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调查规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调查规划

赵元藩

双月刊

1671-3168

ynfip@vip.163.com

0871-3318347、3332538

650051

昆明市人民东路289号

林业调查规划/Journal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CSTPCD
查看更多>>《林业调查规划》是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西南地区林业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技刊物。被全国多家期刊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开辟了森林经理、"3S"技术、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营造林技术、种苗建设、森林旅游、园林设计、产业开发、病虫害防治、社会林业、专家论坛等栏目。本刊以技术性、实用性、创新性为原则,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是广大从事林业生产、科研、教学的科技工作者、领导和决策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本刊为双月刊,A4开本,每期160页码,每双月底出刊。国际刊号 ISSN 1671-3168,国内刊号 CN 53-1172/S,每期定价10元,全年60元;增刊2期,40元;共计100元。由编辑部自办发行,订阅单位和个人可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展示自己才华,欢迎社会各界刊登广告、展示形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土壤调查研究

    贠新华余昌元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传统的土壤剖面调查结合典型线路调查方法,对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土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水稻土、冲积土和沼泽土.描述各土类的分布、剖面构型及特征、基本理化性质等.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处于汇水区的云南松或松栎混交林下的红壤以及坝子区域的潴育性水稻土,大多土层深厚,剖面完整,诊断层较典型,具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系统,土壤肥力状况良好.提出对现有低质低效林分进行适当改造,关注水稻土的保护与合理使用,进一步开展沼泽土及底泥的区域调查研究.

    土壤类型剖面特征养分含量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怀化市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古树资源特征研究

    陶德树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清怀化市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的古树资源,对怀化市国家重点保护古树进行全面调查,并对重点保护古树的类型、濒危等级、海拔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怀化市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古树17 种、2 018 株,属于13 科14 属,全市 13 个县级行政单位均有分布;古树树种以银杏、南方红豆杉、闽楠和大叶榉树为主,每个树种均在200 株以上;古树平均胸径76.4 cm、平均树高19.3 m、平均树龄227 a,适宜古树生长的海拔区间为 300~800 m.以期为怀化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营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怀化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群古树名木珍稀濒危等级

    湖北省鸟类新纪录种——日本绣眼鸟

    张聪薛洪富孙婷婷陶敏...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9 月29 日和 11 月 14 日,分别在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和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观察并拍摄到日本绣眼鸟,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湖北省新纪录种.

    鸟类新纪录种日本绣眼鸟湖北省

    广西51种典型药食同源植物观赏价值综合评价

    胡真真邓丽丽肖妮洁韦霄...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开发利用广西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丰富广西城市园林植物种类,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综合考虑植物观赏价值、园林应用潜力和应用安全性,确定 16 个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结构模型,对广西51 种典型药食同源植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分值排序将51 种典型药食同源植物划分为4 个等级.结果显示,Ⅰ级:分值≥2.3,观赏和开发利用价值高;Ⅱ级:分值>2.0~2.3,观赏和开发利用价值较高;Ⅲ级:分值>1.7~2.0,观赏和开发利用价值一般;Ⅳ级:分值<1.7,观赏和开发利用价值低.综合排名靠前而在园林中极少应用的金银花、八角、草果、山银花、花椒等植物在观赏性、园林应用潜力和应用安全性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建议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药食同源植物观赏价值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广西

    药食两用植物黑老虎组培快繁体系研究

    邓丽丽蒋臻韬莫燕兰蒋向军...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变药食同源植物黑老虎野生资源日趋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对组培快繁体系中的培养基配制及组培瓶苗培育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期建立黑老虎组培快繁体系,为规模化种苗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以MS+2.0 mg/L 6-BA+0.2 mg/L NAA为初代培养基,以B5+2.0mg/L 6-BA+0.2 mg/L NAA为增殖培养基,以1/2 MS+0.1 mg/L 6-BA+1.5 mg/L NAA+0.3%活性炭为生根培养基,先暗培养,再光照培养,生根率可达 100%,且小苗主根粗,长势强.组培苗最佳炼苗时间为15 d,最佳移栽基质为塘泥∶蔗渣∶鸡粪∶过磷酸钙=3.9∶4∶2∶0.1,最佳遮阳模式为半遮阳,最佳培育期为60 d.

