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连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连铸
连铸

王浦江

双月刊

1005-4006

010-83587696

100053

北京市白广路4号

连铸/Journal Continuous Casting
查看更多>>中国金属学会、连续铸钢分会会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MO对SWRCH35K冷镦钢铸坯凝固组织和碳偏析的影响

    刘志勇杨仁强刘海牛范世超...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SWRCH35K冷镦钢铸坯枝晶组织粗大和碳偏析波动等问题,利用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研发并已工业化应用多年的脉冲磁致振荡(Pulsed Magneto-Oscillation,简称PMO)凝固均质化技术,对该钢种连铸工序进行凝固过程干预.在未改变现有连铸工艺条件前提下对SWRCH35K冷镦钢生产过程施加PMO,铸坯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CET)过程提前进行,一次枝晶细化明显,径向碳偏析指数最大值由1.12下降至1.06,极差值由0.184下降至0.121.该结果表明,PMO可在现有连铸工艺条件下提高SWRCH35K冷镦钢铸坯综合质量.

    PMO均质化连铸SWRCH35K冷镦钢枝晶组织碳偏析

    二冷电磁搅拌对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于涛关勇王川范明达...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使用二冷辊式电磁搅拌与不搅拌对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250 mm厚度连铸坯及20 mm厚度钢板进行了宏微观组织和夹杂物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有电搅与无电搅对铸坯内部质量区别明显,中心偏析分别为1.0、3.0级,中间裂纹为0、0.5级,但经大压缩比轧制后钢板内部均无分层及裂纹.由牛津AZTEC对颗粒物扫描发现,有电搅钢洁净度较好,但无电搅钢夹杂物尺寸更均匀.此外,电搅钢在厚1/4处1~5μm小尺寸夹杂物数量较多,使平均等效直径低于无电搅0.32 μm;而心部20~35μm大尺寸夹杂物占比多,使平均等效直径高于无电搅0.49 μm.钢板厚度方向冲击功变化与夹杂物分布趋势基本吻合,并随尺寸愈细小,表现韧性越优.无电搅钢截面硬度均匀性较好,且心部硬度更高,经截面XRD定量分析,无电搅和有电搅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3.1%、3.4%,无电搅马氏体相更多.本文电搅与无电搅钢硬度极差分别为15 HV、25 HV,远低于标准上限要求,对D=4a冷弯性能无明显影响.

    二冷电磁搅拌耐磨钢非金属夹杂物冲击功截面硬度XRD

    《连铸》2024年"高效连铸装备与技术"专刊征稿通知

    90页

    高端塑料模具钢铸坯表面裂纹缺陷分析与保护渣优化

    刘志远王重君栾文林贾永杏...
    91-9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端塑料模具钢在连铸过程中出现的铸坯表面裂纹缺陷,对铸坯表面裂纹进行分析,判断为保护渣性能引起.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不同基料配方保护渣方案,通过检测保护渣的成分、熔点、熔速、黏度和结晶特性进行保护渣分析,设计方案中保护渣半球温度范围为1 030~1 179 ℃、黏度0.085~0.127 Pa·s;优化后的保护渣碱度略有降低、结晶温度和凝固温度降低、润滑性提高.对保护渣进行矿相分析,由结晶图可以看出,优化后的保护渣的结晶晶体尺寸均匀,主要以长石类晶体为主、且有少量玻璃体存在,可以改善保护渣的传热和润滑效果.通过对保护渣性能进行优化,铸坯表面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控制,由10%降低到0.2%以下.

    中厚板塑料模具钢铸坯表面裂纹保护渣析晶矿相

    多断面方圆坯同时在线连铸生产实践

    李鹏超解洪超刘磊孙嘉临...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多断面同时在线连铸生产技术,以10机10流方圆坯兼容连铸系统为基础,对中间包、结晶器及振动装置、二次冷却、拉矫机等连铸机关键设备进行设计;以断面规格为φ180 mm、φ210 mm、φ250 mm、φ310 mm圆坯和200 mm× 200 mm方坯同时在线实践生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间包流场、浇铸温度、拉坯速度、二次冷却等生产主要工艺参数进行设计研究.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对于优质低中碳钢,通过采用适当的设备及工艺参数,能够实现多断面方圆坯同时在线连铸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完全能够满足铸坯生产质量要求,极大提高了企业市场灵活性.

    多断面方圆坯同时在线连铸浇铸温度拉坯速度二次冷却

    《中国冶金》杂志征稿启事

    104页

    退火温度对00Cr13Si2Al钢的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

    米大为石浩李权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不同温度退火后00Cr13Si2Al钢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借助倒置金相分析系统(GX53)测量了退火试样的显微组织,计算不同温度下的平均晶粒尺寸,并利用MATS-2010D软磁直流测量装置测量试样的磁性能.结果表明,850~900 ℃的退火温度范围内,保温3 h后该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磁性能,900 ℃室温强度为440 MPa,测试磁场分别为2 500 A/m、5 000 A/m、10 000 A/m时,磁感应强度为1.282、1.369、1.534,而1 000 ℃室温强度为435 MPa,磁感应强度为1.233、1.366、1.509.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增大,从而导致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下降.

    软磁不锈钢磁导率磁感应强度退火温度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