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温带林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温带林业研究
温带林业研究

徐克生

季刊

2096-4900

lyldaq1988@163.com

0451-86664063,86665017

15008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74号

温带林业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Temperate Forestry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林业系统唯一的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方面的国家级刊物。报导林业劳动安全与职工卫生动态、介绍林业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科研成果,提供国内外林业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方面的新技术与信息。是交流林业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信息及先进管理经验的园地。面向全国林业系统的广大林业职工与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酉阳油茶多品种引种比较研究初报

    陈波宇张新文张玉林姚小华...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确定适宜重庆酉阳及周边区域种植的油茶品种,开展系统的多品种引种试验研究.[方法]以'长林 3 号'、'长林 4 号'、'长林 40 号'、'长林 53 号'、'湘林 210'、'长林 23 号'、'长林 18 号'、'长林27号'等品种大树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不同品种间树高、地径、冠幅、冠高等生长指标和果实产量、果实性状、种子性状等经济指标,计算果油率并预估理论产量.[结果]不同油茶品种在当地均能正常生长,但性状差异较大,'长林 53 号'、'长林 3 号'、'湘林 210'等品种在酉阳表现较好,理论产油量可达 441.05~553.54 kg·hm-2.[结论]'长林 53 号'、'长林 3 号'、'湘林 210'等品种有较大推广潜力,为产业发展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油茶品种引种筛选比较

    林木抗旱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郑广顺张耀丹周冠邑杨鑫鑫...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是一种严重影响农、林业优质、高产的重要环境因子.本文综述了植物抗旱的分子及生理机制,以及林木抗旱基因的研究现状,讨论和分析了林木耐旱性研究的前景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挖掘抗旱相关基因的策略.现阶段主要的抗旱基因为转录因子,从林木中克隆后在杨树、拟南芥或其它林木中进行遗传转化并验证抗旱基因的功能,阐明林木抗旱的分子机制.另外,从育种应用上,从林木中克隆耐旱基因,通过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手段创制抗旱能力强的林木新种质,进而开展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等培育抗旱性能力强的林木新品种,增加其在干旱条件下的生物量并提高逆境环境下的抗性和适应性.总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耐旱的林木新种质可以进一步改良其耐旱能力,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提供更多的林木新材料,进而推广抗旱高产林木新品种,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建设绿水青山提供新优林木品种.

    林木耐旱基因遗传改良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染色质可及性测序技术概述及应用

    王飞王军辉张耀丹姚程程...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异质性是生物组织的普遍特征,单细胞测序技术兴起能解决传统测序不能解决的细胞异质性带来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水平差异.非编码水平的染色质动态调控对基因转录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染色质可及性测序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全基因组范围的染色质开放区域信息.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染色质可及性测序(scATAC-seq)技术首先被应用在动物、人体组织研究,近五年scRNA-seq、scATAC-seq技术开始应用在植物研究中.单细胞水平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分析植物细胞异质性图谱提供有力手段.染色质可及性测序是分析染色质开放、关闭区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上述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文献报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些新兴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和对植物科学研究的贡献,并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染色质可及性测序(scATAC-seq)及其联合运用在阐明植物细胞异质性和基因调控复杂机制方面进行全面概述.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测序细胞异质性

    林木叶片养分重吸收影响因素

    赵睿刘玉臣沈海龙张鹏...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木叶片的养分重吸收是指林木从衰老的叶片中回收部分养分并转运到发育的成熟叶片或其他器官组织中的过程.林木叶片养分重吸收对植物的养分循环至关重要,能够反映出林木的养分利用效率,并能使林木适应季节与环境的变化,是林木重要的养分保存策略.林木对养分的利用和保存策略,是进行森林经营的关键要素.森林经营与森林培育有着重要的交叉性和关联性.研究林木叶片养分重吸收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林木对季节和环境适应策略,解决针对不同林木种类、生长阶段、生境及气候,以何种培育方式和手段为重点的问题,并能为针对化的森林经营策略提供规划依据.因此,本文从不同生长阶段、生长环境、养分添加、叶片功能性状和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林木养分重吸收的影响这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概述,并对未来林木叶片养分重吸收影响因素体系建立进行展望,以期为林木的精细化培育与林业精准化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森林经营林木叶片养分重吸收生长环境养分添加生态化学计量比

