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

李一

月刊

1006-8899

meishuguancha@sian.com

010-64813419 64891166-2429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美术观察/Journal Art Observ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美术史论》(1981)。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语

    牛克诚
    3页

    "读屏"时代的书刊设计

    缑梦媛
    7页

    打开"褶皱":从《美术观察》的新设计谈起

    杭春晓何浩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书刊、学术网站,"读屏"时代一切似乎都可以数字化.但在信息技术提供知识、资讯便捷的"反面",是否存在我们需要警惕之处?纸质书刊的存在和设计是否仍然具有价值?本期[热点述评]邀请《美术观察》杂志社社长杭春晓与新刊设计师何浩,一同探讨数字化时代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在信息保存、阅读方式与知识接受等方面的各自优势及面对的挑战,并就《美术观察》新设计的创作过程、理念进行对话,提示我们注意纸质书刊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带来的思考空间,以及书刊设计中蕴含的写作感和视觉表达的反思性.

    "读屏"时代纸质阅读书刊设计写作感《美术观察》

    让设计呈现一本书该有的样子——专访朱赢椿

    聂槃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籍和期刊对促进人类知识传承、文化交流和个体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从传统纸质阅读向屏幕阅读转变的大背景下,书刊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朱赢椿是中国著名的书籍设计师和艺术家,他设计或策划的图书屡获国内外设计大奖,并被多次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本刊特邀朱赢椿就书籍设计的方法和理念、设计与内容的关系、文字设计的重要性、儿童书籍设计的原则、书籍设计的东方特色、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屏"时代的书刊设计提供思路与参考.

    书籍设计文字设计纸质书电子书图书出版儿童书

    "读屏"时代纸质书的空间建构与情绪表达

    蒋茜曲闵民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时代,书籍的地位和未来正愈发受到质疑.本文讨论的并不是关于技术的变化,而是在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书籍面临的设计转型问题.本文通过对书籍的文化特性、三维实体和物理特征的分析,结合文本社会学和空间叙事学理论,提供书籍较数字文本的更大可能性.例举当代书籍设计师们在大时代背景下,积极参与这场变革,不断改变设计思维和创作角度,探索书籍未来的更多可能性.最终论证作为文本的书籍可以有各种替代品,但作为实物的书籍则不可能被完全替代的观点.

    纸质书书籍设计书籍空间书籍情绪

    "读屏"时代的纸书设计:未来可期

    龚小凡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以屏幕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面对数字化阅读的持续突进与升级,以及新的阅读生态下读者新的阅读需求,纸质书籍的设计还需拓展与提升.本文从互动和参与、AR等新技术的使用、个性化定制、设计传统与再设计几个方面来讨论"读屏"时代的纸质书籍设计."读屏"与传统阅读将在一个共存的环境里长期并存,人们对通过更为丰富多样、更有活力的设计增强纸质书的吸引力、竞争力怀有很多期待.

    "读屏"纸质书书籍设计

    阅读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回归——论艺术家书的艺术语言

    徐小鼎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屏媒阅读成为人们信息传递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纸质书籍的价值被激活和重塑,与数字媒介共同构建起当代的阅读生态.作为以书籍为载体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书在今天越发展现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本文梳理和总结艺术家书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解析艺术家书在当代的定位,并延伸到对传统艺术与当代媒介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艺术家书书籍设计数字阅读艺术语言

    映澈之相:中古中国的透明性与转变

    冯安宁韩文文杨贤宗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般来讲,在现代社会当中所谓透明的事物如工业建筑空间和社会制度,代表了一种对于未来的积极想象.然而在中古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富有透明度的玻璃和水晶,往往十分珍贵稀少,并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为贵族、诗人和哲学家所青睐.这是因为每当人们观看此类物品时,都会拥有不同的视觉经验.对于我国外来玻璃器皿和水晶制品的考古学和物质文化学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基于前辈学者的研究,本文将探讨中国中古时期外来玻璃及水晶制品对于本土视觉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隋唐佛教舍利瘗埋制度、唐代文学、朝贡系统、宫廷造办等多方面视角,研究透明性视觉经验在中国中古社会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于后世绘画与再现空间的影响.

    玻璃水晶透明性视觉经验物质文化舍利瘗埋唐代何家村窖藏

    伊朗出土元朝石雕巨龙考

    黄耔杰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朗西北部伊儿汗国时期名为"达什卡桑"的遗址中出土两座中国龙纹风格石雕巨龙.雕塑破损严重,通过将其遗留部分与同时期蒙元帝国范围内龙纹形象比对,可对石雕巨龙原状进行修复分析,从而确定其形象属于典型元朝龙纹范畴.结合文献与相关遗址分布情况可知,"达什卡桑"遗址性质应为蒙元皇家建筑,其中石雕巨龙来源亦是汉人工匠到当地雕刻完成.元朝龙纹象征蒙元皇家的文化涵义,显然于伊儿汗国时期就已进入到伊朗地区文化认知当中.

    伊朗伊尔汗国遗址"达什卡桑"石雕巨龙元朝龙纹元代汉人工匠蒙元皇家建筑

    翁同龢金石书画题跋中的"政治形象"

    宋玖安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晚清政治人物的翁同龢,亦是金石书画的大藏家,在近代鉴藏史上有重要地位.观其题跋文字,每能结合自身经历来书写,宦迹沉浮、关心民瘼、感慨国事之情皆寓其中,读来可感可敬,这些文字勾勒出了翁同龢的"政治形象".本文试以数通题跋为例,透过文字循其本事,论析其旨趣与感发.在清末、民国两次官方所修的翁同龢传记中,涉及翁同龢身后"政治形象"的"再写",对其题跋文字亦有所参酌.

    翁同龢题跋政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