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曾凡平

双月刊

1003-7020

lzsz@chinajournal.net.cn

0772-2725720

545004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柳州师专学报》是由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社科期刊,长期以来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弘扬学术为己任,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刊理念。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并重点推出“美学与人类学研究”特色专栏,欢迎专家、学者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逻辑意蕴

    胡旭东虞满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不仅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发展认识上升到了崭新的高度,还蕴含着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时代发展清晰且深厚的情感逻辑.从马克思主义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文化领导权的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性的鲜明品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涵蕴着源自对中华文化数千年深厚底蕴的文化自信、以"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行动自觉、在"根"与"魂"辩证统一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自立自强;从时代发展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承载着我们党开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新格局的时代应然、担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使命的时代本然、构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新叙事之时代必然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文化思想情感逻辑中国共产党

    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现实功能与发展路径

    黄世旺高金龙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有着其独特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新兴产业为主要载体、以绿色发展为基本方向,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前瞻性等鲜明特质.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善与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实践表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等措施,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迭代升级.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论子思《表记》中的仁德与仁行

    姜楠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记》通常被视为子思的作品,此篇接续孔子在《论语》中对"仁"的讨论,进一步对"仁"的内涵以及仁德与仁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阐发.《表记》通过对安仁、利仁、强仁三种不同行仁动机的分析,将仁德的根源内溯至内心情感层面.同时,《表记》亦指出"仁"的概念中包含两个面向,即"仁之为道"与"仁之为器",明确区分仁德和仁行,体现以体用论对"仁"进行分析的萌芽,在揭示仁德的本体性、优先性的同时,也强调仁行、仁功的功利价值的重要性.基于此,《表记》对君子如何行仁的讨论,对儒家所关切的仁政、教化等问题有所补充.而《表记》所展现的这些思想,在《中庸》《五行》等文章中可找到相互印证之处,体现子思论仁的独特性.

    《表记》子思仁行仁功

    文本、历史与精神特质:论《诗大序》"缘情说"的必然性

    张佳贺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纯从"缘情"与"言志"两个维度看待《诗大序》,属于后世的理论视角,难以接近其真正内涵,故要以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及文本为根据,依赖内在精神与历史背景的流变,参照现有"情""志"理论框架,发掘《诗大序》的"诗"学特质.《诗大序》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诗"教传统,以阐发普遍原则为主流,但《礼记》等礼乐文本的记载表明先秦礼乐学说以自然情感为理论基础,是为个体原则的萌芽.追溯至历史深处,西周的礼乐依附于天命、习俗规范等外在力量,而春秋时期孔子以"仁"重新释礼,将个体心理原则作为礼乐的依据,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换,故"缘情"成为礼乐文化与"诗"学未来的必然方向.

    《诗大序》礼乐文化释礼归仁诗言志诗缘情

    论魏晋风度的身体内涵

    杨丝雨刘猛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士人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个人的任真.我们从对外貌的追求中,可以看到魏晋士人身体的解放和人的觉醒;从对饮酒服药的追求中,看到士人的风度欲望之美和自我的展现;从语言和行为中,可以看到魏晋士人是如何创造性地用感性把握理性世界.这种外在身体的表现,是魏晋士人反叛旧有思想的标志,也是魏晋士人鲜明的个人身体美学的展现.

    魏晋风度身体内涵美学

    清代骈文文道论

    王正刚唐荣钊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骈文文道关系是骈文文论的基点之一,是其文章价值重要旨归之一.在清代骈文集中,不少序跋从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角度立论,回答骈文的来源、特质、功用等问题,其核心是"道"与"文"的关系.本研究从道之本原、骈文源出于道、骈体之道和文道并重四个角度论述清代骈文中文与道的关系,并指出骈文不应该成为言道、载道的桎梏,而应成为助力.

    清代骈文文道论

    无处不在的作者——《小说修辞学》述评

    杜越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Wayne C.Booth)的《小说修辞学》是现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深刻研究了小说的修辞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叙述方式选择等方面.布斯强调作者、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审美距离、叙述者可靠性、隐含作者、修辞策略和读者参与等关键概念,对小说写作和阅读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学界对这些概念中作者实际介入的讨论尚显不足.本研究通过分析隐含作者、审美距离、不可靠叙述者等观点,揭示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深入渗透,探讨作者如何将自身融入故事叙述、人物构建和主题表达中.

    《小说修辞学》作者介入韦恩·布斯审美距离

    "借易释译,贲卦文饰"——《易经·贲卦》视阈下的翻译副文本之道研究

    宇文刚朱红红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突破西方文论将副文本视为"门槛"或"前厅"的喻意,从"借易释译"视角入手,尝试以比拟式联想梳理贲卦的文饰属性与译学副文本的文本属性,从贲卦卦象、爻辞和卦辞入手,分析以"山上有火"的卦象与正副文本的映照关系,梳理从初九爻到上九爻爻辞中副文本的喻意内涵和渐变路径,进而拓宽对副文本文饰规律的认识,并探寻在实际译介过程中译者需注意的副文本应用之道,以挖掘中国学派理论在副文本翻译研究的阐释潜力.

    副文本象思维贲卦贲饰之道

    论近现代中国文学史柳宗元评述的继承与时代新变

    梁观飞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柳宗元评述基本是继承和模拟中国传统诗文评,文学史的写作方式也与传统诗文评类似,具有抽象化、主观化、文学化等特点.文学革命兴起后,文学史的柳宗元评述发生了变化,柳宗元成为文学革命的代表、传统的柳宗元批评得到新的阐释.文学革命思潮推广的西方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是柳宗元评述新变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文学革命思潮的发展,革命者的定位与柳宗元出现疏离,部分文学史家对柳宗元评述作出变更和反思.以西方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构建文学史、评述柳宗元,为文学史的写作和发展提供了经验.

    近现代中国文学史柳宗元批评文学革命思潮

    "问题化":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构建路径

    王丹赵阳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艺术生产作为逻辑出发点,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重新思考文学艺术及其活动具有什么样的形态、性质与特征,构成了马克思在文艺研究上特有的"问题化"路径.通过艺术生产问题的提出与引导,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不仅构建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而且也内在地规定了对文艺审美现象展开研讨的价值取向.基于此,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既获得了与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间性关联的跨学科论域,又与西方现代文论范式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马克思艺术生产问题化构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