    美、加、澳、俄森林防火措施

    刘华根闫平郭滨德赵世豪...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候变暖,全球森林火灾日益频发,火灾趋势逐渐严峻,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为有效应对森林火灾,防止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世界各国都建立了森林防火体系和林火管理系统.本文从森林火灾的预防到扑救以及保障三大体系,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四个高森林覆盖率国家的防火措施进行对比,并进行总结归纳.并在现有基础上对未来林火管理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森林防火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

    汕尾市城区山杜英人工林生物量及林下土壤理化性质

    谢燕山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山杜英人工林生物量和林下土壤理化性质,为山杜英人工林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服务功能持续稳定发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汕尾市城区市郊种植的山杜英人工林为试验对象.试验地山杜英人工林于2010 年左右人工种植,树龄约为 14 a,采用相对生长法,以胸径为变量与乔木各器官结合,建立标准木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四种器官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模型,通过换算干重比的方法估算生物量并加以比较;检测山杜英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结果]山杜英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占比分别为 50.83%、28.24%、3.58%、17.35%,山杜英乔木层生物量为 26.56 t·hm-2;总森林生物量为 34.18 t·hm-2;试验地土壤呈弱酸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为中等水平.[结论]运用了标准木法,并借助幂函数拟合计算,成功构建了山杜英人工林的森林生物量模型.该模型不仅适用于测定山杜英林木的干、枝、叶、根四种器官的生物量,而且其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速效钾含量缺乏,速效钾可能是影响山杜英人工林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土壤养分调整分析利于生态系统不同层面的相互作用机理.

    山杜英汕尾市人工林森林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

    林草害鼠智能监测系统在乌鲁木齐市北部沙漠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初报

    魏秀红崔国盈张勇娟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草原鼠害在草原生物危害中占比最大,危害也最为严重.目前鼠害监测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但林草面积大、分布广,加之监测时间有限,很难及时掌握鼠情草原鼠害危害大,本研究为切实解决草原害鼠造成的生物灾害防控难度大、智能化程度低、防控成本高、防控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乌鲁木齐市林草种苗站)联合北京嘉瑞吉成科技有限公司,在乌鲁木齐市北部沙漠开展林草害鼠智能监测系统应用研究,实时记录害鼠影像、体重、活动节律及环境信息等参数.[结果]结果显示,共监测到害鼠 1014 只,隶属 1 科 4 属 4 种,分别为大沙鼠、小毛足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其中大沙鼠占比 85.79%,为主要优势种群,春季3-4月、秋季9-10月活动较为频繁,清晨7:00和夜间21:00-22:00之间活动较为集中;小毛足鼠占比 11.93%,春季 3 月、秋季 10 月活动较为频繁,夜间 23:00 活动较为集中.[结论]该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自动分类识别、智能化指标测量和实时动态监测,可准确监测害鼠种类,实时掌握其季节、昼夜密度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鼠害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初步建立了当地鼠情监测数据库,对提高我国有害生物灾害预警预测及防治水平,降低监测防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害鼠智能监测大沙鼠活动节律

    世纪之交中国林业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折

    银晓博樊宝敏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纪之交(1998-2003 年)是中国林业实现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剖析这段历史对于深入总结林业发展经验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可持续发展世界潮流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正是 1998 年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以及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促使国家下定决心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林业发展的新的道路,进而启动系列林业重点工程、治理生态环境.在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三生态理念,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极大推动了林业发展,为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方略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新时代林业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进一步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增强林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业工程林业决定生态文明林业战略

    林草湿调查监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陈树彪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型评价方法,通过几个具体案例介绍了该新型评价方法在森林、草原和湿地调查监测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重点分析了相较于地面调查、遥感监测等传统方法,该新型评价方法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高效性、准确性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监测的实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加科学、准确和便捷的支持,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针对该新型评价方法存在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改进策略与建议.

    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大数据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