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工程
煤炭工程

章新敏(执行)

月刊

1671-0959

mtgc@coale.com.cn

010-82276677、6679

100120

北京市德外安德路67号

煤炭工程/Journal Coal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内容包括煤炭工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基建体制深化改革经验,报道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中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动向和各专业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先进经验。直接涉及到的专业有采矿、机电、机制、土建、选煤、环保、技经、管道运输、公路、铁路、桥涵、暖卫、给排水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下工程竖井定向连接四边形法最优图形分析

    郑佳荣张丽丽喻静张胜利...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地下工程竖井定向精度,阐释了连接四边形法竖井定向方法,用一个角和一条边为参数确定对称四边形,构建了连接四边形严密平差模型,采用间接平差进行网形精度评估.编写程序遍历条件角和条件边计算定向边精度,绘制等值线,定量分析连接四边形法最优图形.该研究对于地下工程竖井定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地下工程竖井定向连接四边形法间接平差最优图形

    中厚煤层坚硬顶板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研究及应用

    马跃陈胜焱宫晨耀刘星宇...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中厚煤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以安徽宿州界沟煤矿 1026工作面运输巷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坚硬顶板切顶留巷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方法,明确了切顶高度、角度与钻孔间距对切顶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 1026 工作面运输巷道合理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切顶高度10 m、切顶角度0°以及钻孔间距0.5 m.现场实测结果显示,1026 工作面运输巷道留巷段累计顶板下沉量 170~250 mm,采空区侧与实体煤侧液压支架滞后工作面180~200 m压力值稳定,锚索锚固有力,切顶留巷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相似工程地质条件矿井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确定提供有益参考.

    切顶留巷中厚煤层坚硬顶板合理切顶参数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矸石帮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孙闯刘义鹏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矸石帮围岩控制难题,首先利用理论分析建立了不同挡矸支护条件下矸石帮位移变化的力学公式,以此为基础提出矸石帮变形控制双策略,减弱矸石帮变形压力和增强矸石帮的抗变形能力;其次利用现场实验设计两种类别共 4 组挡矸支护方案,探讨不同支护方案的矸石帮控制效果,验证理论研究成果.结果表明:①增强矸石帮侧顶板支护强度,能减弱矸石帮变形压力;②增架卡兰个数、增加卡兰预紧力、增加卡兰个数、增强U型钢之间的摩擦力等能增加U型钢滑移初始滑移应力,增强矸石帮的抗变形能力;③挡矸支护控制效果为:2 副卡兰+单体支柱<2 副卡兰+单元支架<2 副卡兰+单元支架+呛柱<3 副卡兰+单元支架.该研究可为同类条件下切顶留巷矸石帮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厚煤层切顶留巷矸石帮挡矸支护

    高承压含水层突水灾害双层孔治理关键技术

    吴燕军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采煤工作面底板奥灰含水层难以形成高水压堵水塞的技术难题,以古城煤矿 3315工作面奥灰突水灾害治理工程为例,提出了地面双层定向水平孔治理方法,利用上层孔对高承压动水进行减速减压,下层孔对动水通道进行快速截流.同时根据工程实践,研究了高承压突水双层治理孔布孔原则、骨料灌注方法、注浆方式和注浆结束标准,形成了双层孔突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双层定向孔对快速探查突水通道、构建堵水塞效果明显,堵水率达100%.

    高承压双层定向分支孔减速堵水骨料灌注

    宝日希勒露天煤矿涌水量预测研究

    石炳兴沈毅石光王常建...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评估未来矿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需精准预测矿区未来矿井涌水量.根据宝日希勒露天矿现有水文地质及充水条件,采用水平集水廊道法、大井法、水文地质比拟法以及水均衡法四种方法对2025 年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水平集水廊道法和大井法的水文地质参数选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预测结果偏大;水均衡法仅能根据矿区水均衡资料进行预测,预测精度不高;水文比拟法对相似性条件要求较高,预测精度较精准.最终根据水文比拟法预测结果确定宝日希勒露天矿2025 年矿坑涌水预测水量为185.27 万m3/a.模拟分析了矿区采动作用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采掘潜水水位最大降深值为 50 m.随着工作面采掘的不断推进,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该研究为矿区安全生产、矿区排水设计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