    黑老虎无性繁殖组培繁育植物激素生物基质遮光处理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

    龚仁琥程玉芬王业清宗宇...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域监测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多样性、区系成分、空间分布等特性及资源保护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已知有兰科植物36 属100 种,生活型齐全,珍稀濒危级别高;兰科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特有性明显,分布不均匀,小生境影响偏大,保护地位重要.应从优化三区区划、提升保护能力、加强兰科植物认知普及、与时俱进创新保护方法等方面持续性做好兰科植物的保护工作,以期为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兰科植物未来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区系成分分布特征资源保护

    科尔沁沙地五角枫变色气象条件及预报方法研究

    贾宁王一冰于静刘梦迪...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沙地五角枫近6 年红叶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出枫叶变色率及变色规律;结合气象要素资料,研究不同变色期的气象阈值条件;利用不同气象要素与枫叶变色率的相关性对枫叶变色率短期、长期预报方法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地五角枫初红日序为10 月1 日,大部分枫树在10 月上旬处于斑红,正红日序为 10 月 15 日,枫叶进入斑红和正红的时间受逐日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日最低温、日最高温、日均温、日均湿度、日最低地面温度越低,枫叶变色率越高,变色率与日降水量、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微弱相关;近 10d累积气温越低、日照时数越多、累积湿度越小、累积降水越少,枫叶变色率越高;长期预报因子为6 月平均湿度和9 月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最高温度;根据温度阈值建立了枫叶变色因子方程,结合赏枫天气因子建立了枫红气象指数及服务产品,经检验适用性较好.

    沙地五角枫枫叶变色气象阈值预报因子枫红指数

    基于GIS的邢台市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杨丽娜梁春旺赵玉兵张杰...
    171-17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邢台市1991-2020 年17 个国家气象站资料,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对核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对邢台市核桃生长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选取年均温、≥10℃有效积温、年降水量、极端最低温、年日照时数、日最高温≥40℃日数、终霜冻日早于≥稳定通过 10℃初日日数7 个因子作为邢台市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基于GIS对各区划指标进行插值,结合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得到邢台市核桃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邢台市核桃种植气候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邢台市东部平原、西部浅丘陵地带;气候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邢台市中部平原地区、西部丘陵地带;气候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邢台市西部深山区及水库和建筑用地.

    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隶属函数GIS邢台市

    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仿真

    刘骥周心怡
    176-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对景观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缺少,导致灌木面积演化后大幅度减少的问题,提出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仿真.统计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高程数据,在ArcGIS中计算灌木景观热力学熵,判断空间布局平衡性.分析地域性灌木分配均匀度、空间平衡性布局优势度和布局规划维度指标,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指标,计算地域性灌木斑块面积占比和灌木斑块密度指数,通过GIS模型交互反馈解决规划过程中维度低的问题.将对比度、信息熵、元素间相似程度作为描述向量,结合最大似然法进行布局最优规划仿真,使用综合指数评价法构建GIS评价模型,按照空间平衡性设定布局标准,获取合理规划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灌木园林景观布局规划,演化后的灌木面积为5.0×105hm2,与所研究方法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进行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合理.

    GIS模型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

    数字林业背景下亚洲象监测预警模式综述

    谭栩吉王仕华毛娅南段光辉...
    18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林业大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科学构建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其总体框架划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层、展现层,还包括标准规范、运维管控能力、安全管理体系内容建设.提出以网络传输、数据存储、AI物种识别、亚洲象一张图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与野生动物生态保护、缓解人象冲突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为其他自然保护区相似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数字林业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大数据YOLOv5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