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

月刊

美术文献/Journal Fine Arts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没骨画法在中外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慕容小红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没骨作为中国画表现手法的专业术语(概念),过去多在中国画范畴内讨论.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忽略没骨作为一种绘画表现手法的形式本质——不勾勒轮廓造型的形式感,在其他画种与国家美术史中的发展状况.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中国没骨画的前身印度凹凸画,还是敦煌莫高窟第61 窟五代时期的壁画《五台山图局部大佛光寺》、第 95 窟壁画《长眉罗汉图》,无论是张僧繇的一乘寺,还是法国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的《星月夜》、观念艺术家伊夫·克莱因的"人体印痕系列",它们无不游弋于轮廓造型的问题上,并以各自不同的观点、视野、材质演绎着没骨造型的独特风采.作为一种绘画表现手法,没骨的使用范围呈现出一种世界性.

    没骨中国画异域世界性

    乔迅明朝遗民绘画研究的新视角

    林怡彤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迅是海外著名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学者,他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唐、宋、元、明、清的艺术以及中国当代艺术.通过与不同时代间的对话,他得以跳出传统艺术史的书写框架,架构出自己的理论框架体系.他对明清之际遗民绘画的研究成果,即《王朝时间的悬隔》《伤感的艺术:明遗民绘画》《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体现了他独特的学术风格.梳理他的研究视角、路径及方法,可以对他的明朝遗民艺术学术研究形成更加清晰、确切的认识,进而拓展当下中国美术研究的视野.

    乔迅明遗民艺术情感图像主题早期现代性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观探微——读《艺术的故事》有感

    罗蕊嘉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史著作,它不仅一直在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被视为艺术史学科的经典之作.贡布里希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完整介绍了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也对建筑史和雕塑史进行了研究.《艺术的故事》不仅分析了艺术家的作品及手法,而且介绍了艺术家的生平及所处时代背景,并配合插图对比分析了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同一题材作品,让读者对艺术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过,《艺术的故事》显然不只是简单介绍艺术史,贡布里希希望通过分析艺术的发展过程表达自己的艺术史观.文章将对《艺术的故事》中贡布里希的艺术史观进行分析和解读.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艺术史观

    解读徐冰与邱涛:《富春山居图》中的借用与创作呈现

    杨肃羽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应该被视为对深度思考和感知的探索,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观赏.艺术家的创作常常引发观者对作品背后深层含义的追问,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艺术观看的方式.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徐冰的作品《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和邱涛的作品《古画新语:新富春山居图》,探讨艺术家的解读和呈现以及作品背后的意义,剖析观者面对作品时可能产生的思考和情感反应.通过对两件作品的研究,我们期望能更深刻地理解艺术创作对观者心灵的影响以及艺术如何成为引发思考的媒介.

    解读借用徐冰邱涛《富春山居图》

    现成品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马佳婧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马塞尔·杜尚通过使用现成品赋予作品以艺术内涵后,现成品就成为一种艺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当代艺术创作中,承载艺术家的情感表达.艺术家通过对带有回忆性与纪念性的现成品的艺术创作,传达个人或集体的情感.这类创作呈现出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带有个人记忆或集体记忆的现成品进行情感表达;另一种是选择承载着社会意义的现成品,通过艺术转译传达出更多的信息与内在语义.利用现成品进行情感表达,不仅使艺术更多地介入生活与社会之中,而且丰富了当代艺术创作的材料语言.

    当代艺术现成品情感表达

    探讨中国绘画艺术中虚实相生的传统美学

    薛胜男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文章基于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虚实相生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分析古代山水画的艺术形式,探讨虚实相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为读者提供解读中国绘画艺术的新视角,为创作者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进行创作提供一些启示.

    中国绘画虚实相生艺术创作

    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探微

    徐芳蔡东隽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了自然界中的花鸟之美.在工笔花鸟画中,色彩的运用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还能够传达画家的情感.色彩写意性作为工笔花鸟画中的一种独特风格,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使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情感和艺术性.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写意性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在写意性的工笔花鸟画中,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工笔花鸟画更加具有魅力和吸引力,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笔画花鸟题材色彩语言写意性

    AIGC绘画在符号学视域下的价值重构

    张司同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从符号学视角对AIGC绘画生成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并研究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意义构成及美学价值:首先,从早期计算机生成艺术作品到当前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出发,回顾人工智能技术在绘画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对AIGC生成行为的符号化进行解构;其次,从模型与数据的冗合、编解码过程的失真以及生成作品的价值三个方面对AIGC绘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探讨AIGC作品接受观念的变迁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传统艺术绘画艺术生态

    数字时代美术馆学术交流的转变与创新

    苏小雅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学术交流的转变与创新是美术馆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对美术馆学术交流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交媒体、在线讲座等新兴技术为学术交流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拓展了学术交流的边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为学术交流提供了更智能化、沉浸式的体验.在数字时代,美术馆学术交流面临技术挑战,存在观众参与度与反馈不足的问题.文章揭示数字时代美术馆学术交流的转变和创新,并为美术馆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个人见解,为相关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数字化美术馆学术交流

    韩拙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徐敏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徽宗执政期间,北宋画院山水画发展到了巅峰.韩拙是这一时期画院的山水画家之一,他的画学著作是宋代画院山水画发展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通过运用韩拙著作《山水纯全集》的《自序》《后序》及正文内容,分析韩拙的生平经历与绘画风格.《山水纯全集》是韩拙唯一的画论著作,其流传版本与每一时期得到的评价对研究韩拙的艺术成就至关重要.

    韩拙绘画风格《山水纯全集》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