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大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范文南

月刊

1002-2953

msdg3151@163.com;msdg3151@yahoo.com.cn

024-23833151;23419510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29号

美术大观/Journal Art Panoram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强调群众性、知识性、学术性与时代精神,为繁荣美术出版事业做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中国设计的诞生(1945-1959)"策展絮语

    周博谢书旖凌晨于明慧...
    4-21页

    萃取诗意王铁牛和他的写生作品

    张敢
    22-25页

    "风景人生"——王铁牛创作随感

    王铁牛
    26-31页

    郑道昭"无迹论":话语建构及真实的书圣意义

    张强魏离雅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40余件四山刻石全部被视作郑道昭亲笔所为的书迹,到只有30余件,乃至于10余件被认为是郑道昭笔迹的论争之中走出来,笔者以为其实并没有一件作品是郑道昭亲笔书写的,这种现象可称作"无迹论".那么,没有真迹的主持者郑道昭是否还具有"书圣"的意义呢?笔者认为恰恰相反,通过书刊行为,其将一座座山峦改变本来的意义(图1~图4),反而凸显出郑道昭真实的作用.这是可以对应现当代艺术之中的"大地艺术""观念艺术"的思想层面创作判断.同时,这又是别于西方艺术纯粹的视觉张力的中国式的艺术方式.在此意义上,郑道昭创造了一种书法的新样式、新方法,也作出了对于书法史的真实变革.就此而言,对他的"北方书圣"判断才是恰当的.

    郑道昭无迹论话语建构书圣意义

    明娄坚《行楷苏轼<石鼓歌>手卷》研究

    王光乾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楷苏轼<石鼓歌>手卷》堪称明代书家娄坚的行楷书代表作.本文整理该手卷的书写内容和鉴藏信息,并探究娄坚的书学成就,进而爬梳和考证出其上款人应为明人殷开之,且经清人黄钧、黄汝梅父子和近人黄曰(騯)递藏,同时借以考察引首、题跋者王同愈的嘉定寓居生涯.

    娄坚《行楷苏轼<石鼓歌>手卷》上款人递藏王同愈

    文徵明书风"正脉"形象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塑造与传播

    施錡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诸多学者认为,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是影响日本江户时代"唐样的书法"的关键人物.但文徵明书风"正脉"形象的传入,却存在种种认识上的偏差和错位.本文参考大量中日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辨析,认为文徵明书风"正脉"并非直接传入,而是在中国和日本人士的互动中逐渐被塑造和传播,最后得以定型的,这反映了历史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的复杂性,值得深入关注与研究.

    江户时代文徵明唐样的书法海外传播

    "端方本"抑或"裴景福本"——"三井本"《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之印章、跋文和递藏关系考

    冯春术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井本"《九成宫醴泉铭》有不少人认为是"端方本",言之凿凿,好像已成定论.于是人们有言其字体之瘦劲流美者,有将之与"李琪本"对校,讨论其优劣者.有考释其所拓时间者,有说唐拓,有说北宋拓、南宋拓.然于拓本上之痕迹和为什么说是"端方本",鲜有论及者.本文从拓本上印章、题跋等痕迹及其他著录书上言及此拓本的情况来讨论"三井本"《九成宫醴泉铭》的递藏关系,从社会学意义上追索物与人的关系,并认为其抑或是"裴景福本"更妥帖.

    《九成宫醴泉铭》裴景福"端方本""三井本"

    于阗佛寺诃利帝像身份及风格来源探赜

    刘若岚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对于阗佛寺遗址出土的壁画、木板画上的诃利帝图像遗存进行系统梳理,根据不同的图像特征将其分为两类进行图像志分析,探讨其形象特征与宗教功能,并对其进行风格溯源.由于阗佛寺诃利帝像及"护诸童子女神"像,以此探赜中古时期于阗地区的护诸童子信仰.

    于阗佛寺诃利帝风格来源

    两宋院画所见之"以书入画"早期实践探析

    成卓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书、画结合形式的主要发展时期,而学者对此前的两宋时期绘画中的书款问题则关注较少,仅对此时期绘画中的"隐款"现象有少量的讨论.但事实上,在现存的两宋时期的院画作品中,就已经可见较成体系的"隐款"与置于画面边缘的简洁款识两种款识形态,并存在特殊的"书仪"规制,以符合为宫廷创作的需要.这种较成体系的题名实践的形成,可能与此时期画史叙事的影响、画院的竞争机制,及院画家的师承与人际纽带存在重要联系.在此基础上,南渡之后,画院机制的松动推动了南宋院画家更为自由化与艺术性书款的题写与创作,可视为启发了元以后"书画结合"题跋艺术的早期实践.

    两宋院画家款识画院书画结合

    欧阳玄《谢日僧此山首座诗》考

    罗海英陶贤果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谢日僧此山首座诗》是元代欧阳玄写赠给日本僧人此山妙在的饯别诗,诗作获得多位僧人唱和,成为中日文化交往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诗作680余年来在日本流转有序,为我们研究日本文物收藏提供了珍贵范本.诗作具有典型的欧阳玄艺术风格,为我们深入研究欧阳玄的书法艺术提供了鲜活的样本和难能可贵的第一手材料.

    欧阳玄此山妙在书法禅宗中日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