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牡丹江师范学院

刘小辉

双月刊

1003-6121

mdjsfxy@163.com

0453-6511106

15701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文化街191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空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生成、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王莹袁修雨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回答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何去何从"的答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继承中华文明中的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经验,在反思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与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统一中形成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现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完善了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生态蕴涵,解决了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大难题,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态基础.站在新的时代方位,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形成低碳发展模式、健全生态治理制度体系、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化全民绿色文化意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生成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互嵌与融合: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正式权力与农民主体的张力及化解路径——以安徽省C村为例

    李航丁伯纯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式权力的有效引领和适当介入,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正式权力与乡村社会中的农民主体产生张力,从而给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带来挑战.通过对安徽省大别山地区C村的乡村治理实践分析,了解到二者之间的张力具体表现为:第一,乡土社会空间失语:正式权力代办,农民主体参与空间被挤占;第二,正式权力悬浮自转:线性治理使得农民主体行动与乡村治理相分离;第三,行政吸纳社会:正式权力逐渐强化,农民主体自治弱化.借鉴新内生发展理论,在多重张力并存的现实情况下,正式权力与农民互嵌融合式的新内生发展机制可以缓解张力冲突,通过唤醒资源、双向赋能、情境再造等路径或能促进正式权力与农民主体的协同互动,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乡村治理现代化正式权力农民主体新内生发展理论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以安徽省十六市为例

    王晓润管林峰
    17-2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收入两者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有助于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推进农户增收.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安徽省十六市 2011年至 2020 年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研究数据,主要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效果以及异质性表现.从实证来看,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有利于增加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且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三者均显著地促进农户收入,其中覆盖广度促进效果最明显.异质性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安徽省农户的转移性收入增收效果最明显,其次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对财产性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数字普惠金融最能促进安徽省沿江平原地区农户的收入,其次是山区,最后是淮北平原地区.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农户的金融需求、增加农户收入,提出了相关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农户收入异质性影响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韩琳琳赵曼王茜茜叶素红...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消费市场变迁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长的趋势下,制造业处于变革的交汇点,挑战与机遇并存.大数据技术的崛起及其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依托具体企业案例,深入挖掘大数据对制造业的内在价值,细致剖析了不同类型大数据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多样化应用实践.在此基础上,提炼并总结了大数据驱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核心路径,旨在为制造业企业把握时代脉搏、顺利推进转型升级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大数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消费者需求个性化

    职务犯罪监检移送审查衔接机制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为切入点

    赵恩贤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送审查制度是职务犯罪从调查程序转向司法程序的关键节点,监检在移送审查程序中的衔接顺畅才能保证处理整个职务犯罪的顺利进行.《监察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了检察机关退回补充调查和自行补充侦查制度,但规定不够明确,对于什么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退回补充调查,自行补充侦查何为必要以及具体如何运作都不甚具体.因此,在制度构建中应以人权保障作为基本理念,明确退回补充调查和自行补充侦查的适用条件,在标准问题上应以《刑事诉讼法》为准据,充分利用退回补充调查和自行补充侦查权来制约监察机关的职务犯罪调查活动.

    监检衔接移送审查退回补充调查自行补充侦查

    《乌龙院活捉张三郎鼓词》研究

    任思嘉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印本《绘图新编乌龙院活捉张三郎鼓词》基本上按照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杀惜"的故事情节和叙事脉络改编而成,但它对小说又有多方面的丰富与发展.鼓词的改编基本上是本着世俗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原则进行的,改编者在编撰时增添了对生活细节的描述,强化了矛盾冲突,删减了小说中次要的情节和晦涩的文字,通过改动力求增强故事紧凑性、连贯性,并将人物塑造得善恶毕具、妍丑无遗,更贴近生活世俗.鼓词趋于通俗的改编迎合了平民阶层的审美观,归根结底是由于改编者自身的生存需求、鼓词艺术形式的特点要求以及民间文化的传播需求所驱动,改编虽存在一些不足,但其意义不容忽视.

    乌龙院活捉张三郎鼓词水浒传

    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布尔加科夫的精神困境

    王立宏毕晨阳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大师与玛格丽特》将现实与神话融为一体,以神奇、魔幻的手法描绘了 20 世纪 20 年代俄罗斯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失去信仰后人的精神困境.小说揭示了在俄罗斯的变革时代人的关键性意义缺失,人们陷入一种评价的真空当中.布尔加科夫在作品中探讨了绝对意义缺失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所遭遇的信仰困境、道德困境与爱的困境,关照人在面临精神困境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探讨新的价值尺度,从而展示人的精神的伟大与坚毅.

    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精神困境

    论陈奕禧《益州于役记》的版本与价值

    付振华何丽蓉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安邑县丞陈奕禧奉命运送饷银入川,作《益州于役记》记其行役.是书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与《虞州集》《皋兰载笔》合刻,即今本《虞州集》.后清人王锡祺以《虞州集》本《益州于役记》为底本,以删除和改写两种方式将其重新整理后纳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丛钞》本虽为世所熟知,但《虞州集》本更完整,学术价值更大.《益州于役记》以日系行,入蜀路线勾勒清晰,将陈奕禧入蜀路线与不同时期路线相比较可以看到清代蜀道的变迁.该书对沿途所见山水名胜、金石碑刻、物产等多有记载与考证,溯脉寻流,纠正前人谬误,为我们研究清人入蜀情况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陈奕禧《益州于役记》史料价值

    零度偏离视阈下中亚五国华语关系词重构

    陈海峰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系词的作用是"介绍"和"连接",包括介词和连词.倘若把"普通话关系词"视为共时平面下操作的零度,"中亚五国华语关系词"则是在共时平面下对"普通话关系词"这个操作的零度的偏离.以"零度偏离"为理论基础,描写零度偏离视阈下中亚五国华语介词重构的偏离形式和零度偏离视阈下中亚五国华语连词重构的偏离形式,阐释中亚五国华语介词重构和中亚五国华语连词重构的原因.

    零度偏离中亚五国华语关系词重构

    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定位与法律英语内涵探究

    赵永平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站在了新起点,"新文科"建设和"大外语"理念对外语学科发展和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国外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时代要求外语教育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法律英语是外语专业主动适应国家需求、服务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其人才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性、国际化的特点,符合新时代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新时代的法律英语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落脚点,能有力助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建设落地生根,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塑造中国法治形象的重要抓手,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人们过好外语生活.

    新时代外语教育外语人才法律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