。烟草模型可以模拟烟草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外在形态特征,量化与气象因子、土壤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预测和调控烟草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是辅助烟草生产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将烟草模型分为烟草生长模型和烟草形态模型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了烟草生长模型(生育期预测、光合生产与物质积累、同化物分配、产量品质形成等5个模块)和烟草形态模型(根、茎、叶、花等4个器官)的研究进展,发现烟草模型的研究仍然存在着系统性、机理性和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指出极端气候下烟草模型算法的构建、打顶后烟草生长发育过程及叶色的模拟和烟草生长模型和遥感技术的耦合是今后烟草模型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烟草模型的结合,为进一步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烟草模型奠定基础。

    烟草生长模型形态模型决策支持

    施肥对猕猴桃属果实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宋任锋解本康张磊韦欣霈...
    70-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肥是改善果树生长和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可以决定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关于对果树施用不同种类肥料来改善果实品质,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是专门针对猕猴桃属果实的综述不多。综述了不同种类肥料的施用对猕猴桃属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氮、磷、钾等无机肥以及绿肥、微生物肥料、腐殖质肥等有机肥和纳米肥料,并分析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大规模猕猴桃属果树施肥在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方面提供参考。

    猕猴桃属化肥果实品质可持续农业

    交趾黄檀容器育苗基质配比试验

    郑智哲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熟化交趾黄檀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对不同基质配比以及加入不同肥料下交趾黄檀的生长情况进行持续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交趾黄檀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显著。加入黄心土比例高的处理组,交趾黄檀种苗大多生长较差,其中应用黄心土 100%的配方培育交趾黄檀容器苗,转培后1年生、2年生苗的平均苗高分别为52。13、74。08 cm,平均地径分别为0。504、0。787 cm;而应用泥炭土 60%,珍珠岩30%,蛭石10%的处理组,交趾黄檀种苗生长较佳,其转培后1年生、2年生苗的平均苗高分别为96。04、161。23 cm,平均地径分别为0。853、1。421 cm。转培后1年生交趾黄檀容器苗中,加入复合肥的处理组,其植株生长形势最好;加入有机肥的,其生长形势次之;加入缓释肥的处理组,其生长形势最差。转培后2年生交趾黄檀容器苗中,3个加入肥料的处理组之间生长形势没有显著性差异。

    交趾黄檀基质肥料

    森林经营碳汇开发路径与方法研究——以崇义县试点实践为例

    肖永有朱国平韦春花刘庭胜...
    83-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将崇义县列为林业碳汇开发试点,旨在通过开展林业碳汇项 目开发与交易,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和建立森林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全社会对林业碳汇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林业碳汇开发能力。崇义县采用《江西省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试行)》,将符合开发条件的38520。5亩林地纳入开发范围,经测算,拟议项 目10年计入期内可产生CO2减排量为192363。45 t CO2-e,每亩年均CO2减排量为0。499 t CO2-e。结果表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所产生核证减排量虽然较低,但与其他CCER项 目一样,能满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可推动国内林业碳汇项目 自愿减排交易。基于崇义县试点实践,系统总结了项 目开发程序、方法、路径,全面分析了开发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研究森林经营碳汇开发路径与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自愿减排路径方法

    塞罕坝白扦云杉径向生长对升温突变的响应

    于贵朋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白扦云杉(Picea meyeri)径向生长对升温突变的响应,以塞罕坝地区的白扦云杉天然林为对象,基于白扦云杉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利用Mann-Kendall检验升温突变发生时间,利用相关干旱数据资料识别出干旱事件年份,分析升温突变后塞罕坝地区白扦云杉径向生长规律及其与月气候数据的相关关系,对比白扦云杉对极端干旱事件的生态弹性差异。研究表明:①塞罕坝地区年均温于1987年发生突变,升温突变后该区年均温呈显著增加趋势(0。24 ℃/10 a),显著高于升温突变前。②升温突变后,白扦云杉BAI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关系。③升温突变后,白扦云杉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与1986年12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④升温突变后,塞罕坝地区发生3次干旱事件(2001-2002年中旱、2006-2010年及2015年重旱),白扦云杉对干旱事件的抵抗力无显著差异,但恢复力与恢复弹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径向生长白扦云杉升温突变生态弹性

