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社区健康公园评价要素框架与方法研究

    罗志华陈思敏王瑞彪魏龙明...
    1-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公园作为居民近距离户外活动空间,是社区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健康促进为评价导向的社区公园是实现新时代全民健康目标的重要支撑.以社区公园的健康作用评价为 目标,基于循证的方法思路,结合社区公园的要素特征,分别进行了国内外健康城市和社区建设导则指标的比对提取、基于实证的景观健康循证数据库构建,以及本土化社区公园建设政策和导则的结合分析等研究.通过推导构建形成社区公园环境的健康作用机制,提出了本土化影响健康的八大模块评价要素框架,涵盖16类要素及35项具体指标,初步构建了社区健康公园评价的测度指标体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国内外导则、循证数据库和本土化需求三位一体的多层互构社区健康公园评价方法体系,为后续社区健康公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

    健康社区公园风景园林框架机制评价体系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某城市公园为例

    侯吉龙杜其广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等方法,以威海某城市公园为例,提出规划方案,强调城市公园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促进生态恢复、强化雨水循环管理、创造多功能生态休闲空间、构建绿色交通网络以及环境教育与文化价值的传播、景观美化与生态功能结合等目标,从而构建具有多功能性的娱乐休闲空间.研究结果显示,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可以显著提升公园的环境质量和社会功能,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多功能的娱乐休闲空间,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大连市乡村康养旅游景观设计研究——以普兰店区天益堂村为例

    毛志香张雨铭宋宇航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大连乡村的康养资源,以安波天益堂村为例,分析了其区位特征,提出了融合弹性、包容性以及智慧旅游的设计策略,围绕"健康"展开设计,以恢复游客身心健康为 目标.以"乡野自然、田园养生"为主题,设计出"一带、一环、五区"的布局形式,总结了大连安波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指出了乡村康养景观设计应注重融合当地自然景观资源,突出乡村康养特色,满足五感需求,为游客提供优质乡村康养环境,从而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康养景观设计安波天益堂村

    长效型花境植物配置分析——以丽水市处州公园为例

    金敏华虞洁杨子静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效型花境是今后花境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提出了长效型花境植物配置要以种类丰富、群落稳定、观赏期长、季相丰富、养护简便、经济低碳为原则.以丽水市处州公园西侧入口处花境改造方案为例,从主题设计、季相设计、植物群落设计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地域特色不够明显、乡土植物使用不多的问题,并且要进一步优化植物种类选择、进一步创新植物配置手法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长效型花境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长效型花境植物配置丽水市

    近十年中国垂直绿化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范涛康颖琦陈佩斯卢馨怡...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2013-2023年关于垂直绿化研究方面的578篇中文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垂直绿化的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知识图谱,对中国中垂直绿化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中国垂直绿化领域的研究机构较为独立,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等学科.垂直绿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垂直绿化的应用、园林设计和绿色节能等三大方面,其中绿色节能中的软件预测模拟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机构应加强合作,进一步探索垂直绿化在更多场景下的应用研究,融合园林设计与绿色节能技术,借助智能软件预测模拟方法,创新垂直绿化材料与设计理念,提升绿化节能效益,共同推进该领域的发展.

    垂直绿化CiteSpace软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空间句法研究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李灿区智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分析和解释城市与建筑空间布局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动态的影响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已经引起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基于中文核心(CNKI)和英文核心(WoS)数据库,覆盖了 2003-2023年的相关核心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了关键词分析和知识图谱的绘制.结果表明:①空间句法作为研究领域在国际和国内层面均获得了持续增长的关注;②中英文数据库在空间句法研究上表现出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和研究重点;③国内外在空间句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双方提供了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的机会.未来研究方向包括:①继续深化中英文数据库的比较研究;②加强国际与国内的研究合作,共享数据和成果,同时尊重各自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空间句法研究的深入扩展提供参考.

    空间句法知识图谱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关键词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社区养老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杨凡刘珊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的社区养老公共空间优化方法构建公共空间网络结构关联性较差,空间优化效果不佳.因此,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设计了 一种社区养老公共空间优化方法.根据网络结构多元化、多层次和系统化的特点,构建社区养老公共空间网络结构,通过计算网络结构的关联性,判断当前网络结构的构建效果,在小生境遗传算法的作用下,通过计算网络结构节点的适应度,生成社区养老公共空间优化模型,从而输出切实有效的社区养老公共空间优化策略.通过上述的设计,完成对社区养老公共空间优化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往的社区养老公共空间优化方法相比,设计的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社区养老公共空间优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空间利用率高达97.82%,优化效果更好.

    小生境遗传算法社区养老养老公共空间优化方法方法设计

    基于感知视角的城市绿道优化提升研究——以滇池绿道草海段为例

    王琴区智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绿道建设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目的是努力提高城市绿地和周边公共配套服务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基于感知视角,通过实地研究和问卷调查,考虑道路生态学、环境行为学、景观偏好、慢行系统与使用者满意度这5方面因素,在原有的自然资源、文化等肌理的基础上完善绿色廊道建设,具体体现在加强绿道内部标识的设置;绿道遮阴"先种树后修路";定期维护和保养;设置绿色通道、自行车电动车维修点;感知角度景观环境优化提升等策略,不断加强绿道区域内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交汇、融合,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品质与观光旅游品质.完善滇池绿道与周边附属环境的基础设施,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营造更原始的自然环境,给自然资源的利用提供升值空间.通过感知视角完善城市绿道的设置与布局,指出了城市绿道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提升策略.将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与基础设施进行合理配置的同时,带动昆明旅游业的发展,收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绿道感知视角优化提升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邹明刘牧
    59-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及时掌握保护区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平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发展,保护生态安全,同时可为自然保护区提供制定管理和保护规划的重要支撑.以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运用ENVI、ArcGIS、Fragstats软件平台,利用转移矩阵与景观格局指数法对保护区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森林景观在保护区内占据绝对优势,且面积呈上升趋势,这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②针叶林逐渐成为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这说明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趋于稳定.③灌木林等小斑块的破碎化程度仍在加剧,这可能会对某些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产生负面影响.在未来的保护区管理中,应加强对这些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此外,耕地景观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之间的转换也值得关注.为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在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强化对各景观类型的监测和管理.优化保护区内的景观空间布局,根据景观类型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生态恢复工程,确保各类景观之间的协调发展.密切关注他景观类型之间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景观转换,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构建合理的景观生态结构,确保生态恢复工程的可持续性.定期开展景观类型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景观格局的变化动态,为保护区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自然保护区遥感景观类型转移景观格局

    基于活力提升的洛阳市杨湾新村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崔赢李东升燕亚飞杨智伟...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置小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产物,其景观环境与安置居民的幸福感息息相关,但由于安置小区建设资金缺乏,建设周期较短,在景观设计上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设计模式.通过对杨湾新村安置小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小区居民对于户外公共空间中的使用需求,从空间形式、场所功能、景观绿化、场地文脉等方面研究小区景观中的现存问题,以活力提升为 目标导向,探索了安置小区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的方法,针对现有问题,从空间布局、植物造景、场地营建、文化内涵和实施层面提出了 5点景观优化提升策略,可提高安置小区居民的归属感,实现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活力提升公共空间安置小区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