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

刘文君

月刊

0457-6241

022-23332330

300051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历史教学/Journal Histor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沟通学术与基础教育,力图将史学研究产生共识的成果及时介绍全中学历史教师。本刊关注前沿的课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在史学刊物中独树一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午战争爆发后明治日本的"战争宣传"探析

    董灏智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明治政府公布《对清国宣战诏书》,日本社会各界随之出版了大量"日清战争实记",它们除了向日本民众介绍战争进程之外,更是将战争爆发的罪责全部推给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利用《万国公法》将其对朝鲜事务的干涉美化成"帮助朝鲜独立",把自身塑造成"文明""和平"的国家形象,贬低中国为"野蛮""落后"的国家.同时,日本学者还大肆宣扬"郑成功反清"之事,称甲午战争为"反清"义战的延续,并将中国台湾作为侵占对象.这意味着,日本从"战争宣传"的层面力证其被迫应战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其中明显存在歪曲事实之处,但随着日本在战争中不断取胜,"战争宣传"中的内容与丰臣秀吉的壬辰战争、江户中后期的对外扩张设想相关联,使日本民众意识到丰臣秀吉未完成的"事业"正逐步实现,进一步增强了日本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加速了日本的侵略进程.

    甲午战争中国日本战争宣传

    甲午中日战争的"图像史学":历史呈现及其"虚无主义"叙事批判

    王明兵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读图时代"和"视觉转向"的来临,以前曾秘藏或私藏于图书馆、美术馆和个人的甲午战争相关图像史料也渐次被披露和展出,为推进甲午战争研究开辟出了一个新的面向.甲午战争相关摄影写真和锦绘版画,既是对甲午战争之史实的一种记录方式,其本身亦为甲午战争历史本身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甲午战争相关锦绘版画的生产和流通之考察,对其历史呈现方式、图像叙述的"文明"逻辑以及"虚无主义"表象与本质予以解櫫和批判,以使得"甲午战争史像"之呈现愈加具体、生动、丰富、立体和多元.

    甲午中日战争图像史学锦绘版画历史真实虚无主义

    甲午战争中宗方小太郎的对华分离策略

    胡天舒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午战争被西方国家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为了在这场势均力敌的中日首战中赢得胜利,日本在战前的军事武装和舆论氛围等方面均做足了准备工作.宗方小太郎作为日本最早进入中国的间谍之一,其在中国所刺探的情报大大增进了日军的胜算,还因此受到了明治天皇的褒奖.同时,宗方小太郎熟识中国文化,通过撰写"讨清檄文"倡导"反清复明",借以挑拨中国人内部关系,期待从内心攻破中国人的心理防线.但是,他对华分离策略因最终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而流为笑谈.

    甲午战争宗方小太郎对华策略

    中古早期法兰克王国释奴作用新探

    张嘉敏李云飞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10-11世纪西欧奴隶制渐趋衰落,学者们从宗教、经济、阶级斗争和释奴等角度做出不同解释.在释奴方面,传统观点认为,中古早期西欧释奴现象增多,导致奴隶制衰落.此观点不仅将中古精细复杂的奴隶制简化为以奴役为起点、释奴为终点的直观线形,而且单一化了释奴的类型和作用.从中古早期法兰克王国的情况看,部分释奴虚假无效,多数释奴附有义务.释奴是奴隶主维持奴隶制的一种策略,它有助于缓解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增强底层自由人委身为奴的意愿.因此,中古早期释奴并不必然导致奴隶制衰落,亦可利于奴隶制的发展.

    中古早期法兰克王国奴隶制释奴

    张家山汉简《功令》所见汉初官吏迁补系统

    李佳庚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家山汉简《功令》记载了环节完整且逻辑严密的汉初官吏迁补系统,主要由四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迁补序列共同组成,体现了分等、分类双重原则.带着这一视角,我们对官吏任命权再作考察,史职序列中的属尉佐、卒史秩级虽未至二百石,但仍需由丞相、御史负责迁补,足见分类原则在官制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由于汉初职官制度基本承袭秦制,可以据此合理逆推秦代官吏迁补系统,然而职官制度在西汉中后期经历较大嬗变,故无法据此顺推西汉中后期官吏迁补系统.

    《功令》汉初迁补系统迁补序列分类原则

    协调内外:万历朝鲜战争时期山东地方的政务应对

    林慧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万历朝鲜战争前后,山东地区作为拱卫京师的屏障和支援朝鲜王朝的后方,被神宗赋予了重要任务.战争期间的六任山东巡抚,一方面履行着处理山东地方事务的本职,一方面又要承担为支援朝鲜运输粮饷的责任.针对向朝鲜海运粮饷的问题,虽然海船难造、粮草难集,整个过程充满曲折,但在巡抚官员的调控下,山东的粮草仍然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战争带来的北部沿海国防威胁,也令山东巡抚加快了请求班军回戍本省的进程,并开始积极筹备军事防御工作.另外,万历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山东巡抚更重视本地民生.山东巡抚请求朝廷将预备援朝所用的粮饷用以赈灾,以及开垦荒地的屯田政策,皆反映了山东地方政府在政务应对时的"重内轻外"倾向.

    明朝山东巡抚万历朝鲜战争地方政务

    清代滇黔桂灾害象征的建构与阐释——以"蛟"为例

    徐艳波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滇黔桂对于"蛟"的形象进行了不断地建构与具象化,使其成为山洪、山崩、地震等灾害的象征物,并根据虚构出的"蛟"之习性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铲蛟与弭灾体系.清代滇黔桂灾害象征物的建构与阐释是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与重构后再赋予其新的隐喻,是为重建灾后社会、修复意识体系以及应对灾后失序与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灾难冲击力而进行的文化革新."灾害象征物的历史"是调适人、社会与灾害矛盾所衍生出的历史文化,是灾害记忆与地方性知识的融合体,对于灾后秩序维护、重建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清代滇黔桂灾害象征灾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