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泸州医学院

马跃荣

双月刊

2096-3351

LZYXYXB@163.com

0830-3161822,3163895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忠山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为沪州医学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沪医资料》,创办于1973年。本刊自创办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及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办刊条件和办刊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术期麻醉深度脑电监测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

    李茜马维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电监测通过对大脑皮层电活动的记录,反应大脑意识状态的变化,广泛应用于术中指导麻醉深度,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也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脑电监测指导下的麻醉管理可加速病人术后快速康复,但其与术中知晓、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及术后死亡等预后结局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文重点就围术期脑电监测在麻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述评,以期为围术期麻醉深度脑电监测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脑电图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麻醉深度预后

    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发生机制与危险因素

    王晓斌姚懿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PIH)是全身麻醉诱导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动脉血压低于血管自动调节曲线的下限可能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PIH与病人不良结局之间存在联系,有研究表明当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比术前基线下降40%~45%时,老年人的死亡率较高;术中低血压易致肌钙蛋白升高,并与30 d死亡率增加相关.对于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可接受的最低血压尚无共识,包括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下降>40%,且MAP<70 mmHg或MAP<60 mmHg;动脉血压比术前基线值下降30%;SBP下降小于90 mmHg等.因此,识别与PIH发生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助于避免和及时处理PIH.本文就全身麻醉PIH的发生机制与危险因素做一述评,以期为预防PIH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提升临床麻醉的安全与品质.

    全麻诱导诱导后低血压危险因素

    消化系统肿瘤的早诊早治策略

    徐有青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值得深入研究.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早期明确诊断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预后效果.高清消化内镜及放大、染色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发现早期胃肠道肿瘤,超声内镜检查及细针穿刺活检技术(EUS-FNA)可发现胰腺早癌,内镜切除术(EMR及ESD)可完整切除胃肠道早期肿瘤,达到治愈效果.消化内镜技术已迈入超级微创手术新时代.本文就消化系统肿瘤的早诊早治策略做一述评,以供临床借鉴.

    消化系统肿瘤早诊早治内镜超级微创技术

    胰腺癌临床放射治疗进展与思考

    王颖杰冯礼夫张瑾任刚...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各种精准放疗技术的出现,胰腺癌放疗在放疗技术和剂量模式方面不断发展和更新.放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疗效不仅体现在提高生活质量和提高局部控制率上,而且显著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本文就近年来胰腺癌放疗的文献报道,围绕着关于放疗设备技术、剂量模式、照射范围等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与评述,并针对放疗在胰腺癌各分期的疗效结果,提出思考.方便专业人员了解相关进展,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胰腺癌放射疗法放疗设备技术剂量模式照射范围

    胰腺癌的诊断与精准治疗

    姚钧天刘亮郭津生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的确诊率和致死率近年来持续升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威胁.胰腺癌在病理上具有普遍异质性,针对这一复杂疾病的精准诊疗手段目前仍不足,是导致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本文概述胰腺癌的诊断和基于疾病阶段的治疗方法,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胰腺癌分型的研究,分析其在精准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不足之处,以供临床参阅与借鉴.

    胰腺癌诊断精准治疗

    胰腺癌的发生机制与高危人群筛查及治疗

    马欣辰郭津生刘亮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由于常进展到晚期才被诊断并对化疗具有耐药性,因此是一种临床上具有挑战性的癌症.然而,最近对PDAC的生物学研究进展揭示了早期检测和靶向治疗PDAC的新机会.本文就PDAC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包括肿瘤细胞的分子改变、肿瘤微环境的细胞改变和人群水平的危险因素.本文还分析了PDAC的早期检测、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治疗方法,可供临床借鉴.

