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ysdmsxk@sian.com

0371-66318929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职工路1号院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画中水墨语言的意象建构——以黄永玉国画为例

    张金泉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墨语言是中国画的典型语言,中国画中蕴含的种类繁多的水墨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对中国画中的水墨语言进行整理分析是总结历代画家技法、思想的重要手段.中国画可因水和墨的调和比例不一形成焦、重、淡等多种水墨语言形式,构建丰富多彩的意象表达,对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推动中国画的绘画思想传承具有重要影响.黄永玉是中国画画家群体中一位个性鲜明、画风多变的大师,其作品运用鲜明的水墨语言建构了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万千意象,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

    水墨语言意象建构中国画黄永玉

    解析《拾穗者》的低碳美学特质

    潘慧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弗朗索瓦•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画家,他创作的农民题材绘画作品《拾穗者》很有意境,且传达出来的真实之情深入人心,对人的心灵和思想具有丰富的滋养和建设价值,因此不难看出《拾穗者》符合低碳美学.从直观真实到客观真实是低碳艺术的基本实现路径之一,从《拾穗者》的创作背景、作品内容、构图、色彩、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寻《拾穗者》中所表现的直观真实和客观真实.

    《拾穗者》低碳美学直观真实客观真实

    自由与艺术的放逐——论高更生命意识在其画作中的体现

    李双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更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成熟时期的绘画独具特色,富有象征意味和装饰效果,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艺术作品是作者生命意识的外在体现.通过对高更生平经历的分析来解读高更的生命意识,探讨生命意识对其艺术创作的指导作用以及对现代艺术家的启发意义.

    高更生命意识艺术创作自我追求

    浅析蒙德里安早期风景画形式语言

    陈佳乐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德里安早期风景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为后期抽象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不了解他早期的风景画就很难真正理解他后期的几何抽象绘画,但蒙德里安早期的风景画往往被大众和学者忽略.基于此,结合风景画在蒙德里安艺术生涯中的定位,从结构、色彩和基调三个方面阐述他早期风景画的形式语言,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蒙德里安艺术之路的演变.

    蒙德里安风景画形式语言

    20世纪西方抽象绘画艺术探究

    吴奕涵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抽象绘画是在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写实绘画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注重画面的构图和色彩表现,尽量使用自由而有力的色彩.在这些富有表现力的画作中,抽象符号语言与色彩语言的完美融合,让观者感受到分离与虚无的同时,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层面.

    抽象绘画艺术康定斯基艺术特征

    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探索

    朱建伟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不断创新,不断良好发展,中国画教学的开展推进了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高校中国画教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画专业人才.然而,当前的中国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也阻碍了中国画教学的良好发展,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值得我们深刻思考、深入探索.以新时代中国画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路径.

    新时代中国画教学创新

    本土美术资源在高校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

    管艳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高校美术教育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本土美术资源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载体,能够充分展现出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及精神内涵.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引进丰富的本土美术资源,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地完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实现对当地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使学生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他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本土美术资源高校美术鉴赏

    文化融合视域下中国美术史教学中的课程分析研究

    朱燕楠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中国美术史的教学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要求其从欣赏到鉴赏再到研究,层次不断提高.以文化融合的研究视野,重新审视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中跨专业的意义,并结合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教学策略.

    文化融合中国美术史教学

    绘画专业艺术实践对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价值探析

    胡少东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绘画专业艺术实践过程中,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归纳与概括、挖掘与整合、解构与重组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绘画写生与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各大专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应立足绘画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创新观念的培养,有意识地把绘画专业艺术实践课程当作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艺术创作各环节的关键点,着力提升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为其日后独立创作、蜕变为真正的艺术家打下重要基础.

    绘画专业艺术实践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水彩风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郑荣儒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正在大力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水彩风景课程教学中,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评测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实践,有利于使课程在总结反思中得到持续改进,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成果导向水彩风景课程教学改革多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