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永州市零陵区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区划

    孙维夏昕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火灾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为摸清零陵区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防灾减灾能力,客观认识森林火灾风险水平。于2020-2022年开展零陵区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调查共完成了 37个标准地、4个大样地和16个乡镇的野外火源、历史火灾、减灾能力等外业调查工作,以及302份样品采集和测定。结合评估标准,得出以下结论:零陵区危险性等级为"中高",减灾能力等级为"中低",森林火灾风险等级为"高",纳入"重点防治投入区",命名为"中部区域-湖南省西南部都庞岭、越城岭生态屏障-零陵区重点防治区"。

    零陵区森林火灾风险等级防治区划

    醴陵市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龙黎香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湖南省森林火灾风险普查项目开展醴陵市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通过开展森林火灾风险要素调查、风险评估与防治区划,摸清全市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市森林火灾风险水平。结果表明:醴陵市森林火灾危险性等级和风险等级为中高等级及以上,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比较高,同时发现其减灾能力等级为中级,减灾能力较弱,辖区内无森林火灾重点隐患区,综合判定其森林火灾防治区划等级为次重点防治区。综合全市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及区划,提出火灾防治建议,为醴陵市有效开展森林火灾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权威的森林火灾风险信息及科学决策依据。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区划

    面向县域生态安全的岩溶山区生态修复研究——以宁远县为例

    张世国吴丹王显奇陈诚...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县域生态安全,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立足南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岩溶地貌特点,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切入点,空间化识别县域生态保护重要性,并从整体生态格局分析县域生态系统问题,进而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提出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结果表明:①宁远县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高,全县极重要、重要区域占比达59。16%,总体呈"两屏、四水、多廊、多点"生态网络保护格局;②县域国土空间存在生态斑块破碎、生态廊道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风险进一步扩散等问题;③以问题为导向、分区为基础、重点工程为手段的生态修复方案,符合面向县域生态安全的形成和优化。

    生态安全生态修复岩溶山区

    基于GIS的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都匀市为例

    潘明伟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都匀市2010年、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集聚度和景观格局4个方面分析了都匀市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以期为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耕地面积共计减少12045。42 hm2,其变化动态度为-2。29%,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园地和水域;②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市域东南部的匀东镇、小围寨、墨冲镇和归兰乡;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分布越分散破碎;③研究期间耕地的聚集度降低,破碎度增强;④高程、坡度、年均气温、年降水量自然因子和人口密度社会因子是影响耕地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GIS耕地变化特征驱动力因子地理探测器都匀市

    传统村落多维空心化测度及其耦合协调特征分析——以新宁县西村坊村为例

    童菲杨杰
    192-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西村坊村多维空心化的影响因素,通过熵权法得到各评价维度的权重。结果显示:人口空心化对整体空心化的影响最大。随后,对2010-2021年西村坊村空心化指数进行了分析,发现空心化现象逐年加剧,其中人口密度下降、土地利用不合理、经济活动转移是主要原因。通过耦合度、协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三元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发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逐年增加,协调关系逐渐加强。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建议:调整人口政策、优化土地利用、升级产业结构、加强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等。通过这些建议,希望能够有效解决西村坊村空心化问题,推动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多维空心化耦合协调度模型西村坊村

    基于开发潜力的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模式探究

    张家其廖慧娟朱莉沈文婷...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因区位条件、本底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旅游开发潜力不一。以湖南省传统村落为例,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构建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估结果对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发展模式探究。结果表明:①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值为0。0778~0。6039,其开发潜力各异,需依据传统村落旅游潜力差异对其进行针对性开发;②根据高、中、低潜力区内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驱动因素空间关联的强弱程度,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有效管理"原则,选择旅游开发空间关联强驱动因素对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③高潜力区通过规划"点-轴""核心-边缘"和"增长极"发展模式来促进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潜力区秉持"活态传承"发展理念,将其分为博物馆式、集散整合式、历史街区式和分区式;低潜力区坚持"原生态"式旅游发展模式。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发展模式

    基于NDVI数据的陇南市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

    金雅铖卫亚星
    206-21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陇南市的植被覆盖变化,基于2001-2020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最大值合成植被覆盖度,通过趋势分析、显著性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系统地分析甘肃省陇南市近20年来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陇南市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出一个波动性的上升趋势,变化速率在(-0。0417208~0。0479985)/a;②不同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植被覆盖稳定不变区域占比7。26%,明显改善区域占比31。12%,严重退化区域占比9。39%;③在植被覆盖演变过程中,持续性和反持续性呈现出交错的分布模式,总体上主要呈现为弱持续性的序列。研究结果可为陇南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Theil-SenMedian趋势分析陇南市

    基于遥感影像的北安市玉米大豆种植结构时空演变研究

    张卜戈魏东岚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探究轮作制度实施情况,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格局,提高经济效益,保障粮食安全。选取玉米和大豆为研究对象,以黑龙江省北安市为研究区,采用高分一号影像作为数据源,计算植被指数中的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转换型植被指数(TVI)、改进型叶绿素吸收比率指数(MCARI)和灰度共生矩阵(GLCM)纹理特征中的二阶矩阵(the second moment)和熵(entropy)作为最优特征级,并结合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实验区玉米大豆进行分类。结果表明:①选取最优特征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分类的总体分类精度以及单类地物分类精度能够平均达90%,Kappa系数能达到0。9;②2013-2016年大豆种植面积上涨,由2013年的582。81 km2上涨到2016年的2029。42 km2;2017年基本与2016年持平,2018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到925。31 km2;2020-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 km2;③2013-2014年北安市玉米种植面积增大;2014-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由2014年的1687。46 km2缩减到2016年的1031。7 km2;2017年和2018年基本与2016年持平,2020年下降到551。1 km2;2021年上涨到1386。77 km2,2022年略有下降。指出了 2016年黑龙江省轮作制度实施后北安市大豆种植面积整体上呈现上涨趋势;2013-2016年北安市玉米种植面积受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较小,说明玉米的固有需求指数要高于大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带逐步形成。

    遥感玉米大豆种植结构演变农作物分类GF-1

    湖南地区数字经济区域性差异研究

    陈辉民李青韵廖攀李思思...
    217-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湖南省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湖南省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差异性,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计算数字经济指数,使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数字经济指数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数字经济指数呈上升趋势,11年间增长了 1。15倍,年均增长率为10。1%;湘北、湘中、湘南、湘西11年期间年均增长了 5。32%、0。48%、1。99%、1。11%;湖南省总体数字经济指数的区域差异性在11年间下降了 7。98%,年均下降0。73%;湘中—湘北地区区域差异性年均缩小了约1%;湘中—湘南地区区域差异性年均缩小了约1。81%;湘中—湘西地区区域差异性年均缩小了约0。63%;湘北—湘南地区区域差异性年均扩大了约2。27%;湘北—湘西地区区域差异性年均扩大了约1。31%;湘南—湘西地区区域差异性年均缩小了约0。04%;研究对于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促进湖南地级市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数字经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基尼系数

    基于新零售的鲜花店营销模式研究——以"爱花居"为例

    薛芳刘蓉陈柯心
    228-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零售的营销方式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媒体技术实现渠道资源的整合,消费群体的划分,准确把握消费需求,提高客户转化率和回购率,有效解决传统线下渠道对营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客户资源在最大限度上进行聚集,在此背景下研究花店的营销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梳理,以及对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新零售时代下花店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鲜花店的营销模式主要包括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加强体验式营销,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将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等,使花店业获得新发展,创造新的价值。

    新零售花店线上线下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