    胰腺导管腺癌发生机制危险因素筛查早期诊断治疗

    幽门螺杆菌与早期胃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胥峰陈治吉邓超吴素华...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均可见到的一种人体胃部常见的且可能持续终身的感染.幽门螺杆菌长久感染是胃癌发生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降低发生胃癌的风险,及时早期干预胃癌病人的预后良好.本文将主要从流行病学、内镜学及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治疗等四个层面评综述幽门螺杆菌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

    幽门螺杆菌早期胃癌根除治疗

    新型混合模式色谱柱的建立及对水质中多环芳烃的检测

    何洁傅晶晶宋词何隆...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合成的新型固定相填料(命名为Sil-VMB-VSS)填充色谱柱,建立混合模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将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尤其是检测水样中菲、芴、荧蒽、苊烯的含量,为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提供新的工具.方法 色谱条件:固定相填料为合成的Sil-VMB-VSS,流动相为乙腈/超纯水(1:1),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在本实验方法下,苊烯、菲、荧蒽、芴标准溶液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苊烯、菲、荧蒽、芴的标准曲线对应的浓度范围为(0.25~10)μg/mL、(0.025~1)μg/mL、(1~50)μg/mL、(0.1~10)μg/mL,其方法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对于多环芳烃(菲、芴、荧蒽、苊烯等)均实现了良好的分离,水中浓度为5μg/mL的芴溶液平均回收率为100.10%,符合测定的要求,所述回收率测定次数n=3.此外,苊烯的回收率也符合要求.结论 利用合成的新型固体填料Sil-YMB-VSS填充色谱柱,建立的新型混合模式色谱柱对水中芴和苊烯的检测较灵敏,为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了新的工具.

    混合模式固定相多环芳烃高效液相色谱法

    人SLC25A37基因促进肺癌细胞的生长与迁移

    孙志佳亢小峰薛春源霍楠...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pCMV-Tag2B-Flag标签连接到人线粒体溶质载体蛋白25A37(SLC25A37)的基因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对人肺癌细胞H460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人乳腺文库中SLC25A37的编码区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Xho I双酶作为该片段和Flag的载体,经连接后形成重组质粒.通过Western Blot(WB)技术鉴定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利用CCK-8和克隆形成方法检测SLC25A37对肺癌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试验检测SLC25A37对H46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将构建好的Flag-SLC25A37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460细胞后成功表达融合蛋白;过表达SLC25A37后能够增强H46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 携带Flag标签的人SLC25A3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在人肺癌H460细胞中表达,该基因能够增强H46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SLC25A37可能是促癌基因,并可能为肺癌的治疗提供重要的靶标.

    SLC25A37肺癌H460细胞克隆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叶强查克岚杨锐雪敬玉玲...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s,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心衰组(HF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HF+ARNI组)(68 mg/kg·d-1,灌胃)、缬沙坦组(HF+ARB组)(30 mg/kg·d-1,灌胃)、MCU抑制剂-钌红组(HF+RR组)(2 mg/kg·d-1,腹腔注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连续药物干预4周.药物干预前和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开胸burst刺激,检测大鼠室性心律失常诱导率.HE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itochondrial Ca2+uniporter protein,MCU)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HF组大鼠发生心脏结构重构,心功能显著降低(P<0.05).与HF组、HF+RR组相比,HF+ARNI组大鼠心脏结构重构和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与HF+ARB组相比,HF+ARNI组大鼠心脏结构重构显著改善(P<0.05),但是大鼠心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与HF组、HF+RR组相比,HF+ARNI组大鼠在电压6V及12V Burst刺激时室性心律失常诱导率显著降低(P<0.05);与HF+ARB组相比,HF+ARNI组大鼠在12V Burst刺激时室性心律失常诱导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与Sham组大鼠相比,HF组大鼠心肌中MC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F组相比,HF+ARNI组大鼠、HF+RR组及HF+ARB组均表现出MCU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HF+ARB组相比较,HF+ARNI组大鼠心肌MCU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HF+ARNI组相比较,HF+RR组大鼠心肌MCU表达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ARNI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导率,其机制可能是改善心功能和心脏结构重构,并下调MCU的表达.

    沙库巴曲缬沙坦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