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刘炎海

双月刊

1001-4373

xbbjb@mail.lzjtu.cn

0931-4938643

730070

兰州市安宁西路88号兰州交通大学学报705信箱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兰州交通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创刊于1959年,是中国科学核心期刊,曾获全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奖、CUJA综合数据库质量奖、教育部"全国优秀高校学报"奖、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奖。本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成对抗机制的多目标跟踪方法

    孙逸凡代素敏党建武雍玖...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目标跟踪中的跟踪结果易受遮挡而产生的漏检问题,提出一种公路场景下的基于生成对抗机制的多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对经过预训练的跟踪网络输出的特征进行处理,在特征空间中添加自适应的二维遮挡掩码,生成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遮挡样本;其次,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在无监督学习方面的优势,将FairMOT模型作为判别网络,加入结合强化学习机制的生成网络来学习如何筛选困难样本,2个网络进行对抗训练以提升多目标跟踪模型的遮挡不变性,提高跟踪精度;最后,在重识别分支中引入中心损失函数以提高重识别准确度.取数据集BDD100K中部分视频序列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的跟踪准确率提升了 0.8个百分点,跟踪精度降低了 0.4个百分点,跟踪过程中身份的切换次数减少了 208.

    图像处理多目标跟踪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

    基于DXFLib库的CAD铁路车站配线图纸数字化及验证

    李亚杰何涛张锐
    9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铁路信号系统图纸数字化验证与自动校核,并针对目前CAD图纸数字化存在的不足,如需要在AutoCAD软件中选取范围进行提取、依赖二次开发工具、文字提取精度不高等,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借助C++的DXFLib开源库编写程序,实现对CAD图纸中配线表格内容识别提取、数据导出.首先,程序读取表格类型的图纸,对其实体图元信息进行解码并提取,并将所得图元的CAD坐标转化为二维图像坐标,同时迭代更新图像边界值;然后,运用OpenCV库的绘制函数对图元信息进行复现,将相关图元参数传递给绘图函数进行绘制,并与原图纸内容进行比对;最后,将所得图元信息数字化、结构化,通过分析表格结构及图元坐标关系后将其必要内容导出至Excel.研究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对于图纸数字化的有效性,满足工程图纸校核的准确率要求,显著提升了信号图纸数字化的灵活性及效率.

    图纸数字化CAD信息提取图元信息DXFLib

    环流生物反应器降流区输氧浓度影响因素

    闫心王进辉何林锟赵俊光...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流生物反应器降流区输氧浓度主要受导流筒直径、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及曝气量等因素影响,其对反应器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为考察以上影响因素对降流区输氧能力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环流反应器降流区输氧能力进行研究,通过自定义程序耦合Higbie传质理论模拟氧传质,对比不同曝气强度下反应器溶解氧浓度及溢流量模拟与实测值,结果显示误差在8%以内,表明数值模拟模型及方法正确可行.随后探究了曝气量、导流筒直径及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对降流区输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量由20 L/min增至50 L/min时,氧体积传质系数由2.04 h-1增至4.45 h-1;导流筒直径由325 mm降至250 mm时,氧体积传质系数由3.99 h-1增至4.42 h-1;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由10 mm增至25 mm时,氧体积传质系数由4.17 h-1降至4.00 h-1;增大曝气量和减小导流筒直径能明显提升降流区输氧能力.总之,可通过调整曝气量,导流筒直径及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控制降流区输氧能力,以构建耗缺氧区域.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导流筒直径250 mm、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10 mm时,反应器降流区输氧能力较优.

    环流反应器气液两相流输氧能力溢流量数值模拟

    填料尺寸投加比对同步生物脱氮效果的影响

    付月宝王进辉白杨丁昀...
    119-124,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尺寸填料投加比对双污泥系统中脱氮降碳效果的影响.在两个序批生物反应器(SBR)中均投加15%的聚氨酯海绵填料形成两个双污泥系统,分别设置大尺寸(5 cm)与小尺寸(1.66 cm)填料体积投加比为1∶2和2∶1的实验组,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大尺寸与小尺寸填料体积投加比为1∶2的双污泥系统脱氮降碳效果最佳,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和反硝化碳源利用率分别为86.9%、96.07%、70.74%和26.67%.此外,大尺寸填料投加比例大的系统中,填料内部未能充分附着生物膜,建议在实际运行中增加小尺寸填料的投加比例从而高效完成生物脱氮.

