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工程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

施季森

双月刊

2096-1359

lkkf@vip.163.com

025-85427227

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内

林业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ry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林业科技开发》杂志是由南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是国家林业局重点扶持期刊,她以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喜爱。该刊已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林业核心期刊”等,并已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电子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年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本刊自2001年起,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液相色谱检测器对林木生物质糖类测定的比较

    邱月洁杜娟邓立红蒋建新...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林木生物质中的主要组分,其含量是评估林木生物质资源使用价值和优化加工工艺的重要指标,目前普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进行测定.本研究分别用示差折光(RID)和蒸发光散射(ELSD)两种通用型检测器,通过优化检测器条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以及纤维二糖、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等6种糖类的特性,建立了相关线性回归方程,考察了线性范围、最低检出限、方法的重现性、样品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RID和ELSD两种检测器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9 60,最低检测限均为0.1~0.2μg,检测器灵敏度相近.两种检测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和样品稳定性基本一致.相较而言,RID的线性相关性较好,线性范围宽,对9.0~900.0μg高含量的糖类定量分析精密度较高,重现性较好,但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基线平衡时间较长.ELSD的线性范围窄,对0.5~5.0 μg低含量糖类的定量分析精密度较高,且基线稳定快,适用于梯度洗脱.对南方松和毛白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测定结果均符合文献报道的理论值范围,因此高效液相色谱ELSD法可作为林木生物质糖类分析的新方法.

    林木生物质糖类示差折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锆钙协同负载水凝胶对磷的吸附性能

    叶超宇王帅旗潘明珠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环境中过量的磷酸盐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吸附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磷酸盐的方法.水凝胶因其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吸附容量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吸附磷酸盐.以海藻酸钠为基体制备水凝胶,通过离子交换反应络合对磷有高选择性的Zr4+,同时添加Ca2+降低Zr4+的污染问题,从而制备出一种高效吸附磷酸盐的锆钙@海藻酸钠(ZrCa@SA)水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谱仪(XPS)表征了 ZrCa@SA水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化学性质,并进一步探究了初始磷质量浓度、锆钙质量比和温度对水凝胶磷酸盐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拟合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水凝胶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当锆钙质量比为1∶4、初始磷质量浓度为50mg/L、温度为45℃时,吸附量达到124.04 mg/g,剩余磷质量浓度为0.12 mg/L,达到工业污水的磷排放要求(≤0.5 mg/L).ZrCa@SA水凝胶的磷酸盐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粒子内扩散模型,表明Zr4+水解产生的—OH与磷酸盐的配位交换(化学吸附)主导磷酸盐吸附过程,且吸附过程主要被磷酸盐在ZrCa@SA水凝胶的颗粒内部扩散步骤所控制.

    水凝胶磷酸盐锆钙质量比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

    共沉淀法制备木质素/纳米纤维素杂化颗粒及其形貌调控

    李豪郭娆田雪樊亚博...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素和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受天然木材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共生互缠绕结构启发,以林木生物质微纳米基元重组多维新材料为目的,研究并探索木质素/纤维素杂化颗粒的制备及应用,是提高和拓展林木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基于溶解-沉降的方法,分别采用四氢呋喃和无水乙醇溶解硫酸盐木质素,再向其溶液中瞬时加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悬浮液,使木质素溶液迅速产生相分离;在实现木质素微纳米球(LNS)制备的同时,混合纳米纤维素,一步法制备稳定且均匀分散的LNS/CNF杂化颗粒;探讨了不同溶剂、不同质量分数CNF悬浮液以及不同滴加速率对所得LNS/CNF杂化颗粒悬浮液稳定性、颗粒微观形貌、尺寸、表面张力以及成膜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木质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差异及CNF悬浮液的质量分数和滴加速率,都会影响其杂化颗粒的稳定性、形貌和尺寸,使用四氢呋喃处理所得LNS/CNF杂化颗粒的尺寸形貌更为均一;反应的最佳CNF质量分数为0.5%,所得LNS/CNF杂化颗粒的尺寸大小最为均匀;通过控制滴加速度,能有效调控所得颗粒的尺寸,实现LNS的可控制备,在CNF质量分数一定的情况下,滴加速度越快,所制备的LNS/CNF纳米杂化颗粒和所得薄膜的性能也越好.

