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膜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膜科学与技术
膜科学与技术

尤金德

双月刊

1007-8924

mkxyjs@163.com

010-8049241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

膜科学与技术/Journal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国内唯一一份报道膜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科技期刊。专业覆盖面宽,涵盖石油、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纺织、环保、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介绍有关膜和膜技术及水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报道国内外膜科学和水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在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环保及生物制品提纯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及产业化情况;反映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及最新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武汉大学热流科学与交叉技术研究所在《纳米快报》和《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官网
    124页

    基于羟醛缩合反应构建电中性中空纤维疏松纳滤分离层及染料去除的研究

    汤申艺武彪崔振宇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偏氟乙烯(PVDF)/苯乙烯-马来酸酐(SMA)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在膜表面依次引入三乙二醇(TEG)、戊二醛(GA)、聚乙烯醇(PVA)3种亲水有机物,基于羟醛缩合反应在膜表面构建了稳定致密的电中性疏松纳滤(LNF)分离层.研究了膜的微结构特征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反应的发生,膜亲水性逐渐提高,表面接近中性.带负电荷的 日落黄(SY)和正电荷的结晶紫(CV)染料均可被完全去除,并保持较高的渗透通量[27.8 L/(m2·h),28.9 L/(m2·h)].此外,膜还表现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本工作为制备具有高分离性能的电中性中空纤维纳滤膜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电中性化学交联中空纤维膜疏松纳滤染料脱除

    清华大学王海辉/丁力团队最新Angew——MXene液晶剪切诱导的分离膜用于单价离子筛分

    清华大学膜中心官网
    133页

    面向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的抗污染纳滤膜应用研究

    陈伯志马悦李璐付正军...
    134-13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截至2021年,中国城市垃圾年产量高达1.5×108 t,垃圾处理产生的渗滤液约占垃圾量的25%~30%.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步提高,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迫在眉睫.纳滤膜具有独特的孔径和电荷效应,对小分子有机物和二价离子有很高的分离精度,因此在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中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膜污染问题一直是纳滤膜应用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关键问题之一.本项目采用南京蔚华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抗污染纳滤膜(AMNF-8040)对安徽淮南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AMNF-8040纳滤膜对垃圾渗滤液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r)截留率大于96.5%,对氨氮的截留大于89.8%.出水水质远优于国家标准.与同期使用的进口竞品纳滤膜相比,AMNF-8040纳滤膜表现出更出色的抗污染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因此,AMNF-8040抗污染纳滤膜在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滤膜垃圾渗滤液抗污染

    具有"刚性-柔性"双重协同抗污染功效PVDF膜表面微结构的设计及抗污染性能

    武成远崔振宇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表面沉积-接枝"的方法将苯乙烯-马来酸酐(SMA)、三聚氰胺(MEL)和葡萄糖(GLU)3种刚柔性不同的亲水链引入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研究了接枝链刚性和柔性对抗牛血清蛋白(BSA)污染的性能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接枝链的刚性和柔性对BSA在膜表面的黏附和膜表面污染层微观结构的影响比膜表面亲水性和荷电性的影响更显著.刚性MEL阻碍BSA在膜表面的黏附和聚集,柔性GLU可在增强膜亲水性的同时与MEL协同增强对BSA的排斥,延缓其在膜表面的聚集,从而进一步阻碍BSA在膜表面的堆积,使不可逆阻力占比降低到仅为2.47%,"刚性-柔性"双重协同抗污染功效显著提高了膜的抗污染性能.

    中空纤维膜膜污染亲水改性"刚性-柔性"双重协同抗污染

    膜分离与变压吸附耦合工艺提氦试验研究

    邹彦荣张瑾孙启邦罗宗敏...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氦气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已在多个盆地发现2种不同类型的氦气资源,其中含氦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品位低,地热水溶性伴生氦气品位高,但受限于地热水的开采,可采资源量较小,还未到工业化利用阶段.目前国内外氦气提取主要采用深冷法技术,应用在我国存在能耗高、经济性差的问题.在三普2号地热井开展地热水溶氦气的常温膜分离与变压吸附耦合工艺提取试验,将体积分数为3%左右的氦气利用膜分离工艺提浓至50%左右,提浓后的气体再利用变压吸附工艺提纯至99%以上,通过2种技术的联合运用,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常温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耦合工艺提氦试验.该技术也即将成果转化,应用到我国的天然气田提氦,对解决我国氦气供需矛盾、降低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膜分离变压吸附耦合工艺氦气提纯

    铜冶炼车间回用水分盐中试试验研究

    刘永丰蒋国民朱赞强颜鲜林...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废水的近零排放和资源化处理,采用"生物制剂与双碱法协同脱钙+反渗透装置浓缩+纳滤装置分盐+电渗析装置浓缩+蒸发结晶装置出盐"工艺处理某铜冶炼车间回用水.结果表明,SO42-截留率>99%,Na2SO4浓水溶解性总固体(TDS)质量浓度达179 g/L,NaCl浓水TDS质量浓度达150 g/L,浓缩液蒸发结晶后得到Na2SO4与NaCl产品盐.Na2SO4达到GB/T 6009-2014《工业无水硫酸钠》二类合格品要求,NaCl满足GB/T 5462-2015《工业盐质量标准》中一级标准.解决了回用水浓水浓度低、Na2SO4产品为杂盐等问题,为有色行业经济高效地处理高含盐废水奠定了工程化基础.

    铜冶炼厂回用水纳滤分盐

    大连化物所提出中空纤维炭膜超薄皮层调控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官网
    164页

    用于CO2分离的含氨基酸盐促进传递膜研究进展

    马玉磊魏静银登国冯超...
    16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分离法由于其高度模块化、占地面积小、化学排放低或无化学排放和易于操作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有前途的CO2分离技术.然而,对于气体分离,大多数聚合物膜遵循溶解-扩散机制,因此需要在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进行权衡,使CO2分离膜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限制.而促进传递膜被认为是克服这一限制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用于CO2捕集的含氨基酸盐促进传递膜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含氨基酸盐的促进传递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氨基酸盐促进传递膜CO2捕集膜分离

    界面聚合法聚酰胺分离层形成过程的模拟研究进展

    岳钰倩唐元晖李春玉王晓琳...
    17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通过界面聚合(IP)法制备的聚酰胺(PA)薄层复合(TFC)膜广泛应用于纳滤、反渗透等水处理领域.采用IP法制备的PA分离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对TFC膜材料的设计和调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从历史发展和聚合方法两个维度综述了 PA分离层形成过程的模拟研究,具体涉及全原子分子动力学(MD)、粗粒化分子动力学(CGMD)和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等3种方法.其中,全原子MD模拟采用链交联、单体交联及分级交联等3类方法,以距离准则为成键依据,构建了 PA的聚合过程;CGMD方法减少了体系的自由度,得到的构型更加合理;DPD引入了反应概率,得以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中研究IP扩散与反应的竞争关系.重点关注IP反应的构建,总结了各模拟方法的特点、发展及其在IP法形成PA分离层中机理解读和性能预测方面的应用.

    界面聚合法聚酰胺分离层分子动力学模拟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