    填料尺寸脱氮降碳同步硝化反硝化氧渗透深度

    低碳条件下不同厌氧时长对双PAOs协同EBPR系统效能的影响

    关泽康张贤庆周怡君于占洋...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低碳条件下不同厌氧时长对双PAOs(聚磷菌)协同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采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以混合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为碳源.结果表明:随着厌氧时长的延长,除磷率总体大幅提高,当厌氧时长为4 h时最高可稳定在80%以上,而氨氮去除性能直至后期逐渐上升至80%以上;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发酵型PAOs如Tetrasphaera偏好利用混合氨基酸这类大分子有机物并与传统型PAOs协同除磷,但厌氧时长为8 h时系统的脱氮和除磷性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且Tetrasphaera和Accumulibacter丰度也随着厌氧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硝化细菌丰度整体上升.总体来讲,延长厌氧时间有利于协同除磷脱氮模式的建立,但考虑系统性能的稳定及长期运行效果,4 h厌氧对于低碳条件下双PAOs协同EBPR系统更为合理.

    协同作用EBPR脱氮除磷厌氧时间

    AO工艺高效处理N,N-二甲基甲酰胺废水的研究

    曹鹏飞任学昌陈作雁冯浩...
    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微生物高效降解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研究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课题.通过缺氧驯化(HA)筛选并获得高效降解DMF的菌群是研究DMF废水生化降解的关键.微生物群落扩增子测序(16S rDNA)结果表明,驯化出的缺氧菌群中 Proteobacteria、Firmicutes 和 Euryarchaeota 为降解 DMF 的优势菌门,其中 Zavarzinia、Petri-monas、Achole plasma、Brevundimonas、Arenimonas 和 Bosea 在缺氧条件下可以有效降解 DMF,且 DMF 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与DMF降解效率具有明显相关性.当HA污泥中DMF降解菌的相对丰度达到86.37%时,HA污泥对210 mg·L-1的DMF去除效率达到99.98%.DMF降解菌降解DMF的产物为二甲胺(DMA)和甲胺(MMA).DMF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低于40.25%时,HA污泥对DMF的去除效率仅为57.22%,DMA对DMF降解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采用缺氧/好氧联合(AO)工艺进一步提高了出水水质,好氧污泥(AS)出水中DMA和MMA的浓度均小于0.5 mg·L-1,且AS反应器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40.6 mg·L-1,该水质满足GB 21902-2008《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现有企业污染物排放的要求.

    N,N-二甲基甲酰胺生物降解物种差异代谢途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芘污染黄土上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朱彩亚钟金魁高原虎周鑫悦...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面活性剂(SAA)在土壤上的吸附会降低SAA对有机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率.多环芳烃(PAHs)的存在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的影响还鲜见报道.采用土柱淋溶模拟实验法,研究了芘(PYR)对黄土吸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 100)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TW 80)的影响,并探究了溶液pH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YR的存在提高了黄土对TX 100和TW 80的吸附量,分别由不含PYR的50.70 mg/kg和32.06 mg/kg增加到含PYR的54.47 mg/kg和44.53 mg/kg;溶液pH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有明显影响,吸附量随pH值增加而缓慢降低;在所研究的离子强度范围内,NaCl浓度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的行为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吸附动力学拟合参数表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TX 100和TW 80在黄土上的吸附行为.解吸结果表明,吸附在黄土上的TX 100和TW 80均不牢固,用去离子水淋洗后,可去除大部分吸附在土壤上的SAA,在PYR存在的土壤中,TX100和TW 80的残留量分别为1.57 mg/kg和0.65 mg/kg,在没有PYR存在的土壤中,二者的残留量分别为0.69 mg/kg和0.46 mg/kg,表明土壤中存在的PYR可提高TX 10 0和TW 80在黄土上的残留量,但影响并不明显.基于以上结果得出PYR的存在虽然增加了非离子SAA在黄土上的吸附和残留量,但由于SAA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较低,其造成的土壤二次污染不明显,因此,选用非离子SAA淋洗液修复疏水有机土壤的技术是可行的.

    土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环芳烃黄土吸附

    基于声虹吸效应的薄膜声学超材料结构设计与低频吸声性能研究

    张伟光刘禧萱闫宛茹欧阳玉花...
    15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频噪声防治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通过引入质量块自身结构的不对称性,使其在低频范围内形成新的振动模态,实现低频范围内有效控制噪声.所设计单胞结构在200~1 000 Hz的范围内存在4个完美吸声峰,吸声系数0.56以上的频带宽度达到350 Hz,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53.我们通过进一步优化了薄膜超材料的几何参数,并构建了超胞结构,实现声虹吸效应.通过增加不同共振频率的结构单元,使得结构与空气阻抗相匹配,在研究的低频宽带范围内,吸声峰达到10个,最大吸声系数为0.983,平均吸收系数达到0.781,有效拓宽薄膜超材料结构的吸声范围.该研究提升了声学超材料低频吸声效果,为声学超材料结构设计与优化方面提供了解决思路.

    膜型声学超材料吸声特性声虹吸效应低频宽带

    学校召开《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创刊65周年暨新版首发庆典大会

    张哲兰州交通大学宣传部何瑞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