    木质素纤维素相分离杂化颗粒薄膜

    无人机用气力式喷粉装置设计及作业效果分析

    茹煜周杰杨风波方树平...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业病虫害是危害森林健康及其生态系统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橡胶树这类高大乔木的施药方式多为传统的地面喷雾和喷粉机械,该类作业方式受地形限制、人力需求大、劳动效率低,且难以对高处冠层施药.当前用于无人机挂载的喷粉装置多为地面喷粉器械的简单搭载,这易造成粉剂堵塞,喷施均匀性难以保证.为改善当前喷粉作业的效果,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搭载在无人机上的气力式喷粉装置,利用高速气流将粉剂沿管道吹出,并对关键部件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本研究设计的气力喷粉管道,涵道风机风速达10m/s可满足绝大多数粉剂的输送要求.以飞扬倾角和飞扬高度为评价指标,模拟了不同安装位置下无人机喷粉作业的效果,模拟分析表明,为更好地抑制粉剂飞扬,气力喷粉装置的喷粉出口应正处旋翼下方,并后置安装在无人机上,其飞扬倾角为84°,飞扬高度为0.6 m.为探究试验样机的作业参数对喷粉沉积覆盖率、均匀性与穿透性的影响,开展了喷粉流量、作业高度与飞行速度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沉积覆盖率最佳作业参数为:喷粉流量6.0 kg/min、作业高度2 m、飞行速度2 m/s.沉积均匀性最佳作业参数为:喷粉流量3.6 kg/min、作业高度2.5 m、飞行速度6 m/s.沉积穿透性最佳作业参数为:喷粉流量6.0 kg/min、作业高度2.5 m、飞行速度4m/s.为获得最优的试验方案,采用模糊综合评分法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最佳作业参数为喷粉流量6.0kg/min、作业高度2.5 m、飞行速度2m/s,相应的喷粉覆盖率均值为14.06%,喷粉均匀性均值为34.81%,喷粉穿透性为5.61%.因此,本研究的气力式喷粉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时,需结合实际作业对象,对沉积覆盖率、均匀性、穿透性不同需求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无人机喷粉的作业参数.研究结果可为高大乔木病虫害关键防治设备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对实现林业精准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无人机植保设备喷粉装置气力输送气固两相流作业效果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融合Transformer的竹材缺陷识别方法

    杨松张锐朱良宽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竹材缺陷识别的研究中,竹片形状、缺陷部位颜色深浅及裂纹大小差异都是制约模型识别准确率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小数据集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融合Transformer的竹材缺陷识别方法,以更好地提高竹材缺陷识别的准确率.该方法在卷积神经网络的主干上进行改进,从获取不同尺度语义信息的角度出发,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在不同尺度的特征图上捕捉图像局部语义信息,然后将不同尺度的语义特征映射为特征符号,同时引入Sinkhorn分词器对不同阶段的卷积神经网络特征符号化以减少特征冗余,再通过Transformer对特征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以学习图像全局语义信息.试验结果表明,与VGG16、ResNet50、DenseNet121、ViT这4种深度学习模型相比,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融合Transformer的方法能够更高效地提高竹材缺陷识别模型的性能,在竹材缺陷图像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 99.13%.该方法识别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为竹材缺陷的实时自动识别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竹材缺陷识别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Sinkhorn分词器

    《林业工程学报》2025年征订启事

    133页

    基于YOLOv5的锯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杨昊张茹王钰圣赵园园...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锯材表面缺陷检测是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随着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目标检测算法被引入并应用于锯材表面缺陷的检测.然而,目前的锯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仍存在检测速度慢、检测精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YOLOv5的锯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针对该算法设计了可重参数化的主干网络,改进了聚类算法和损失函数,使用了多种数据增强方式并且设计了解耦的检测头.将改进后的算法在NVIDIA RTX3090 GPU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在本研究使用的橡胶木和松木锯材表面缺陷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AP)分别达到了 98.02%和98.37%,推理时间分别为6.79和6.58 ms.将本研究改进的算法与改进前的算法以及Faster R-CNN、YOLOv3等常用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改进的YOLOv5在速度和精度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此外,还将本研究使用的橡胶木和松木数据集进行了融合,本研究改进的算法在融合后数据集上的mAP达到了 94.88%,推理时间为6.89 ms,相比对比算法仍有明显优势.最后,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改进的算法在检测速度上也具有较大优势,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LOv5表面缺陷检测重参数化

