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沈国舫

月刊

1001-7488

linykx@forestry.ac.cn

010-62889820

100091

北京万寿山后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Journal Scientia Silvae Sinica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代表中国林业科技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创刊于1955年。主要刊登林业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我国林业科技水平及进展,评述学术动向,开展学术讨论。内容包括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经济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及林业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合述评为主,还有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科技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从1999年起,开始刊登附中文摘要的英文论文。 从2009-01-01起,作者需登录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6个白杨无性系水力效率与气体交换及生长的关系

    张友静李月阳赵涵程玉弯...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 6 个白杨无性系水力效率对气体交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阐明水力效率与气体交换和生长的内在关系,为林木抗旱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 6 个白杨杂交无性系的 2 年生苗木,测定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 Anet、气孔导度 gs、参比气孔导度 gs-ref、水分利用效率 WUE)、叶片水分状况(中午叶水势 Ψmd)、水力效率(整个树冠水力效率 KCL、主枝水力效率 KMSL 和根系水力效率 KRL)、气孔特征(气孔密度 SD、气孔长度SL、气孔面积指数 SPI)和生长指标(地径绝对生长速率 AGRD和相对生长速率 RGRD).[结果]1)6 个白杨无性系的水力效率差异显著,且根、主枝及树冠的水力效率变化具有一致性,即高或低水力效率的无性系其 KRL、KMSL 及KCL 均较高或较低.2)Ψmd 与 gs 的变化密切相关,在 Ψmd 下降至-1.1 MPa后 gs 急剧下降,导致 Anet 相应下降,而AGRD与 Anet 呈显著正相关.3)SL与 KCL、KMSL、gs-ref、AGRD 及 RGRD 显著正相关,SD 与 KMSL、Anet 及 AGRD 显著负相关.4)KCL、KMSL 与 gs-ref 显著相关,且 KCL 与 gs-ref 的相关性更强,表明较高的水力效率利于气孔开放.5)KCL 和 KMSL 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均与 AGRD及 RGRD显著正相关,其中 KCL 与 RGRD 相关性更强.[结论]本研究在白杨无性系水平发现,树木各部分的水力效率相协调,根系、主枝、树冠等水平的水力效率均能反映树木运输水分的能力;水分运输效率与叶片气体交换过程密切相关,并且叶片气孔结构特征与木质部水分运输能力相匹配,高效的水分运输改善了叶片水分状况,促进了气孔开放,提高碳同化能力,从而促进生长.

    白杨水力效率气体交换生长速率

    香榧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假种皮挥发油的变化

    郑刘辉侯宇张新凤喻卫武...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香榧假种皮不同制备方式与分析方法对挥发油成分含量测定的影响,揭示香榧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假种皮挥发油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香榧假种皮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优化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样品制备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测定香榧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假种皮挥发性油成分与含量.[结果]1)基于 GC-MS 的分析结果,从成分种类及含量上来看,SD更适合香榧假种皮挥发油分析样品的制备.2)用 SD-GC-MS分析,检测出假种皮挥发油成分有 47 种,包含萜烯类 21 种(柠檬烯、α-蒎烯、δ-杜松烯等)、萜醇类 15 种(芳樟醇、冰片、榄香醇等)、萜烯酯类 3 种(乙酸冰片酯、乙酸松油酯、乙酸香叶酯)、其他化合物 8 种(胡椒酮、抗氧剂 264、棕榈酸等).3)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假种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莰烯、β-蒎烯、萜品油烯等含量 5-9 月均呈上升趋势;部分成分 5-8 月上升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如 α-蒎烯、桧烯、月桂烯等;5-6 月和 8-9 月单萜类和倍半萜类成分呈明显的负相关趋势,而 6-7 月由于假种皮处于生长时期,单萜类和倍半萜类组分均呈增加趋势.主成分分析发现,假种皮挥发油成分在 5 月和 6 月、7 月和 8 月比较相似.[结论]香榧假种皮挥发油 SD 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 1∶10、浸泡时间为1 h、提取时间为 4 h;通过 SD-GC-MS检测出 47 种化合物,共 13483.14 μg·g-1,主要成分为柠檬烯、α-蒎烯等萜烯类化合物;不同种实生长发育期的香榧假种皮中挥发性组分差异较大,化合物种类从 5 月份的 35 种增加到了 9 月份的 47 种,倍半萜类和含氧衍生物积累增多,挥发油成分的总含量从 5-9 月份先升后降;5-6 月、7-8 月的假种皮挥发油成分组成及含量比较接近,而 9 月份与其他 4 个月份差异较大.