    若尔盖县主要林分可燃物载量特征及林火防控分析

    能州刘茂金银春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全国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四川省试点调查技术指南》,分气候区、森林起源、龄组、郁闭度、优势树种对森林可燃物调查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火灾风险。根据林分型分层结果、面积比例和标准地数量要求,确定各类型布设调查标准地数量,再把各类型标准地分别布设在森林植被分布图上。按标准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开展乔木、灌木、草本、枯落物、腐殖质等可燃物载量调查。结果表明:各层次可燃物载量如下,乔木层153。04~302。28 t/hm2;灌木层8。30~19。03 t/hm2;草本层0。69~2。32 t/hm2;枯落物层3。33~4。74 t/hm2;腐殖层2。47~4。72 t/hm2;根据总可燃物载量比较,相同林分型中,随着林龄的增加,可燃物载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云杉、桦木的成过熟林总可燃物载量比近熟林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当地人为砍伐等破坏有关;林分中最易引起火灾的可燃物为地表可燃物和草本植物。4种林分型下,平均死可燃物载量为5。66~9。18 t/hm2,发生较大火灾的可能性较小。但近熟林和成过熟林中的死可燃物载量较大,应重点关注。森林火灾引发的影响因子较多,应根据林分可燃物特征、立地条件、人文情况等实际情况,提出符合防火实情的防火区划和防火减灾策略。

    森林可燃物载量防火若尔盖县

    苏州市吴中区化肥农药施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杨大强郑俊华谭芊芊严震晶...
    100-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分析苏州市的农药化肥施用现状对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苏州市吴中区2019-2022年的农田种植进行调研,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与农药用量、种植面积及产量,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吴中区不同乡镇和作物间的肥料和农药投入总量、强度及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2年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化肥施用量和施用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而化肥施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其中2020年东山镇肥料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均为最高,分别为2750。93 t和101。34 kg/hm2;经济作物(茶叶、果树和蔬菜)的肥料施用量占施用总量的98。97%,其中枇杷的化肥平均施用量最高为1223。40 t,占总化肥平均施用量的51。90%,大棚蔬菜的平均施肥强度最高为32。85 kg/hm2。2020-2022年苏州市吴中区各乡镇农药总施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整体维持在225。46~233。49 t,除木渎镇的农药施用量呈增长趋势,其余乡镇农药施用量均有所降低;其中水稻、茶叶和果树的农药施用量均呈下降趋势,小麦、油菜和蔬菜呈波动上升趋势。目前苏州市吴中区的化肥农药施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应加强宏观调控、实行合理的肥料资源地区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优化方案,以实现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提升农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优化策略

    闽南山地马大相思无性系引种测定与评价

    陈秀玲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择马大相思(A。mangium × auriculaeformis)优良无性系推广应用于生产,开展5个马大相思无性系引种测试,对4年生无性系的适应性、速生性以及干形发育特征进行分析、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5个马大相思无性系的适应性、速生性和干形特征都比马占相思(CK)优异,其中马大相思中研10号和中研73号表现相对最优,4年生林分保存率达90%,树高、胸径、材积平均达8。55~8。84 m、9。44~9。84 cm和0。0315~0。0353 m3,而且抗风性也较强,干型基本通直圆满。其他无性系或是速生性不强或是干形开衩弯曲或是抗风性较差,暂不宜推广应用。

    马大相思无性系测定评价选择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湘乡市森林健康评价

    周建武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湘乡市森林资源"一张图"选定的17434个小班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对筛选的郁闭度、平均胸径、每公顷蓄积、坡度、灾害等级等12个指标进行降维分析,对湘乡市主要森林小班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森林小班最多,数量和面积占比分别达到了 51。83%和51。49%,"健康"及以上状态的森林小班数量和面积占比分别为34。86%和33。01%;不同林分类型小班健康评价综合得分也存在差异(马尾松0。422<湿地松0。447<杉木0。456<慢生阔叶树0。540<速生阔叶树0。574<中生阔叶树0。594),阔叶林与针叶林的健康评价综合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对湘乡市国土绿化项目建设和林地质量精准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主成分分析森林类型森林健康等级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