    矿坑涌水量水平集水廊道法大井法水文比拟法水均衡法

    深部矿井新型局部制冷设备设计及应用

    李延河于振子赵万里陈培生...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日益增加,井下高温热害成为制约煤矿开采的主要因素.作为集中式制冷的补充方式,局部制冷可有效消除井下高温热害.文章针对平煤十矿高温掘进面的高温热害问题,重点研究了由闭式乏风冷却塔、多级串联直膨组合柜、大压比防爆半封闭螺杆压缩机等装备组成的制冷装备,介绍了该装备的设计方案以及工程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闭式乏风冷却塔方案可提升矿井综合能效水平;新型矿井局部制冷系统可适用于高压比矿井工况,运行冷凝温度最高至80℃;直膨组合柜采用多级串联降温冷却,实现掘进面温降10℃,相对湿度下降30%.

    深井高温热害局部制冷乏风冷却降温除湿

    煤矿井下供水管网智能调控策略方法研究

    赵安新刘鼎程华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井下供水管网系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针对煤矿井下供水管网系统能耗高、管网漏损率高以及调控复杂度增加等问题,以陕西亭南煤矿井下实际供水系统工况展开智能调控策开研究.综合管网影响调控因素建立两级优化调度模型,通过一级优化调度确定每个水泵房的最佳供水压力与供水量,然后以泵组的运行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二级优化模型寻求水泵的最佳运行方案.求解模型中针对传统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采用了组合变异算子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度后,煤矿井下供水系统的能耗明显降低,节能效果显著,在保障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平均日节能8.8%.

    煤矿井下供水管网节能减耗遗传算法调控策略

    基于ICVM的煤矿井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赵永红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对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电能质量的实时监视、测量与分析以及综合评估,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电压感测系统的隔爆兼本安型煤矿井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开发了隔离式电流/电压感测单元、高精度ADC单元和系统控制硬件系统,并进行了电气防爆设计,同时构建了矿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平台.研制的基于ICVM的煤矿井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现场应用测试,可以实现对煤矿井下 10、6、3.3 kV矿用移动变电站谐波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电参数的在线监测,并生成监测数据统计图形和统计曲线,准确反映煤矿井下电网运行水平,给管理者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隔爆兼本安谐波

    浆液套管增强沿空掘进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张文李鹏王永国李月月...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采动作用下沿空掘进巷道一侧窄煤柱变形等问题,现场采取浆液充填套管加固煤柱底板以改善煤柱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浆液充填套管对底板岩体变形的控制作用机制.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横断面方向煤柱两侧测点变形高、中间测点变形低,近采空侧的测点变形大于近巷道侧测点变形.煤柱基底变形不一致会导致煤柱受力不均,顶板荷载作用下煤柱变形形态更加复杂.施加浆液充填套管后,煤柱基底测点的变形量减小.巷道侧煤柱底板测点变形减少20.5%,大于采空区一侧的改善效果19.2%.采动作用下随着深度增加底板岩层变形逐渐减小,施加浆液充填套管后底板岩层变形减小.对类似矿井的沿空掘进巷道一侧煤柱变形研究有指导意义.

    浆液充填套管煤柱变形底板岩体数值计算

    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与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韩飞陈洋周法乐张丽丽...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填开采与传统垮落法开采覆岩运移特征明显不同,为探讨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和应力分布规律,基于厚板理论建立了考虑充填体对顶板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的时间效应和边界效应,并在运河煤矿C5301 工作面进行支架阻力、微震事件和钻孔应力等监测,分析了充填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顶板最大挠度主要受采空区短边宽度影响,而充填工作面等价高度限制了顶板下沉范围,由于充填体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逐渐被压实,顶板的下沉在时间上表现为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建立考虑充填体对顶板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得到了顶板最大挠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通过支架阻力监测可以得到,初次来压步距约为200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 12~17 m,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91~97 m,采空区顶板运移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边界效应.

    充填工作面覆岩运动等价采高时间效应边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