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

刘文君

月刊

0457-6241

022-23332330

300051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历史教学/Journal Histor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沟通学术与基础教育,力图将史学研究产生共识的成果及时介绍全中学历史教师。本刊关注前沿的课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在史学刊物中独树一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谈谈"中国特色"的历史内涵

    卜宪群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中国历史的整体维度,深入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成逻辑、重要内涵、发展线索,推动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性研究与多角度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设立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维度、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研究》(项 目批准号:2023YZD036).《历史教学》积极关注该项目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专门开设《大历史观下中国历史道路与文明突出特性》专栏笔谈,五位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运用宏观性的视角、多角度的定位、理论性的分析,对中国历史道路的整体脉络,分阶段重点讨论,展现中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内涵与影响.相信本组专栏笔谈,能够有助于展示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图景与深层内涵,推动中国历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特色先秦文明胡汉交融中华文明统一性连续性

    先秦文明史三变说初论稿

    王悦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中国历史的整体维度,深入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成逻辑、重要内涵、发展线索,推动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性研究与多角度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设立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维度、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研究》(项 目批准号:2023YZD036).《历史教学》积极关注该项目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专门开设《大历史观下中国历史道路与文明突出特性》专栏笔谈,五位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运用宏观性的视角、多角度的定位、理论性的分析,对中国历史道路的整体脉络,分阶段重点讨论,展现中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内涵与影响.相信本组专栏笔谈,能够有助于展示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图景与深层内涵,推动中国历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特色先秦文明胡汉交融中华文明统一性连续性

    胡汉交融与唐朝文明体之形塑

    李鸿宾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中国历史的整体维度,深入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成逻辑、重要内涵、发展线索,推动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性研究与多角度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设立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维度、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研究》(项 目批准号:2023YZD036).《历史教学》积极关注该项目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专门开设《大历史观下中国历史道路与文明突出特性》专栏笔谈,五位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运用宏观性的视角、多角度的定位、理论性的分析,对中国历史道路的整体脉络,分阶段重点讨论,展现中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内涵与影响.相信本组专栏笔谈,能够有助于展示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图景与深层内涵,推动中国历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特色先秦文明胡汉交融中华文明统一性连续性

    近世东北族群的崛起与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增塑

    赵现海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中国历史的整体维度,深入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成逻辑、重要内涵、发展线索,推动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性研究与多角度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设立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维度、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研究》(项 目批准号:2023YZD036).《历史教学》积极关注该项目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专门开设《大历史观下中国历史道路与文明突出特性》专栏笔谈,五位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运用宏观性的视角、多角度的定位、理论性的分析,对中国历史道路的整体脉络,分阶段重点讨论,展现中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内涵与影响.相信本组专栏笔谈,能够有助于展示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图景与深层内涵,推动中国历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特色先秦文明胡汉交融中华文明统一性连续性

    限量福利:《历史教学》2025年期刊征订开始啦!

    34页

    统一中国连续性的现代创制

    张翔柯贵福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中国历史的整体维度,深入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成逻辑、重要内涵、发展线索,推动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性研究与多角度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设立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维度、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研究》(项 目批准号:2023YZD036).《历史教学》积极关注该项目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专门开设《大历史观下中国历史道路与文明突出特性》专栏笔谈,五位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运用宏观性的视角、多角度的定位、理论性的分析,对中国历史道路的整体脉络,分阶段重点讨论,展现中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内涵与影响.相信本组专栏笔谈,能够有助于展示中国历史与文明的整体图景与深层内涵,推动中国历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特色先秦文明胡汉交融中华文明统一性连续性

    20世纪初期美国乡村生活运动之思想渊源

    徐东伟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乡村生活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期,是世纪之交一系列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相互激荡的结果.19世纪后期以来美国工业加速发展,农业相对落后,传统乡村生活方式在工业主义秩序冲击下趋于式微,令笃信农业主义的改革家们意识到挽救传统乡村文明于消亡的紧迫性和使命感.美国在快速工业化的同时亦日趋城市化,彷徨于城乡之间的美国人对乡村田园生活充满向往和眷恋,对乡村价值观更加渴求,在本能和传统的驱使下重返乡村,寻求医治城市弊病的良方.工业和城市的扩张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和外国移民涌入城市,持种族主义偏见的社会思想家为此忧心忡忡,种族纯洁论和种族自杀论一时甚嚣尘上,把更多本土人口留在土地上成为抵御移民威胁的选项.为了应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乡村改革家们主张全面改善乡村生活,保留乡村传统,重塑乡村文明,乡村生活运动在进步主义改革风潮的催生下应运而生.

    乡村生活运动农业主义乡村价值观种族主义进步主义

    "部落衰微"背景下格拉纳达奈斯尔家族王权的形成及发展

    王兰娟
    5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世纪晚期,在受到基督徒军事打击的同时,西方伊斯兰社会还在内部面临亲缘关系薄弱、团结精神消退的"部落衰微"状态.格拉纳达王国奈斯尔家族整合族群力量,发展权力机构,以国家凝聚力替代部落共识,构建威权中央体系,成功实现了其政权两个半世纪的长存.奈斯尔王权在"部落衰微"趋势下孕育成型,部落传统作为伊斯兰教文明传承隐秘却又影响至深的结构性因素而存在.同时,王权作为国家权力的体现,也在基督教文明的影响下表现出对打破部落界限和阶层垄断、加强中央集权、创设国家认同的"非对称性"偏好.奈斯尔王权的形成及发展是东西方文明互动共存的一个具体案例.

    "部落衰微"格拉纳达王国奈斯尔王权互动共存

    投稿须知

    历史教学社(天津)有限公司
    封2页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