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
美与时代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以“创意”为标识,以设计美学为特色,设立:创意信息、观察思考、理念探索、形象品牌、造型创意、服饰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装潢、设计教育等栏目,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最新动态,探讨前沿理论,发表研究成果,是设计院校师生、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公民提高审美意识,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由与奔放——热娜古丽·素批的刺绣艺术

    张阳丽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刺绣是自古以来传播最为广泛、参与人数最多的图像方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延续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实用和欣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刺绣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社会内涵.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于 2008 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吸收了新疆多民族文化元素,融合中原文化特点,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趣,在众多民族刺绣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国刺绣百花园中璀璨的一支,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地域界限在逐渐淡化,文化差异在逐渐缩小,如何传承和保护世界各民族文化遗产成为全球性的话题.本文通过热娜古丽·素批(维吾尔族)的刺绣成长之路,管窥哈密传统刺绣的现状和未来.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热娜古丽·素批中华文化

    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现状的虚拟民族志考察——以"抖音"平台为例

    李劲松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抖音"平台为观测点,对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的现状进行深入、具体、细致的虚拟民族志考察,以便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并总结出其中的共性规律和优秀经验,从而指导和促进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的积极尝试和有效开展.

    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虚拟民族志"抖音"

    亲历与在场——刘铁华在重庆时期(1939-1946)的艺术活动及影响

    马彩红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铁华在重庆时期的艺术活动主要集中在 1939 年至 1946 年,其中包括在育才学校担任绘画组主任,为中国木刻研究会复生的奔走,在中苏文化协会四年的任职以及所著《木刻初步》的出版.本文聚焦刘铁华的重庆时期,进行个案研究,重温特殊时期的历史语境、文化场景、特定观念及社会文化动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展开叙述,在梳理过程中思考并比对刘铁华的文艺活动与当今语境的关系,分析其为当下的艺术现象、艺术精神提供的现实意义.探讨地域美术史的研究书写和理论建构,以期地域美术史研究的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更好地融入至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整体研究之中.

    刘铁华育才学校中国木刻研究会木刻初步重庆美术史

    基于TikTok上国内外快时尚服饰品牌视频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袁胜曹琪佳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海外市场的机遇.TikTok作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短视频平台,是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宣传、直播带货的重要渠道.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为框架,通过对中国快时尚服装品牌Cider和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在Tikok上的 8 支短视频从表达层面、意义层面、谋篇层面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总结出Cider在国际传播方面的特点和不足,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参考和借鉴.

    多模态话语短视频TikTok快时尚品牌国际传播

    浅析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与运用

    陈玲邢敏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许多艺术家越来越意识到材料对于创作的重要性.不同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表达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成为承载艺术家观念与情感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所以,材料特性和语言在创作中的运用成为现当代许多装置艺术家研究的对象.塑料材料是 20 世纪一项伟大的发明,现当代的许多装置艺术家都曾以塑料为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本文从塑料材料的起源、发展、特性等方面结合现当代许多优秀装置艺术家的作品去探讨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对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特点及运用中的情感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

    塑料材料装置艺术表现形式

    审美资本视域下的汉服文化

    杨芳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包括魏晋制、唐制、宋制以及明制等.在越来越关注商品审美价值的今天,这些袖子宽大、裙摆过长,不太适合日常出行的汉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存在.在审美资本的视域下,研究汉服从冷门到热门的发展变化历程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新变化,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保持人的主体地位意义重大.

    审美资本主义汉服想象氛围

    安丙家族墓葬石刻中乐舞文化研究

    肖路路田梓娇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丙家族墓中的石刻乐舞图实物资料保存完好,它不仅可以直观反映乐舞发展到宋代时的阶段特征,更能反映乐舞文化在墓葬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及乐舞文化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与墓葬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之间的深刻联系.宋代重文抑武的政治倾向,商品经济、理学精神和道教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乐舞文化,使宋代乐舞审美和艺术特征从唐代乐舞的雍容华贵、热情奔放转为清瘦优雅的内在理性.当乐舞图像进入到墓葬文化中时,其图像中蕴含的乐舞文化中的"礼""乐""祥"与墓葬文化相结合,使得墓葬文化的呈现更加多元.

    安丙家族墓乐舞图乐舞文化

    闽南地区蓝氏钟楼品牌标识设计研究

    张钰严龙进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眼界的不断开阔,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标识形象审美标准和情感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许多闽南老字号品牌重点关注产品质量,忽视品牌自身的视觉形象设计,老字号品牌慢慢走向困境.目前地域文化元素在品牌标识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老字号品牌"蓝氏钟楼肉粽"现状进行分析,从品牌标志和包装基本形的不同组合方式与分解方式,探讨相关的海洋文化、建筑文化、闽语文化视觉语言的挖掘、提炼与转化,并结合图形、文字、色彩三个方面对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重塑设计,以期为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创新设计提供可行性.

    蓝氏钟楼肉粽标识设计现状再设计

    利川工夫红茶包装设计发展路径探析

    肖林王雪筠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川工夫红茶有悠久的历史与极高的养生价值,其特色的包装设计也提高了品牌价值与文化价值.梳理利川工夫红茶包装设计的现状,能发现现有包装存在创新和文化内涵不足的问题.研究将分析整理利川地区本土特色的民居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自然文化,将其融入利川工夫红茶的包装设计,旨在通过包装设计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以推动利川工夫红茶包装设计的升级与转型.

    利川工夫红茶包装设计地域特色传统文化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绘本设计要素与评价研究

    金如梦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感化设计是一种创新性的设计思想,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在当下,绘本也逐渐呈现出情感化设计的发展特征.本案例根据情感化设计理念,针对绘本设计展开评价研究.从情感化设计理论出发,研究读者在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上对绘本的情感化需求,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人们对绘本的需求态度和本身的心理认知,并结合语义差异分析法(SD法),在读者阅读完毕后进行绘本喜爱度的评价调查,分析绘本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信息传达是否有效.

    绘本情感化设计设计评价SD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