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月刊

1008-8717

牡丹江市西地明街60号

牡丹江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王佳刘献岭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新探索,以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步入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发展缓慢是进行人工智能赋能的必要性;国家战略的支撑引导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发展共同构成人工智能对其赋能的可行性。为此,在坚持"价值为本,技术为器""内容为王,技术为用""教师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上,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空间三个维度进行赋能,以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铸魂育人实效,进而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研究——以牡丹江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谢凤静刘洋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思想,并以牡丹江大学正在进行的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为契机,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研究,从课程设置、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

    虚拟教研背景下的文学实践——学生与作家的对话

    付立松熊阳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教研室的提出和实施为基层教研室建设构建了协同教研、共享共建教学资源的新形态。本文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实施任务,以文学专业虚拟教研室为例,探讨虚拟教研室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话语权提升的有效方法,提出优化顶层规划设计、发挥信息平台优势、开展卓业师资培训、巩固教学激励机制等建议,使虚拟教研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成为基层教研室建设的有力保障,进而推进学生与作家之间形成深度联结,助力专业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虚拟教研室文学专业话语权主体性

    高等学校书法学教学路径探索

    张启龙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书法学教学是中国传统书法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书法学教学路径研究,旨在分析书法学教学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书法学教学模式入手,探讨书法学教学的路径,为高等学校书法学教学及书法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书法学高等学校教学路径探索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价值维度及路径探析——以重庆地域为例

    王立菲吴小丽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末期和成年早期的年龄阶段,个体易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故从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实践价值、社会价值四个维度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多维价值,从融入课堂、融入实践、融入环境、融入网络四个方面探索涵养实现路径,以期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助力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培育。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友善价值观价值维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