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骆汝九

季刊

1009-4318

xb@mail.lygtc.net.cn

0518-85985200

222006

连云港市晨光路2号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yungang Techinc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中国实践和世界意义

    胡铭焓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通过审视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中国实践和世界意义,力图从不同维度完整准确地建立共同富裕的认识论框架,为我国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相应的基本准则,为今后世界各国科学认知、快速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困境及优化路径

    黄丹林魏然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奋斗精神包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新时代青年弘扬奋斗精神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部分青年对奋斗精神内涵认知不足,同时受多元社会思潮、社会压力、家校教育缺失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面临着精致利己主义、"内卷""佛系""躺平"消极心态、网络成瘾、"伪奋斗"等困境.因此,亟须通过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倾听青年利益诉求、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发挥教育主抓手等路径提升青年奋斗动力、激励青年奋斗自觉.

    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自我价值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学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周琴吴波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学报是学校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其质量评价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基于此,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向量和综合得分等步骤,构建高职院校学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报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为提升高职院校学报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提供参考.

    层次分析法高职院校学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对策研究

    王媛媛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海外企业规模化发展、强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大体量相比,具有国际化发展能力的职业院校数量还不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程度和层次还不够高,要通过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深化校政行企合作、组建职教联盟、建强国际品牌等途径,不断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品牌效应等方面予以完善.

    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职教联盟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推进科教融汇对策研究

    刘盼高晓庆董能峰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教融汇强调教育与科技的深度结合,科教融汇不仅是科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科学思维、创新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对高职院校推进科教融汇的现状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推进科教融汇过程中面临教学与科研分离、科研定位不明确、资源配套不足、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四个问题,并从强化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明确职业教育科研特色、加强资源配套、更新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科教融汇科研平台校企合作高等职业院校

    大数据驱动高校科学决策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杨冰双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背景,在回顾、反思高校过往决策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决策模式,并对其内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同时,立足数字化的视角,从技术、业务与人本三个层面提出大数据驱动高校决策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高校构筑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模式,应以数据的挖掘获取、共享展示为前提,形成以数据分析、转化和使用为对象的集数据驱动、技术嵌入、平台管理、流程整合、系统协同为核心机制的新型决策方式.这种决策模式是对原有高校决策能力范畴的新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大数据高等院校决策能力教育数字化

    大学生就业力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史阳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探索就业市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力构成要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40家用人单位开展调查,得到就业力构成要素30个具体指标,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将其划分为基础特质、专业水平、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持续发展能力5大类.最后提出大学生提高就业力的提升策略.国家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学校层面:不断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协同发展.学生层面:调整就业观念,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发展职业素养,塑造优秀的人格和品质;提高职业能力,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强化自我管理,实现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就业力构成要素社会互动理论

    征稿简则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