    香榧假种皮水蒸气蒸馏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挥发性成分气质联用分析法

    梵净山保护区同域分布5种雉类的日活动节律

    蒙秉顺王丞王亚强樊涵...
    13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雉类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差异,探讨其在同域分布情况下的时间分配模式和共存机制.[方法]于 2017 年 4 月至 2020 年 12 月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在 61 个监测位点对梵净山保护区雉类开展了长期监测,并对 5 种同域分布雉类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1)监测到的5 种雉类(白颈长尾、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灰胸竹鸡、勺鸡)均为昼行性,日活动节律均呈双峰型,活动高峰集中在清晨和黄昏时段;2)只有红腹角雉的日活动节律与其他雉类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红腹锦鸡和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受海拔变化的影响;4)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季节性变化中,仅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呈季节性显著差异;5)在有明显雌雄异色的雉类中,雌雄个体在繁殖期的日活动重叠程度都高于非繁殖期,且日活动节律更为相似.[结论]通过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种同域分布雉类的日活动节律的研究,发现其日活动节律特征和差异是在环境因素和种间竞争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到繁殖时间和繁殖策略的影响.

    同域分布雉类日活动节律红外相机梵净山保护区

    三聚氰胺浸渍纸贴面刨花板铣削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李浩曹平祥
    14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硬质合金单齿柄铣刀铣削三聚氰胺浸渍纸贴面刨花板,对比不同铣削参数对刨花板铣削质量和铣削力的影响,为刨花板优质铣削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刀具前角、铣削线速度、铣削深度为自变量,设计单齿柄铣刀铣削试验,对比不同铣削参数的铣削结果,研究刀具前角、铣削线速度、铣削深度对刨花板铣削质量和铣削力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确定各铣削参数的显著性,建立铣削过程中铣削力和表面粗糙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响应优化确立最佳铣削参数范围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1)刨花板铣削表面粗糙度随刀具转速增大而减小;2)铣削力随刀具前角增大而减小,随铣削线速度增大而减小,随铣削深度增加而增大;3)刀具前角、铣削线速度和铣削深度对切向铣削力和铣削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刀具前角、铣削线速度和铣削深度的交互作用对切向铣削力和铣削表面粗糙度具有显著贡献;4)当刀具前角、铣削线速度、铣削深度分别为 5°、9.42 m·s-1、1.5 mm时,可在保证铣削效率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能耗、提高表面质量.[结论]刀具前角、铣削线速度、铣削深度等铣削参数对刨花板铣削质量和铣削力均有一定影响,这些参数可用于贴面刨花板材料的工业生产,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贴面刨花板铣削参数铣削力铣削质量

    环保高效制备竹纤维研究进展

    李文婷李明鹏程海涛陈季荷...
    16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不可再生资源急剧消耗,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已成为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竹产业是我国一大特色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以及"禁塑令"政策的大力推行下,竹纤维作为一种新型天然绿色纤维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竹纤维具有强度高、密度小、弹性好、耐磨、透气、可再生、可降解等特点,相比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易降解,且降解碳排量少,可作为复合材料增强相代替部分塑料,有着巨大经济潜力.但目前竹纤维制备均伴随着大量污染,失去了自身环保优势,且制备的竹纤维存在木质素残留多、纤维长度短、并丝毛羽多、粗细不均匀等问题,制约竹纤维在纺织和复合材料领域高附加值的应用.本研究基于大量文献报道,重点总结近年来竹纤维环保制备方法的研究概况,对比各种方法制备竹纤维的基本性能,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关键技术难点,并对竹纤维制备进行展望.新型环保制备技术创新和高效自动化设备升级,是实现原料、设备和工艺一体化发展,提升竹纤维自身性能,降低制品成本,拓展竹纤维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竹纤维制备方法脱胶工艺环保高效

