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旅游纵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

月刊

1004-3292

torgao@lyzl.com.cn

0335-8019131

100036

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峨眉山中路9号建设大厦

旅游纵览/Journal tourism overview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胡雅琪卢宗源骆欣竹彭华...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是乡村经济的基础,文化是乡村经济的灵魂,旅游是乡村经济的形态,实践证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四川是农业、文化、旅游大省,近年来采取全域推进、规划引领、文化保护传承、品牌培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举措推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果丰硕.然而,四川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乡村文旅产业质量效益、乡村文旅强村富民工作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对此,文章提出强化乡村文化建设培根铸魂作用,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策略,实现四川乡村地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文旅深度融合四川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以安徽省灵璧县为例

    彭钿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改变县域产业结构,能够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基于该背景,研究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至关重要.本文将以安徽省灵璧县为例,分析发展县域旅游业的现实意义,阐述灵璧县旅游可持续发展优势,包括旅游资源丰富和政策支持,然后以加快县域旅游业发展速度为目标,提出推动县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夯实县域旅游发展基础、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乡村振兴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基于PLS-SEM的凉山州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冯超颖冉杰
    8-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完成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后,"三农"工作重心已向乡村振兴转移.文章提出以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思路,设置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个观测视点、8个评价维度、18个测量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PLS-SEM)对凉山州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予以实证,提出政府部门主导、乡村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长效机制;同时,提出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优化人居环境;调动乡村旅游主体积极性,实现乡村治理和生活富裕;依托"一核四区两带一线"建设,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等路径.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影响机理实践路径

    西北地区5A级景区语言景观多模态组构探究——以博斯腾湖为例

    董建梅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博斯腾湖景区为例,基于实地调查研究,从语言景观的类属、目标读者、语言使用与形式3个方面分析语言景观的多模态组构.研究发现,博斯腾湖景区语言景观呈现多语、多模态特征,既有官方标牌又有非官方标牌,其目标读者以汉语背景者为主,有单语、双语、多语等多种形式.最后,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博斯腾湖景区语言景观多模态组构策略.

    语言景观多模态组构博斯腾湖

    聊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晓杰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先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山东省聊城市2017-2022年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聊城市乡村旅游呈波动上升趋势;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聊城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聊城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聊城乡村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较大,且占据主要地位;最后,笔者根据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建议,认为聊城市应深度挖掘乡村资源,丰富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以此促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乡村旅游熵权TOPSIS法灰色关联度模型聊城市

    黄河流域河南段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华萍王静李素麦赵怡萌...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河南段数字文旅产业虽然已经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文旅平台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不足、数字协同治理效应低、数字文旅人才供需不匹配、数字文旅平台缺乏深层次整合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增加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改进数字文旅治理工作、加强数字文旅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数字文旅平台等策略,从而推进黄河流域河南段数字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

    少数民族村落旅游共生模式: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以湖北省宣恩县彭家寨为例

    王松文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村落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更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发展阶段,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村落的发展.本文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彭家寨为案例地,运用共生理论,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彭家寨乡村旅游共生模式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希望通过这一典型案例,为少数民族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旅游模式传统村落共生理论

    基于RMP理论的云南普者黑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研究

    张韩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亚健康生活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乡村康养旅游以其安全性、健康性、特色性和高品性的特点得到了发展契机,充分满足了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是现阶段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云南普者黑以其丰富的乡村康养资源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等优势,成为乡村康养旅游的代表景区,但其在旅游发展过程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文章以昂普(RMP)理论为基础,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对普者黑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普者黑在乡村康养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新路径,以此达到普者黑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双赢发展的效果.

    乡村康养旅游RMP理论普者黑

    基于UGC文本数据的兰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李博后睿仝文露李丁...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具有数据量大、内容客观真实、可获得性强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文章将利用UGC探究游客对兰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结果表明:在认知形象上,形成黄河周边、美食小吃和景点风光等重点认知形象与兰州市区位、景观、环境、美食和景点服务等普遍认知形象;在情感形象上,积极情感占主导,存在部分中性情感,占比最小的消极情感主要集中在旅游体验、旅游服务和旅游设施等方面;在整体形象上,形成基于共现关系的五大主题框架和基于语义内涵的十大主题脉络.

    旅游目的地形象UGC兰州市

    网络评论视角下的商丘古城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闫嘉仪贾结雯朱梓玮
    31-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情感分析方法,深入探讨网络评论中游客对商丘古城旅游形象的感知.通过对大量在线评论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与商丘古城旅游体验密切相关的高频词汇,并对这些词汇进行情感倾向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商丘古城的正面感知主要集中在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风俗和独特的旅游体验上,而负面感知则与设施服务、游客管理等方面有关.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营销和管理策略,旨在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进一步提高商丘古城的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如何将网络评论作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和营销策略制定的重要信息源提供实践指导,为商丘古城等类似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网络评论旅游形象感知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