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名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名医
名医

月刊

名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复温方法在低体温早产儿中的应用

    沈红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讨论不同复温方法在低体温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单纯低体温早产儿,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试验组一使用快速复温法,试验组二使用缓慢复温法,对照组使用常规复温法.结果:三组入院2 h和入院6 h的体温、氧疗时间、复温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气分析中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标准的剩余碱(SBE)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体温早产儿应用快速复温法,可以缩短复温时间,促进新生儿体温恢复,减少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改善其血气指标水平.

    快速复温法缓慢复温法低体温早产儿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孙宝俊孙钰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可加快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疼痛程度,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老年

    门诊口腔科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应用效果

    孙艳阳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门诊口腔科对牙体牙髓疾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门诊口腔科行根管治疗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共计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考察组和参比组,每组30例,考察组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参比组为患者应用多次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持续时间、治疗时间、治疗前后口腔舒适度、治疗感受评分、并发症(疼痛、肿胀、咬合不适)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察组疼痛持续时间、治疗时间相比参比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察组并发症(疼痛、肿胀、咬合不适)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治疗前,考察组口腔舒适度及治疗感受评分与参比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考察组口腔舒适度及治疗感受评分较参比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体牙髓疾病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较理想,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舒适度.

    门诊口腔科牙体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

    磁共振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及脑发育中的诊断价值及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汤海涛杨超涂建新骆佳...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在早产儿脑损伤及脑发育中的诊断价值及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放射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72例早产儿,对所有早产儿统一实施MRI检查,根据MRI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早产儿脑损伤,n=38)和对照组(早产儿无脑损伤,n=34),评估早产儿脑发育成熟度、脑发育情况及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对两组早产儿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存在差异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大脑发育成熟度评分(TM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盖泽尔(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90分的占94.74%,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4.12%(32/34)、特异度为90.00%(9/10)、准确度为93.18%(41/44);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胎龄<27周、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宫内感染、围产期缺氧、低钙血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27周、低钙血症、围产期缺氧是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应用于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胎龄<27周、低钙血症、围产期缺氧是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

    磁共振成像早产儿脑损伤脑发育危险因素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效果

    吴琪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肿瘤患者92例,均等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46例行腹腔镜+结肠镜手术,对比组间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好,手术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优,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标本肿瘤学指标较对照组佳,并发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效果确切,切实可行.

    结直肠肿瘤腹腔镜结肠镜炎性因子

    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吴琼陈娟陈冬云张兴霞...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讨论及总结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收集泗阳县中医院血液科1例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超高龄男性,有免疫球蛋白(Ig)G κ型、IgM λ型M蛋白,使用4周期PD方案+4周期ICD方案,效果差,改用伊沙佐米+泊马度胺4周期的效果可,目前随诊半年,仍处于部分缓解(PR)状态.结论:沙佐米联合泊马度胺对老年难治双克隆型MM的疗效尚可.

    多发性骨髓瘤双克隆型病例报告

    尿液常规检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徐磊霞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51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51名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尿液常规检查,将两组患者红细胞形态、计数及隐血试验进行比较.结果:在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均一性、红细胞变形)对比中,试验组患者红细胞均一性、变形数值分别为(76.80±2.58)、(26.25±2.05),对照组数值为0、(3.04±0.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计数对比中,试验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在0~4个患者较对照组更少,>4个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在隐血试验对比中,试验组阳性患者较对照组更多,阴性患者较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尿比重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患者尿隐血和尿蛋白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常规检测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且方便快捷.

    肾脏疾病诊断价值尿液常规检测红细胞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徐龙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和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及试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相关指标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颅内压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于术后1 d、3 d和7 d时颅内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数据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分数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及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水平,手术后患者的意识状态更好,安全性更高,推荐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该术式.

    重度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常规骨瓣减压术

    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许小军周伟肖振杭庆华...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6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参照组实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实行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感染风险,值得推广.

    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安全性

    不同部位创伤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指导价值

    伊尔凡江·吐尔逊刘波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部位创伤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依据骨折部位不同将其分为肱骨组(17例)、尺桡骨组(17例)、股骨组(17例)、胫腓骨组(17例)、足骨组(17例)、脊柱组(17例)、多发伤组(18例),依据其创伤程度分为轻度(40例)、中度(40例)、重度(40例),再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名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多发伤组的D-二聚体水平最高,其次是脊柱组、股骨组、胫腓骨组、足骨组、肱骨组,表达最低为尺桡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13,P<0.05);研究组的D-二聚体水平[(3.76±2.90)ng/L]高于对照组[(0.21±0.07)ng/L],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86,P<0.05);创伤程度为轻度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2.01±0.74)ng/L],低于创伤中度者[(3.89±0.48)ng/L],低于创伤重度者[(7.49±3.2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99,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创伤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更高,而且不同部位创伤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不同,创伤性骨折越严重者D-二聚体水平表达越高,说明D-二聚体水平对于评估创伤性骨折严重程度有显著价值.

    创伤部位创伤程度创伤性骨折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