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本主义危机与人类解放前景——访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教授西亚维斯·阿泽里

    陈文旭
    4-14页

    资本主义价值危机国家阶级斗争共产主义

    系统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

    董慧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支撑,其最重要、最基础、最核心的特点在于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既是三个组成部分"一以贯之"的综合性,纵横交错"立体架构"的立体层次性,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践品质和时代内涵的一致性,也代表着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原理和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整体、关联、过程、动态的方法看待原理和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以一种透过不同组成部分进而深入到其关联以及这些关联之后的深层的逻辑的方法看待原理和问题的思维方式.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与系统观念之间内在的、辩证的互动融合关系.系统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其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把握整体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要以系统观念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观念能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方法引领.

    系统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王贵贤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理解.马克思之前的部分西方学者对中国抱有同情的态度,但大多数西方学者出于偏见,贬低或批判中国,将中国视为野蛮的"他者".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以鸦片战争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为切入点,提出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和可能的出路.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及其主导的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只能让中国从属于西方,只有通过革命予以扬弃和超越,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为目的、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定位的发展道路才是中国独立自主的现实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世界历史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伦敦笔记》中的货币问题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周嘉昕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伦敦笔记》构成了马克思反思1848年革命,重新进行经济研究工作,写作《资本论》的重要过渡环节.在《伦敦笔记》关于货币、信用、流通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批判了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借鉴"银行理论"派,区分了货币的不同职能,揭示了危机背后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重新考察《伦敦笔记》中的货币问题研究,有助于我们完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从创作过程、叙述方式、理论方法上深化《资本论》研究,科学研判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回应金融资本发展提出的新问题,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

    伦敦笔记货币资本论金融衍生品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逻辑

    钟启东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随着其批判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和丰富,总体经历了颠倒逻辑、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三个阶段.如果说"颠倒逻辑"以宗教为对象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现实颠倒和自身异化,那么"生产逻辑"则回答了"颠倒的世界意识"如何从"颠倒的世界"本身的历史中生长起来.因此,当马克思转换到通过分析"资本逻辑"来批判拜物教时,他实际上是在借助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体系所作的"人体解剖",考察意识形态的颠倒机制、生产过程和运行规律,指明"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以及破除这种统治的解放信念和现实条件,从而将其意识形态概念提升到世界历史高度.

    马克思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特征及其对西方民主的超越

    王岩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既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在特征的形象概括,同时也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程序、主体、客体的深刻把握.具体而言,全链条是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程序的完整性,即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实践链条,有序推进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它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点式"民主的超越;全方位是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体的全面性,即注重发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人民民主全过程实践图景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本质,它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空心化"民主的超越;全覆盖是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客体的广泛性,即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作用场域涵盖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广泛的民主权利,充分有效地参与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相关事务,它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限性"民主的超越.

    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西方民主制度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文化的历史底蕴、主体结构及显著优势

    魏晓文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政党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政党文化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互为依存,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文化是由核心执政主体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重要参政主体参政党政党文化以及党际互动主体多党合作文化共同构成的聚合型有机生命体,为文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溯源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文化形成的文化历史基因,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文化的主体结构功能及其独特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特色政党文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主体结构显著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生成逻辑

    陈宇翔赵东星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走上复兴之路的过程中,经过对前人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成功开拓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寓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荟萃了各国现代化的精华,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下,中华民族必然能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体系建构研究

    刘建军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特别是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理论基础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并不是人类元思维和元理论,而是建立在一定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基础上的知识体系,本身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和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逻辑架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从总体性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从重点性上说,马克思主义的若干相关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石",主要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理论、经济与政治相互作用理论、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理论、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理论、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等;从直接性上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论述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点".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体系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的体系构建

    李忠军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理体系是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论支撑和话语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40年的科学发展,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的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指明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方向和精神要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体系构建的本质追求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围绕"本体论模块"着眼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从何而来"基本问题、"价值论模块"着眼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有何作为"基本问题、"方法论模块"着眼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基本问题,完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自主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习近平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