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与时空变化分析——以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为例

    刘伟徐尚昭
    250-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韶关市武江区2012-2022年2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数据和DEM数据,借助GIS多元空间分析方法,对武江区龙归镇近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龙归镇各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显著,其中林地、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和园地地类面积发生增加,林地增加面积最大为997。23 hm2,耕地、草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减少状态,其中耕地减少面积最大为673。7 hm2。在地形坡度方面,耕地与建设用地和其他地类间的转化主要体现在低坡度区域,坡度较高的地方,受限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较弱,土地利用变化不明显。研究可为粤北山区城镇级别的土地综合开发管理和利用、地理空间规划等提供数据依据和理论参考。

    土地利用现状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制图时空变化坡度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丝状真菌中的应用

    丁宁卢萍
    25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丝状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其中许多具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和药用成分,也有一些具毒素,开展其基因编辑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利用该系统可对其基因组进行点突变、插入或缺失,实现基因的敲除,但丝状真菌细胞壁厚且成分复杂,导入外源基因较难,开发出高效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极为重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介绍了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丝状真菌中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了 CRISPR/Cas9系统各组分和呈递体系的优化对丝状真菌中基因编辑效率的影响,其中,Cas9核酸酶、sgRNA表达的优化,启动子、PAM序列及基因组编辑体系的改进都有效地提高了 CRISPR/Cas9系统的编辑效率。今后可通过开发无PAM序列要求、可进行基因转录调控、能定向插入和敲除超长目的片段等系列真菌通用的基因编辑体系,实现真菌资源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的充分应用。

    丝状真菌CRISPR/Cas9系统基因组编辑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检测干燥大球盖菇风味物质

    熊慧薇李菁李朝智刘莹...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球盖菇是一种口感脆嫩、栽培方便、产量较大的真菌,以农作物秸秆为培养料,既能让秸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也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大球盖菇作为的蛋白质资源在我国部分地区广泛种植。干燥后的大球盖菇可以长期保存,大球盖菇具有独特的风味,不同种植方式、干燥方式和加工方法均会影响大球盖菇的风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检测大球盖菇中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大球盖菇风味物质达到40多种,优势风味物质包括醇类、壬醛、丁酸丁酯和异丁酸异丁酯等物质。其中壬醛保留时间为12。1 min,丁酸丁酯保留时间19。75 min,异丁酸异丁酯保留时间19。084 min。

    大球盖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丁酸丁酯壬醛

    罗马洋甘菊精油含量及成分分析

    朱月星尹思雨皮汨源高飞...
    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罗马洋甘菊不同开花率和4个不同部位的得油率及成分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罗马洋甘菊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了 4种精油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开花率为30%的罗马洋甘菊得油率仅为0。12%,开花率为70%的得油率达到了 0。2%;以全花为原料制备的罗马洋甘菊精油共检测出50种化学成分,以全叶为原料制备的罗马洋甘菊精油共检测出60种化学成分,以花下20 cm杆为原料制备的罗马洋甘菊精油共检测出59种化学成分,而以根上20 cm杆为原料制备的罗马洋甘菊精油共检测出42种化学成分。4种精油的化学成分以酯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为主,但主要成分有所差异。罗马洋甘菊开花率越高其精油含量越高;不同部位制备的罗马洋甘菊精油物理性状相似,但成分含量不同,使得精油香韵也有所差异,这可能与原料的组成成分不同有关。

    罗马洋甘菊水蒸气蒸馏检测精油

    超级双相不锈钢板坯抽锭电渣重熔成型技术

    王容何志军李珂李晓波...
    27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级双相不锈钢的传统铸造方法易出现漏钢、漏渣、表面成型差等问题,采用抽锭电渣重熔处理,通过改变重熔过程中的供电制度、冷速条件、液固界面位置等因素,对船用脱硫塔大直径板坯进行技术设计,分析了坯锭的内部凝固质量和表面状态。结果表明:重熔过程增大了钢—渣界面积,起到渣洗的作用,使得重熔的钢纯度高、非金属夹杂物少,满足了生产要求。在重熔铸坯的成型过程中,最合适的工艺参数是抽锭速度由1。5 mm/min缓慢增加到12 mm/min,炉顶电压为62 V,二级电流维持在19 kA,电极熔化速度在1100~1200 kg/h。得到的坯锭分布均匀,并且表面质量良好,无夹渣、重皮等缺陷,表面修磨量小于3mm,可进行后续轧机轧制等工序。

    抽锭电渣重熔温度控制渣系配比

    《绿色科技》投稿须知

    《绿色科技》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