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工程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

施季森

双月刊

2096-1359

lkkf@vip.163.com

025-85427227

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内

林业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ry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林业科技开发》杂志是由南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是国家林业局重点扶持期刊,她以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喜爱。该刊已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林业核心期刊”等,并已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电子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年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本刊自2001年起,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rossViT模型的树叶识别方法

    许兵博张怀清薛联凤云挺...
    16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加之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物和森林类型极为丰富多样,而树叶的准确识别对树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树叶分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对树叶的形态、纹理、颜色等多种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提出一种基于Cross Vision Transformer(CrossViT)的树叶分类与识别方法。该方法以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桂树(Cinnamomum cassi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木槿(Hibiscus syriacus)、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梧桐(Firmiana simplex)、银杏(Ginkgo biloba)和樟树(Camphora officinarum)10种园林绿化常见阔叶树叶片为实验对象。首先,分别拍摄在实验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树叶图像作为数据集;其次,对CrossViT模型的网络结构,构造两个独立的分支,以获取不同大小的嵌入向量,通过优化Transformer编码器,利用交叉注意力模块融合不同大小的嵌入向量,以平衡计算成本和识别精度;最后,通过一个MLP Head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对两个不同环境下的树叶数据集的训练和测试表明,该研究基于的CrossViT模型在实验环境下的树叶数据集上总体准确率约92。5%,在真实环境下的树叶数据集上总体准确率约75。2%。通过与传统卷积网络的比较,所提出方法的性能在实验环境下的树叶数据集上高出0。6~4。0个百分点,在真实环境下的树叶数据集上高出1。3~3。3个百分点,FLOPs和模型参数略有增加。

    树种识别CrossViT模型自注意力机制可视化树木表型分析

    MICP与MgO联合加固粉土试验

    赵志峰王俊杰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利用特定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沉积生成碳酸钙,可对土体进行胶结加固。相比传统的化学加固,MICP具有环境友好、使用灵活等优点,但也面临处理步骤较多、加固效果不够稳定等问题。提出将活性MgO与MICP相结合,利用MICP反应提供氧化镁碳化所需的CO2,进一步提升加固效果。溶液试验表明,加入MgO会使溶液pH有所增加,使尿素水解速率降低;用MgO替代CaCl2时的碳酸盐生成量低于使用CaCl2时的生成量。粉土的加固试验结果表明,在粉土中掺入MgO然后进行MICP注浆处理,可有效降低试样崩解率并提高无侧限抗压强度,且掺入高活性MgO的效果更好。当MgO掺量在5%~20%时,试样加固强度与MgO掺量成线性正相关关系。相比仅使用MICP进行处理或仅在粉土中拌入MgO,MgO与MICP联合加固的强度更高,需要的处理次数更少。微观测试结果表明,MgO与MICP联合加固的试样中生成大量花瓣状或片状碱式碳酸镁,广泛分布在颗粒间和颗粒表面,起到了更强的胶结作用。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活性氧化镁粉土加固强度

    抗滑桩加固黏土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研究

    张诚紫罗漪黄志波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边坡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实施有效的边坡加固措施,对1个无桩边坡、7个不同桩位和桩长的抗滑桩加固边坡进行可视化模型试验,获取无桩边坡的滑动破坏过程,分析桩位和桩长对边坡潜在滑动面与抗滑能力的影响,并给出选取合理桩位和桩长的建议。试验结果表明:无桩边坡随着堆载增大,土体位移矢量变大,滑动轨迹逐渐形成,最终土体从坡趾处剪出,滑动面呈圆弧状;设置抗滑桩,当L(桩长)为1。0H(坡高)时,桩位从Sx(桩中心距坡趾水平距离)为0。4H处移动到1。0H处,边坡的潜在滑动面渐变深,剪出口位于坡趾附近,抗滑桩起到一定的支挡阻滑效果,尤其当桩位Sx=0。4H~0。6H时,抗滑桩加固边坡效果更佳;当Sx=0。8H时,随着桩长L从0。5H增大到1。25H,边坡的潜在滑动面从浅层向深层移动,抗滑能力提高,但L=0。5H~0。75H时,滑动面绕过桩底,抗滑桩易倾覆,未能起到明显的固坡作用;综合分析边坡土体位移场、桩身位移变化特征和坡顶堆载-竖向位移关系曲线等,建议桩位设于边坡中下部(L=1。0H时,Sx=0。4H~0。6H),加固边坡效果好且经济。这可为在边坡上修建邮电、交通和供水等基础设施、临时建筑物及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黏土边坡抗滑桩可视化模型试验土体位移场桩身位移透明土

    办公椅胸靠对办公坐姿和舒适性的影响

    周徵艺申黎明汪洋刘星...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躯干前倾坐姿是办公人员操作设备和伏案作业等常见姿势,长此以往肩颈和背部易产生疲劳且会导致驼背,目前对于前倾办公姿势的疲劳干预研究相对较少。为探究办公椅胸靠对办公坐姿舒适性的影响,使用一种胸靠装置进行模拟测试,采用体压分布测试法与自由模量幅度估计法,利用Tactilus实时压力分布测量系统采集受试者在电脑作业和文本作业两种办公坐姿下臀部的压力分布数据,分析不同实验组间各个部位臀部压力不同分区的变化情况差异,并结合受试者对办公舒适度的主观评价,对办公椅胸靠的介入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办公椅胸靠对臀部的主要支撑部位具有显著影响,使用胸靠后坐骨结节区域接触面积显著增大,改善了座面体压分布和舒适性。头颈部和腰背部的曲线也有明显改善,有利于促进脊柱健康。主观评价结果表明,胸靠对于肩颈部和腰背部的舒适性改善影响最大,其他部位舒适度根据办公坐姿的不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胸靠对办公坐姿及其舒适性具有积极影响。

    办公椅胸靠压力分布脊柱形态舒适性评价

    基于感性工学和AIGC的蒙古族马鞍造型座椅设计

    朱甜甜韩海燕张晶晶李壮...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家具设计中对用户感性需求的挖掘以及设计转译的现状,提出了获取用户感性需求并转化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粗原型与提示词继而生成和迭代设计的方法,以马鞍为例进行实践与验证。首先,在感性工学的框架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感性意象词汇进行降维、聚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求取感性意象词汇的相对权重;其次,运用形态分析法对蒙古族马鞍样本进行形态解构获取设计元素,利用QFD质量屋构建用户感性意象词汇与设计元素的映射模型,获取符合用户感性需求的概念粗原型;最后,将粗原型与感性意象词汇输入AIGC实现方案生成。感性工学能将用户的感性需求映射为设计要素,AIGC可在设计要素基础上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并得到验证。感性工学作为科学获取用户感性需求的设计方法属于用户研究阶段,在由用户研究到设计转译过程中,传统设计方法中更多是设计师创意,科学性与主观性值得商榷,将感性工学与AIGC联合可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提供科学与高效的设计方法与工具参考,为传统器物在家具设计中的转型拓宽了思路。

    用户需求蒙古族马鞍感性工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家具设计

    林业工程学报 2024年第9卷 总目次

    后插1-后插8页

    《林业工程学报》出版道德公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