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与时代(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与时代(下旬刊)
美与时代(下旬刊)

崔慕岳

月刊

1003-2592

meiyushidai@vip.sina.com

0371-67761741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美与时代(下旬刊)/Journal Beauty & Times
查看更多>>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以美学、美育、文学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设立美学学人、美学论坛、审美随笔、审美视点、绘画美学、音乐美学、文学与传播、美育园地等栏目。所发论文全部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发布,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编入专题索引。是美学家、美学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师生发表成果、交流学术的共同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道以美化美美与共——以日本金原省吾《春炉》美育理念导读反思中华民族共同体践行路径

    任贇娟尤汪洋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画家傅抱石的日本导师、现代美育先驱金原省吾随笔集《春炉》蕴涵着家国日常先锋美育理念.导读与反思《春炉》美育思想,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生活美育、提升国民审美素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现实和启示意义.

    金原省吾春炉美育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艺心理学视角下的文学治疗功能认识

    周桃敏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除了教化功能、认识功能和娱乐功能外,还有治疗功能.治疗功能主要强调的是读者在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创伤后,通过阅读文本,主动接受、吸纳和重塑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从而焕发积极的人生心态,形成心理上的治愈疗效.基于文艺心理学视角,从文学治疗的功能出发来论述文学宣泄压抑的情感、抚慰创伤的心灵、加深人生的体验和展示人性的美好四个方面的治疗作用,从而确证文学是人学、是向人生成之学的再认识,使人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审视文学的治疗功能以及文学的其它可能性.

    心理创伤文艺心理学文学治疗文学功能

    高等院校教师开展课程美育方法探讨

    马勇沙家强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教师要加强美育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相结合,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高等院校的美育教育不仅仅是要开设美育课程,而且还应通过其它课程向学生展示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艺术美等,实现课程美育和美育课程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进一步强化高等院校美育的育人功能.

    高等院校课程美育以美育人

    三维目标视野下《窦娥冤》的深度教学

    高小慧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改革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文章首先对三维目标的含义和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并分别从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和以人为本的育人观三个方面对《窦娥冤》进行深度教学,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善的人.

    三维目标《窦娥冤》深度教学

    德奥艺术歌曲的浪漫主义思潮背景

    王荇荇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艺术歌曲以其高度艺术性使歌曲的表现力达到了巅峰状态,并影响了周边国家的音乐家以及后世一百多年的艺术歌曲创作.从浪漫主义的诞生出发,分析当时社会启蒙运动、"狂飙突进运动"等哲学思想的背景,试图探索德奥艺术歌曲在当时的社会思潮背景下形成的特点,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德奥艺术歌曲之美,为进一步学习与诠释德奥艺术歌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浪漫主义德奥艺术歌曲启蒙运动舒伯特歌德

    "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打造策略

    朱莉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双减"政策的下发无疑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强心剂,但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意味着教学的放松,相反,"双减"的本质是教育的提质增效,力求在减负基础上取得更高效高质的教学成果.小学音乐学科在"双减"的东风下也逐渐改变了边缘学科的处境,在学生音乐教育、情操陶冶中发挥积极作用,而前提是高效课堂的打造.结合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征,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突出"快乐"二字,寓教于乐,学生能动性得以发挥,才能真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质增效.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追求目标,也是"双减"政策实施的愿景.

    双减政策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策略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白蕉交游对其书法的影响

    刘伟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蕉交游对其书法的影响研究选取邓散木等与白蕉交往较为密切的三人,现存的信札、书迹等相关资料中还原白蕉与邓散木、徐悲鸿、包六科诸书法家交游的关系.在与邓散木的交往中,白蕉因邓的篆刻水平而渐废金石篆刻,也相互探讨书学及硬笔书法.与徐悲鸿的交往让白蕉在初学行书的道路上便奠定较好的基础,也为在上海的生活提供了经济支持.与包六科的交游,让白蕉见到了日本"三笔""三迹"书法,从而开阔了学书的视野,加深了对魏晋风韵的认识,也因包为他"磨合"毛笔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风格.从白蕉与三人的交往,梳理出诸人对白蕉书法的影响,加强考察书家当时社会交游的真实性对白蕉书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蕉交游书法影响

    气韵生动——评张大千的《文会图》

    郭丹妮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韵生动"是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来的一个美学命题,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对艺术创作的最高要求,也是艺术批评的最高准则.张大千是近代中国国画大师,是一位"全能型"画家,其绘画成就也是从摹仿古人作品入手的.张大千1945年创作的《文会图》,结合谢赫的"气韵生动"思想来对其进行艺术批评,主要通过笔墨本身的美来表现所画人物和景物的气韵,从而激发欣赏者的观赏美感.

    气韵生动张大千文会图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叶的表现方法在现代工笔花鸟画中的继承与发展

    李元霞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工笔花鸟画在整个绘画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上承魏晋、唐、五代工笔花鸟画的优秀传统,下启元明清时期的工笔花鸟画,它以其精准的造型、淡雅妍丽的设色、富有情趣的情感表达而具有时代特点.为了能达到这一艺术效果,其中除了鸟禽、走兽类的出色造型和技法表现外,叶的艺术处理也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随着花鸟画的发展,现代工笔花鸟画中叶的表现方法与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中叶的处理方式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异.

    宋代工笔花鸟画叶的表现方法现代工笔花鸟画继承创新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视觉引导性分析——以《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为例

    彭祖帆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由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创作完成,该作生动再现了加冕仪式的宏大场景,成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为后世作品带来了巨大影响.而这样一幅人数众多的巨幅作品是如何吸引观众不由自主地看向主体人物拿破仑呢?其实该画作在构图与色调、造型塑造和赞助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具有视觉引导性.

    拿破仑大卫视觉引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