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入领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侯惠勤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深入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新的历史高度表达的改革精神.需要在比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时代背景中,从新的时代特色和改革特色上深入领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精神;从履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担当,完善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出发深入领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精神;从系统集成、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新上深入领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精神思政政治理论课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秦宣俞佳奇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创造性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形成发展于"两个大局"交织激荡、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统一的历史进程,包含着由基本命题、复合命题、外层命题等命题组成的丰富内容,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书写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篇章,是指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阐释方法

    陈金龙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总目标、原则、具体任务进行了系统阐释,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基于成就和经验、基于问题意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叙事,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阐释方法直接影响话语的解释力、说服力,强化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叙事效果.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阐释方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的逻辑旨要

    韩喜平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内在一致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与全面深化改革相互作用和互为支撑的逻辑机理,健全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证,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得益彰.

    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制度成熟和定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任务

    黄泰岩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能够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均没有现成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能够作出科学解释、给予科学指导,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构建中国经济学.我国实现了比其他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更快更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理论,具备了构建新的经济学说需要具备的理论和实践条件.中国共产党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到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和任务不断明晰的发展过程.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前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研究假定、研究主线、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经验,我们创立中国经济学的首要任务也需要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研究假定、研究主线、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作出科学的阐释.

    中国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时代任务首要任务

    重审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劳动所有权"观念

    孙亮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所有权"是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斯密将洛克的观念融入政治经济学话语中,并觉察到"劳动所有权"中"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性"与交换价值"第二种规定"是矛盾的,但他只是将这种矛盾发生的根源归结为违背了价值规律而已.马克思引入"劳动力"概念,指明"劳动所有权"已经成为"占有他人劳动"的所有权的一套辩护说辞,其前提则是劳动与所有权的分离,最终遮蔽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的本质.通过将"劳动所有权"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明确地呈现出"劳动所有权"中的拜物教思维,这一思维不仅刻意宣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然属性",而且遮蔽了商品经济的结构才是促使"占有他人劳动"的现实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劳动所有权资本主义拜物教生产方式

    体系化建构和学理化阐释: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贡献

    吴海江李文莹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科学家"的恩格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进行体系化建构和学理化阐释是贯穿其晚年的主要研究工作.由"重读"马克思的文本及其思想和盛赞马克思的理论才华,到检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新现象,历史的主客观条件要求恩格斯必须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加以审思.恩格斯晚年集中精力校勘《资本论》版本,修饰并宣传《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和英文版,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遗稿,构思设想《资本论》第四卷的篇章布局及内容主干;同时,拒斥"讲坛社会主义者"的错误观点、同庸俗化教条化绝对化政治经济学思想交锋以及拓宽广义政治经济学概念内涵,以释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神和批判精神".恩格斯辩证地把握历史经验事实,坚持"原原本本"的历史叙述,在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实践中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论实质,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展现出体系化和学理化的特征.恩格斯晚年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这一历史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启示.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性体系化学理化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整体状况的思考

    韩秋红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完善与成熟,以及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资源性意义和影响力得以充分体现.当下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密切结合时代问题和世界问题展开理论探索,紧密围绕资本主义批判主题展开对数字技术、生命政治学、新唯物主义哲学等前沿问题的批判性研究,从分散性研究转向整体性研究,从对象式研究转向对话式研究,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向多学科交叉研究,充分体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学科张力.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要在增强思想史论、文化史论、文明史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互通,推动该学科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整体性动态趋势

    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及其局限

    王雨辰周宜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从时间维度反思现代生活,认为应当从社会时间结构批判、社会加速驱动力批判、加速异化后果批判三个路径来建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罗萨由此系统论述了社会加速的概念、社会加速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加速所带来的新的异化形式,并把异化的根源归结为现代性的"完全掌控"的哲学文化价值观、资本主义的竞争逻辑和增长逻辑,指出克服异化的途径就应当立足于他的世界关系社会学,重新建立主体与世界的共鸣关系,强调只有建立主体与世界的共鸣关系和共鸣世界,才能实现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罗萨对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异化的分析是深刻的,但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共鸣理论,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没有从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出发,抽象谈论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注定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异化批判共鸣美好生活

    算法革命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论析

    邢国忠
    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嵌入传播引发的信息传播革命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推荐算法主导上半场的信息分发革命,生成式算法主导下半场的信息生产革命.算法革命给人类信息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挑战:全球范围内算法技术发展差距导致意识形态影响力发展失衡;算法耦合社会权力暗藏群体意识形态共识分化和消解的风险;算法侵袭人的主体性动摇意识形态安全基础.对此,要从弥合算法技术发展差距、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规制算法公共风险以及巩固人的主体性等方面着手,掌握算法革命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和优势,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总体态势稳固.

    算法革命意识形态建设挑战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