    早春树干液流用于白桦营养诊断的可行性

    胡建文王庆成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树干液流中养分含量用于白桦人工林营养诊断的潜力,探索更经济、方便的树木营养诊断方法.[方法]以 12 年生白桦人工林为对象,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块,设立研究样地(30 m×120 m).随机选择40 株生长正常、无病虫害的样木.在完全展叶前采集林木叶片、单株林木所占土体表层土壤、树干液流 3 种样品,测定养分含量.分析 3 种样品养分含量与林木长势的相关系数,判定利用树干液流进行营养诊断的可行性.[结果]树干液流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全碳(TC)(4.03±0.16)g·L-1、全氮(TN)(60.66±4.02)mg·L-1、全钾(TK)(34.41±2.14)mg·L-1、全磷(TP)(5.84±0.52)mg·L-1.树高与土壤、叶片、树干液流的 TC 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树干液流 TC含量对树高的贡献度最大(R2 = 0.145);3 种诊断材料中仅树干液流的 TN、TP 含量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中仅树干液流的 TP 含量对胸径有显著贡献(R2 = 0.187).[结论]综合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判断,树干液流可用于白桦营养诊断,且分析显示长势差的林木受到 C、P 限制.本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在完全展叶前进行树木营养诊断的可行方法,且比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更可靠,而且诊断时间可提前.

    白桦树干液流营养诊断

    针阔混交林生物量稳定性驱动因子

    于水今王娟何海燕张春雨...
    1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明生物多样性、胸径结构和地形因子对针阔混交林生物量稳定性的相对影响,明确不同空间尺度下生物量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方法]在吉林蛟河两个大型固定样地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抽取 20 m×20 m、40 m×40 m和 60 m×60 m样方的方式,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利用广义可加模型构建了三类嵌套模型: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胸径结构(模型 1)、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地形因子(模型 2)、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胸径结构+地形因子(模型 3),并与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模型 0)进行比较,通过赤池信息量准则变化量(ΔAIC)、贝叶斯信息量准则变化量(ΔBIC)、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变化量(ΔRadj2)和偏差解释率变化量(ΔDE)评价不同解释因子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广义可加模型分析显示,在 20 m×20 m、40 m×40 m、60 m×60 m三个尺度上,生物多样性对生物量稳定性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 15.18%、12.66%和 47.64%,胸径结构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 11.30%、72.38%和 23.48%,地形因子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 73.52%、14.96%和 28.88%;生物多样性和胸径结构两类变量仅在60 m×60 m尺度上与生物量稳定性显著相关(P<0.05),其中物种丰富度和 Faith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与生物量稳定性间显著负相关,胸径最大值和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稳定性间显著正相关,胸径变异系数与生物量稳定性间显著负相关;在地形因子指标中,坡向在 20 m×20 m尺度上与生物量稳定性显著相关,海拔和坡度在 60 m×60 m 尺度上与生物量稳定性显著相关;上述解释变量对生物量稳定性的偏差解释百分比随尺度增大而增大;蓄积量稳定性与生物量稳定性的驱动因子基本一致.[结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地形因子、胸径结构、生物多样性对生物量稳定性的相对影响大小不同,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在 20 m×20 m 尺度上地形因子对生物量稳定性起主要影响作用,在 40 m×40 m尺度上胸径结构对生物量稳定性起主要影响作用,在 60 m×60 m尺度上生物多样性对生物量稳定性起主要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量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胸径结构地形因子空间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