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审美创造规律的先导性——现代美学原理视野下的"美的规律"探索之三

    李健夫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生存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努力做到主体行为与科学规律的统一.主体性与科学性统一程度越高,人的行为活动就越顺利,事业成就也越高.这就是自然规律的奖赏;反之则要受到惩罚.审美创造规律的自觉掌握,可以使人生焕发创造生机,价值方向明确,自觉追求人类文明事物的创造——亦即美好事物的创造,提高人生个体和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创生社会与自然完美统一的人类生存家园.

    科学性主体性统一美学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创造

    亨利·戴维·梭罗的荒野之思

    姚秀娟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亨利·戴维·梭罗以《瓦尔登湖》闻名于世.《瓦尔登湖》批判人们崇拜物质财富,无视思想症结的问题.梭罗的后期作品延续了这个主题,体现了梭罗更为坚定的人生追求.梭罗无法认同浅薄无知,终生追慕深度哲思.他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之地,随性漫游.身心舒畅之际,梭罗还领悟到了生之坚韧和死之静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墨守成规,而是在于长久的自拔与更新.

    梭罗的后期作品荒野之地深度哲思孤独

    探寻"光晕"流变——视觉文化下的本雅明大众文化理论研究

    王欣琪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复制技术导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审美本质的冲突,大众文化的兴起,解构了传统艺术的审美结构,建构了现代艺术新的审美特征.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方式和意义呈现方式的前瞻性预测,对现代艺术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性,在其理论中,"光晕"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学范畴,它有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代表了艺术作品在机械复制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艺术失去的因素,它指向过去,但并不否定当下和未来.当下随着艺术作品的观赏与商业价值的发展,新的"光晕"又焕发了生命力.

    光晕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大众文化

    《离骚》互文性初探

    李洁琳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楚辞作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其内容与形式都具有创新性,但楚辞并非完全是文人独创的作品,还存在着对其他文本的吸收、转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性作品,体现着互文性思维在中国古老作品中的存在.从内容上看,《离骚》对《山海经》《尔雅》等作品的借鉴既展现了作者的巫神想象,也印证了巫神文化在早期社会的存在和影响;对《诗经》《论语》的指涉则体现了作者尚古崇德的高贵品质,而这种指涉也进一步使得"过去史"的故事成为典故.从表现方式上来看,作者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抒发英雄的失路之悲,这既充分展现了古人善于联想的互系性思维方式,也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浪漫诗意之路.

    离骚楚辞用典互文

    从《宣和画谱》看唐宋花鸟画的发展

    郜鹏飞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宣和画谱》中把绘画分为十个门类,每个门类又列举出画家和绘画作品的数量,通过对画谱中画家和绘画作品数量的整体对比,发现花鸟画在这些画科中处于重要地位,即使是在战乱四起的五代时期,相较于其他画科也处在繁荣向前发展的状态.从《宣和画谱》看唐宋花鸟画的发展研究则通过详细分析画谱中收录的画家和花鸟画名录,对比唐宋绘画主题的继承、遗失和发展,梳理唐宋之间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以此来证明花鸟画在整个画科中的地位.

    唐宋花鸟画宣和画谱

    弗里德里希风景画的符号象征解读

    马天贝彭敏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受德国浪漫主义哲学观的影响,他常常通过对大自然中特殊对象的描绘来寻找自然与心灵的契合.与其他国家的浪漫主义画家画面中多表现的张扬与热情不同,他作品中所寓示的悲剧性,充满着孤独、幽邃的感情和象征意义.弗里德里希常以自然界中真实的图景为原型,并设立象征性的符号,通过符号的提示,使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其精神世界.弗里德里希风景画可以从符号与象征的角度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十字架、背影人物、大海等图式,感知其画作中鲜明的宗教意象以及自然沉思与人的精神的互相应和.

    弗里德里希风景画符号象征

    "容貌焦虑"与新时代审美教育的价值取向

    齐留柱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容貌焦虑"的产生,是审美在这个时代加诸个人身上的压力.对容貌的过度关注,对真善等审美内涵价值的忽视,显示了一种软弱的主体意识和不健全的人格,它是当下审美脱离真善后孤立繁荣的结果,也是审美教育目标偏离的表现.在新时代的审美教育中,人们应当重视美学理论的学习,并渗透新时代精神,立德树人.同时,还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反思与批判精神,抵御假恶丑,进而使受教育者自觉将人生目标的实现与更高的价值连结起来.

    容貌焦虑审美弊病价值取向美育目标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验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

    刘芳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验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积极心理品质、拥有丰盈的幸福人生.系列积极心理课程干预实验结果显示,积极心理课程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格优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均有良好效果.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验

    权力的观看:清宫演剧图像中的帝后观剧活动

    尹秋力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清一代,宫廷内演剧活动盛行,皇室的庆典活动几乎离不开戏曲的演出.与庆典盛况相关的绘画中出现帝后观剧的图像,这种对于帝后观剧的图像描绘成为一种子类型,即为演剧图像.在清初乃至晚清的宫廷绘画中,可以梳理出演剧图像的脉络,在这个脉络中,中心权力者观看方式的呈现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这与当时统治者的审美趣味、权力欲望以及戏曲的更迭变迁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演剧图像的描绘与中心权力者的呈现成为一对互为表里的映照.

    清宫绘画演剧图像权力中心帝后观剧

    美的发现与艺术呈现——评小淮剧《寿礼》

    李晓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淮剧《寿礼》在对美的发现和艺术呈现方面有其鲜明特色,首先是剧作家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提炼美,并由此形成剧作的题材;其次是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活泼的大众化语言,以及人物心灵上的强烈感受与变化、发展作为重心来进行艺术呈现;再次是以轻喜剧的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民众在艺术审美水平上的提高和观念上的进步;最后是通过演员精彩绝伦的舞台艺术表演,传达出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剧作主旨与社会意义,整个剧作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完整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由此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专家的好评.

    小淮剧寿礼艺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