    基于YOLOv5-LW模型的木材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曹永鑫刘芳华江来鲍成...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人工检测缺陷的不足以及传统视觉检测算法对木材表面细小缺陷漏检率高、检测速度慢、难干部署嵌入式设备等问题,并提高企业木材利用率,以深度学习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轻量级木板缺陷检测方法YOLOv5-LW.通过重构S3Net(ShuffleNetV2+Stem+SPPF)网络模型作为骨干网络,极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弥补轻量化后的损失精确度;骨干网络结合ECA注意力机制,可提升网络对关键信息的聚焦能力,并引入特征融合网络MBiFPN,减少特征损失,丰富局部和细节特征,提高细小缺陷的检测能力.本研究将准确率、检测速度、参数量、浮点运算量4个数值作为模型性能的评价指标,通过自制木材缺陷数据集训练,得到8组试验数据,并对模型进行增强前后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LW模型相比改进前的原始模型,精确度达到92.8%,在参数量上减少了 27.78%,计算量上压缩了 40.51%,检测推理速度提升了 10.16%,模型对死节、活节、节夹缝、裂缝识别精确率分别为91.8%,87.8%,96.8%和94.9%,对死节和裂痕2种细小缺陷检测精度也有所提升,分别为0.2%和1.6%,且识别效果优于其他6种经典检测模型.因此,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更适合部署到嵌入式设备进行木材缺陷实时检测.

    木材表面缺陷检测YOLOv5轻量化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

    卧式多层热压机变量泵功能特性和液压系统性能

    花军郑旋张红良杨舒...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年产10万m3胶合板卧式多层热压机结构、工作原理和热压工艺要求,采用型号VPCLRDU2斜盘式轴向变量柱塞泵作为动力和控制元件,快速油缸与加压油缸采用伸缩式二级油缸结构形式作为执行元件,构建了其双变量泵液压系统.以该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VPCLRDU2工作原理建立其仿真模型,设计台架试验,为分析VPCLRDU2效率和控制功能特性,验证其所建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通过VPCLRDU2效率和电液比例、恒功率、恒压控制功能特性研究分析,证明了其具有容积效率、总效率和功能集成化程度高的特性;VPCLRDU2仿真模型与台架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趋于一致,验证了其所建仿真模型准确、可靠;根据双变量泵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建立其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对于不同板坯参数、热压工艺要求,其仿真模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快速油缸速度、位移和加压油缸压力的控制,满足了胶合板卧式压机热压工艺要求,具有能耗低、稳定性高的特性.

    卧式多层热压机斜盘式轴向变量柱塞泵双变量泵液压系统能耗稳定性

    剑麻纤维改良MgO-GGBS碳化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性质与微观机制

    蔡光华李纪王俊阁邱金伟...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固化剂——水泥的能耗高和环境污染大等问题,本研究采用MgO-粒化高炉矿渣(GGBS)碳化加固粉质黏土,采用剑麻纤维改善固化土的抗裂性,探讨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碳化改良土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纤维长度下,随纤维掺量增加,MgO-GGBS碳化固化土样的体积增长率、含水率和内摩擦角增加,而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无侧限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黏聚力和强度的峰值出现在0.4%纤维掺量处.在相同纤维掺量下,随纤维长度增大,MgO-GGBS碳化固化土样的体积增长率先减小后增大,在长度10 mm时达到最小;含水率几乎不变;强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长度5~10 mm时提升显著;破坏应变增加,但几乎不受纤维掺量影响;碳化含纤维土样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先增加后减小,并在长度10 mm时达到最大.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剑麻纤维改良MgO-GGBS碳化土加固的机理概念图,揭示了碳化土体基于纤维交织作用、固定作用和填充作用的改良机制.用MgO-GGBS-剑麻纤维等低碳材料代替水泥能显著提高碳化固化粉质黏土体的处理效果和抗裂性能.研究成果将对促进工业固废GGBS和农业废弃纤维在加固软弱地基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对岩土工程"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活性MgOGGBS剑麻纤维无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