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大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范文南

月刊

1002-2953

msdg3151@163.com;msdg3151@yahoo.com.cn

024-23833151;23419510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29号

美术大观/Journal Art Panoram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强调群众性、知识性、学术性与时代精神,为繁荣美术出版事业做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传李嵩《明皇斗鸡图》考辨

    辛梦玮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传李嵩《明皇斗鸡图》团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笔墨风格,考证图像细节,对作品年代和作者归属问题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追问:这幅绘画的观看语境是什么?消费群体又是谁?

    明皇斗鸡图行乐图宗藩

    "建立新国画"的理想与困境:论徐悲鸿的画马实践

    杨肖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悲鸿在1947年关于"新国画建立之步骤"的演讲中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认为画马之作最能体现他本人在"新国画"探索上的实践成果.本文分别从创作过程与接受情况加以考察,解读徐悲鸿留法期间与归国之后的画马实践,如何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他在"新国画"探索中的理论用心与实践得失.

    跨媒介转换英雄主义程式化

    从"丰饶谷堆"到"日现山间":古埃及《亡灵书》中谷堆形象的变异考论

    赵可馨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埃及人有关"天堂"的想象在新王国时期的《亡灵书》中第一次得到具象的呈现.作为农业社会的一种反映,古埃及人的"天堂"中依然存在农业活动,而代表着食物充盈的谷堆也被具体地描绘了出来.在早期的材料中,谷堆的形象虽然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采用写实的画风;然而进入埃及后期之后,出现了"日现山间"即古埃及圣书体中的"地平线"字符样式以表现谷堆的例子.本文将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考察,并试图从《亡灵书》版本修订与流传的角度予以解释.

    《亡灵书》芦苇地塞易斯校订

    竹隐何方:论18世纪欧洲陶瓷中"断竹"形象及其影响下的绘画转向

    李璠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18世纪中叶,欧洲彩瓷制作中开始大量出现与东方美学意涵极为不同的断竹形象.本文在大量图像分析与阿诺德·豪泽社会艺术史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揭示了从明清彩瓷中完整的竹木形象到欧洲彩瓷的"断竹"形象,根本上是中、日民窑各自应对外销市场需求时,对图像做出的两次适应性调整后的结果.此趣味隐秘而深远地启发了欧洲的宫廷壁饰、彩瓷、版画等图像系统,最终成为欧洲绘画现代性转向的重要构建者.

    外销瓷竹木形象欧洲彩瓷装饰设计

    美学延展与史学观照——南北朝艺术交流视野中《述画记》的相关问题再研究

    雍文昴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述画记》是南北朝时期影响波及南北的绘画品评著作,原文虽已佚失,但从《水经注》以及《历代名画记》的摘录中,仍可部分还原其主要内容.在《述画记》中,孙畅之不仅延续顾恺之《论画》对绘画审美标准开展了持续探讨,同时其也包含了早期绘画史的许多记载,在品评中体现出了史学观照的意识.在南北朝艺术交流视野中,《述画记》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其影响了其后如《古画品录》等重要画论著作的品评观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孙畅之《述画记》南北品评审美标准史学观照

    论分析美学回答赝品问题的四种路径

    罗伯中李帛雨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美学赝品观的基本进路并非传统所理解的两种,而是四种.古德曼的观点代表了可见性视野下否认赝品的艺术品身份的立场,比尔兹利的观点代表了可见性视野下承认赝品艺术品身份的立场,丹托的观点代表了不可见视野下否认赝品的艺术品身份的立场,迪基的观点代表了不可见视野下承认赝品的艺术品身份的立场.事实上,一部分艺术的复制品依据其不同的复制手段,或者成为赝品,或者成为真品,另一部分艺术的复制品永远都是赝品.将这一限制作为迪基赝品观的补充,便可以得到有关赝品问题基本圆满的答案.

    赝品艺术品身份不可见性亲笔性

    从眼与心到眼与身:现代艺术的姿势转向

    吕南南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视觉中心主义"传统的影响下,古典派画家通过理性认知的心灵之眼获得视觉体验,致力于再现一个符合透视法标准的视觉形式.现代派画家通过对肉体之眼的强调,构建了以感觉为主的视触交织的观看方式,旨在表达通过身体姿势产生的内在能量.从静态的视觉形式到动态的身体姿势,现代艺术孜孜探索的是艺术认知过程中的触觉体验.现代派画家对身体触知的强调,解构了原本视觉至上的单一的审美模式,促使后现代审美走向一条多元平衡的道路.

    眼与心眼与身视觉中心主义现代艺术姿势

    试论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纹饰及布局

    席乐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新干大洋洲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群是殷墟文化时期南方一处有着地方特色的青铜器群,其深受商文化影响,并兼具地方特色.本文从大洋洲青铜器的纹饰布局入手,辨识出诸如方形器"回"形纹饰布局、连珠纹方框等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纹饰布局.然后讨论上述纹饰布局在殷墟文化及两周时期的扩散情况,进而讨论南方青铜器风格的确立、区域间文化互动及吴城文化青铜器纹饰布局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体现.

    大洋洲青铜器纹饰布局扩散

    站在此时此地——我的"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策展思考

    李德庚
    122-129页

    我国史前建筑屋顶形式、结构与建造逻辑初探

    何乐君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屋顶是居住建筑实现其功能所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讨论与复原我国史前建筑的屋顶颇具挑战.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依据考古发掘材料,梳理了仰韶早期至龙山时期业已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史前建筑屋顶遗存,通过比较分析和互鉴补充,同时结合史前陶屋等遗物所反映的屋顶形象,初步考察了我国史前建筑屋顶的形式、结构与建造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历史时期木构建筑的屋顶建造逻辑与其一脉相承,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延续性.

    史前建筑屋顶形式结构建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