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用型高校绘画专业"专创融合"教学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绘画专业教学为例

    罗晓冉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发文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创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当下,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全方位融入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有关人员也在不断实施和探索"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湖北文理学院绘画专业为例,探索应用型高校绘画专业实现"专创融合"教学的路径.

    绘画专业"专创融合"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谢海斌贺鹃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要与时代发展联系更紧密,结合新时代对高职美术人才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提升高职院校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应该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互动精神为重点,积极评价并寻求正向反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培养出更能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美术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高校公共美育课程中中国画教学方式探析

    沈洁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美术从古至今都备受喜爱.中国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至今经久不衰.探索高校公共美育课中中国画教学方式,有利于把握中国画的基本脉络,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品位.简述公共美育课中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教学存在的不足,分析探讨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推动中国画教学进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公共美育中国画教学方法

    基于"互联网+"高职美术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高申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式教学通过对线上线下学习资源进行设计融合,引导学生学习变表层的被动学习为深层的主动、有效、理解学习,再进行迁移、探索、创新、应用,并进一步通过多维、多方位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传播外延,实现文化传承价值.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表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是学习活动开展的理想方向."互联网+"为实现学习活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新环境.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师要认真审视教与学的发展变革,合理有效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将线上线下教学进行混融,实现混融优思维、混融优方法、混融优拓展,以达到学习活动高收效的目的.

    "互联网+"高职美术课程混合式教学

    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教学的优化对策探讨

    何白云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美术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素描是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内容,教师应该加强重视,借助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素描技能,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因此,主要探讨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教学的优化方式,并且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素描教学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画课程的交叉与融合探索

    陈建江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发展新形势与新文科发展的新要求下,对中国画课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具有必要性.分析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画课程教学建设的要求和中国画课程交叉与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探讨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画课程交叉与融合的方式,为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画课程的交叉与融合提供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法.

    新文科中国画课程交叉融合

    美术教育改革策略研究——以海南省高等师范院校为例

    李铁民王莘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化审美教育是提升美术教育高度、培养高质量美术人才的主要途径.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走入课堂,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让尊重、理解、引导等方法成为教学主导方式.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审美教育的助力,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审美教育的内涵,拓展审美教育的维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涵养学生人文情怀、培养创新型美术人才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审美教育教育改革

    《千里江山图》的美学思想及艺术价值

    林顺洋徐辉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这幅作品展现了我国的大好河山,在我国山水画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王希孟将色彩及水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化处理,并且运用了独特的绘画技法,使得《千里江山图》具有深刻的美学思想与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千里江山图》的美学思想及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大众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这一巨作.

    《千里江山图》美学思想艺术价值

    妆奁顾影——论仕女画中铜镜的含义

    葛金婷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镜作为一种文化意象经常出现在女性题材的绘画中.较早的女性对镜梳妆形象出现在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画面呈现了仕女对镜装扮的情形,其优雅举镜的动作展现出当时女子的礼教与修养,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及生活意趣.对镜梳妆的女性题材绘画在各个年代都有发展,此类画作再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审美观念.美人照镜图不但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还承担起了相关的社会功能.从绘画图像、历史背景及社会文化等角度,对铜镜在画中的位置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在古代绘画作品中,铜镜的多重含义与艺术语言.

    仕女画女性形象绘画功能

    美术中的数学之美——以中国画的线条与角为例

    王俊兰陈可风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体现在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等方面.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所呈现的形式及其他画面要素,具备抽象的数学之美.以传统中国画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画具有的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中国画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