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曾凡平

双月刊

1003-7020

lzsz@chinajournal.net.cn

0772-2725720

545004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柳州师专学报》是由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社科期刊,长期以来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弘扬学术为己任,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刊理念。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并重点推出“美学与人类学研究”特色专栏,欢迎专家、学者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与实践特质

    黄荣琴崔发展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其"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包含了思想理论层面的认识论,即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的根脉、魂脉、主体是什么"的回答;又包含了实践操作层面的方法论,即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回答.从"体"与"用"的角度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利于深化我们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实践进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

    苏文婷周艺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本研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分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从价值意蕴上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压舱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调节器"、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产品的"新引擎"、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国家安全发展的"定海神针".从逻辑理路上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历史必然,是发展生产力以调整生产关系推进改革深化的理论必然,是以先进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必然.为此,我国应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产业载体、科技支撑、制度保证、创新活力.

    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

    《左传》人物繁称的褒贬与缘情

    夏业梅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传》对人物称谓的记载较为复杂,以名称、以字称、以谥号称、以封地称,章学诚称之"繁称".《左传》繁称分两种情况:一是《左传》作者以称谓褒贬的史家书法为治史理想,关注到《春秋》称谓的细微变化,在《传》文中贴附上"寓诸褒贬"的史家书法观念;二是《左传》自身叙事在称谓上并未广泛实施史家书法,正如刘知几所言,"缘情而作",根据其时民间的习惯称谓而作的直接记录.

    《左传》繁称史家书法褒贬缘情

    建安文论三题

    张佳婷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气说、文体说、文质说均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重要命题,建安时期诸文学家在前人基础上对这三个论题作了进一步论述.文气说是指作者先天及后天的气质会体现于其文章创作当中,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文体说是较为系统且开放的理论体系,探讨文体的源流、分类、性质以及与作者的联系等相关问题,其背后深刻反映曹丕的文学思想.文质说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渊源,体现了文学观念的演进.

    建安文气文体文质

    魏晋画论中的生命意识探析——以"传神论"的内涵演变为中心

    吕孟昕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和审美意识觉醒.在儒、释、道三家和玄学思想的影响下,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开始逐步关注主体人的内在生命,同时期的绘画理论亦随之发生转变.人物肖像画和山水画实质上都是对现实生命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生命内容贯穿始终,画家的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的延伸则是构成生命之超越的基本范畴.在此基础上,以顾恺之"传神论"为基础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极大地带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魏晋画论传神论精神生命自我意识生命意识

    夏仁虎《谈词》词学思想探赜

    何建邱美琼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谈词》是国学家夏仁虎在 20 世纪 40 年代自编的大学词学讲义,集中体现了其词学思想.《谈词》上承晚清,也产生了诸多新变.在形式方面,《谈词》以大学讲义的方式呈现,重视例证,言说更为体系化;在声律方面,继承了清代"词为声学"的观点,又顺应时代变迁适度降低声律方面的要求;在创作取径与师法方面,主张"以小令始",在扬弃的基础上博采诸家;在鉴赏批评方面,顺应晚清"浙常合流"的趋势,主张"意"重于"色",以"清空"的美学风格,有所寄托.《谈词》体现出了这一时期词话的诸多新变.

    民国词话《谈词》承继与新变词学思想

    论文化生态与柳宗元诗歌

    师子康阳静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宗元的诗歌特色与其家族有密切关系,振兴家族的失败与对家族前景的担忧,催生了柳宗元诗歌中的偏执心理;母亲的抚养教育与受到自己牵连而病逝贬所,催生了柳宗元诗歌中的危机意识.同时,柳宗元贬谪后经历了强弱势文化生态圈与阶层的移动,这个过程在柳诗中表现为对强势文化生态圈的怀念与对弱势文化生态圈的距离感,以及对弱势文化生态圈的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照.此外,柳宗元诗歌中的"长安"多扮演故乡的角色,这是由于他对长安文化生态的不同于刘禹锡的选择.

    柳宗元诗歌文化生态长安

    论柳宗元种植诗的创作特征

    孙洪洋宁登国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宗元以植物为书写对象,创作了独具特色的种植诗.柳宗元种植诗涉及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种植缘由、植物形态习性等方面,还有南方环境气候、风土人情的描绘,有栽培技术、中医理疗等知识的延展,容量丰富,画面感强烈;柳宗元种植诗对于生命进行深入观照,在植物昂扬生机的牵连下,柳宗元推己及人,上升到对百姓民众的关怀,形成生命力的赞歌;柳宗元承袭了楚骚屈韵的风格,在种植诗中营造了幽冷峭洁的诗境,通过亲手栽培植物与体悟生命真谛,为诗歌注入明丽苍秀的诗感,有别样审美体验.

    柳宗元种植诗创作特征

    论柳宗元情感书写中"怨"的遮蔽与升华——以《永州八记》为例

    喻佳鹏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怨"是古代文人书写较为常见的情感之一,也是其创作的内驱力之一.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从先秦开始就有人探索这种情感与作家创作之间的关系.发展到唐朝,柳宗元对此进一步深化,他提出创造主体要将自己内在的这种情感"呻呼踊跃以求知于世".同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他将这种观点付诸实践.柳宗元被贬期间,因人生的苦楚与景观的偏狭带来的"怨"郁结在他心中,他通过临水自照和以乐转戚的方式将这种情感遮蔽掩盖起来,最后用议论点化的方式将内在的愁绪外化为人生的思索.柳宗元在情感书写的过程中对待"怨"的独特抒发路径在后世产生了一系列的回响.

    柳宗元情感书写《永州八记》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启示——以《向导》周报为中心的考察

    王淑娜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建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环节.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将报刊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开启了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作为早期党报中持续时间最长且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性刊物之一,《向导》周报通过介绍共产党的理论动态、在各类思潮中坚守理论立场、分析中国社会阶级情况来推动文化建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当今文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正确方向,为文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引;要坚持文化建设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文化建设指明工作导向;要重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文化建设发展谋篇布局.

    《向导》周报文化建设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