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吴玉章

月刊

1000-8861

myxzz@tmmu.edu.cn

023-68752237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

免疫学杂志/Journal Immunolog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主办,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AJ)收录。适合各级医务人员、医学生、免疫学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强度间歇运动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和M1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

    张铭宸李婷婷张慧陈明华...
    337-345,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影响,以及NLRP3炎症小体和巨噬细胞M1型极化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 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组、LPS(L)组、高强度间歇运动+注射生理盐水(E)组和高强度间歇运动+注射LPS(EL)组.6周HIIT运动干预后腹腔注射LPS,12 h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心肌形态和病理特征,评估心肌损伤分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试心肌损伤指标(AST、CK-MB、LDH)含量;使用RT-PCR测试心脏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NLRP3、Caspase-1)、心房钠尿肽(ANP)、脑钠肽(BNP)、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巨噬细胞M1相关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mRNA的相对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心脏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脏NLRP3炎症小体(NLRP3、ASC、IL-18)、iNOS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LPS 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明显,EF、FS下降明显,LVESD、LVEDD明显上升,心肌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损伤,心肌损伤分数明显升高,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显著升高,BNP、MPO、NLRP3炎症小体、iNOS、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HIIT组明显改善EF、FS、LVESD、LVEDD变化,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缓解、心肌损伤分数降低,LDH水平降低,心肌组织BNP、MPO、NLRP3 炎症小体(NLRP3、ASC)、iNOS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6周的HIIT可抑制LPS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巨噬细胞 M1型极化,进而防治脓毒症心肌损伤,NLRP3炎症小体和巨噬细胞M1极化可能是HIIT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高强度间歇运动巨噬细胞极化NLRP3炎症小体脓毒症

    骨桥蛋白通过调控LPS/TLR4信号通路在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和脾脏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黄丹樊晶
    346-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骨桥蛋白通过调控脂多糖(LPS)/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多房棘球蚴感染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适应性培养40只雌性Balb/c小鼠,分成4组:沉默EmOPN组、过表达EmOPN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建立多房棘球蚴小鼠模型,沉默EmOPN组注射慢病毒LV-EmOPN-734、过表达EmOPN组注射LV-EmOPN-0423、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建模处理,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2周,HE法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切片,检测脾脏系数和脾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脾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法测定各组小鼠脾巨噬细胞极化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LPS和TL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过表达EmOPN组脾脏系数和脾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过表达EmOPN组、模型组和沉默EmOPN组等感染亚组小鼠肝脏组织呈现多个不规则大小的白色病灶,这些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且在内部呈现浸润性生长的特征.此外,4组小鼠的脾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74,P<0.001);4组小鼠巨噬细胞IL-1β(F=279.123,P<0.001)、IFN-γ(F=139.997,P<0.001)、CCR7(F=23.120,P<0.001)、MRC1(F=35.386,P<0.001)和Retnla(F=153.844,P<0.001)的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小鼠的LPS蛋白(F=179.625,P<0.001)和TLR4蛋白表达(F=215.7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房棘球蚴病肝脏和脾脏功能出现异常,骨桥蛋白可升高LPS/TLR4信号通路纠正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骨桥蛋白脂多糖Toll样受体4多房棘球蚴免疫功能

    麦粒灸通过IκBα缓解环磷酰胺小鼠脾脏损伤

    程艳婷李洁侯亚薇张帮...
    35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NF-κB信号通路分析麦粒灸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麦粒灸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麦粒灸组,各15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其余各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造模;麦粒灸组在"大椎""足三里""三阴交"进行施灸,中药组给予贞芪扶正颗粒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后取材,HE法观察小鼠脾脏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4、TNF-α、IFN-γ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κBα、P-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一般状况较差;白细胞(WBC)计数降低(P<0.01);脾脏组织出现很大程度损伤;血清中IL-4、IL-2水平降低,TNF-α、IFN-γ水平升高(P<0.01);脾脏组织P-IκBα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IκBα蛋白的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麦粒灸组、中药组一般状况得到改善;WBC计数明显升高(P<0.01);脾脏损害程度有所减轻;血清中IL-4、IL-2水平升高,TNF-α、IFN-γ水平降低(P<0.01);P-IκBα蛋白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IκBα蛋白的表达有所降低(P<0.01).与中药组相比,麦粒灸组小鼠WBC计数略高(P<0.05),脾脏组织状况较好,IFN-γ蛋白水平较低(P<0.01).结论 麦粒灸可通过调节IκBα和P-IκBα的相对表达,影响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抑制起到缓解作用.

    麦粒灸免疫抑制NF-κB信号通路IκBαP-IκBα

    血必净通过上调ADAM17酶活性抑制EA.hy926细胞TLR4信号通路

    张英杰王晶齐鸿飞康雅隆...
    359-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血必净注射液(XBJ)抑制脂多糖(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炎性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XBJ处理细胞4 h后,添加100 ng/ml LPS刺激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p38、p-p65、p-ERK、p-JNK及IκBα表达水平.无血清培养EA.hy926细胞过夜,加入20 μl/ml XBJ处理细胞不同时间,浓缩培养液,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液中TLR4受体含量和脱落酶ADAM17磷酸化水平;利用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中ADAM17酶活性.结果 XBJ显著抑制细胞中TLR4介导的炎性信号.XBJ诱导细胞中p-ADAM17水平和酶活性随时间而升高,同时培养液中TLR4受体含量随时间而增多.TAPI-1(10 μmol/L)可显著抑制XBJ诱导的细胞膜TLR4脱落.结论 XBJ通过上调ADAM17活性诱导细胞膜TLR4脱落,从而抑制其对细胞内炎性信号的激活.

    血必净血管内皮细胞炎症TLR4ADAM17

    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间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的比较分析

    朱梦莹纪瑞雪李品青马于琪...
    365-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间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方法 选取124例慢乙肝、36例HBV相关肝硬化和114例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采用独创的ELISPOT系统定量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反应活性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另对19例慢乙肝患者和20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纵向追踪(每3~5月检测1次).结果 慢乙肝组的HBV特异性CD8+T细反应活性与肝硬化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尤其是HBsAg、HBpol和HBe/cAg抗原特异性T细胞.慢乙肝组中,ALT和AST水平正常组、低病毒载量组比ALT和AST水平异常组、高病毒载量组都呈现更高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NUCs治疗的时间长短对慢乙肝患者HBV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但在相同时长内药物种类对其影响较弱.肝硬化组中,HBeAg阳性组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3).肝细胞癌组中,AFP正常和DCP正常组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明显高于AFP和DCP异常组.纵向研究结果显示,慢乙肝患者使用NUCs治疗期间,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肝细胞癌患者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期间,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呈现明显上升.结论 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在慢乙肝、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进程中存在差异,且受到病毒学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药物治疗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关注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的变化.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

    143例儿童哮喘TSLP基因多态性与Eos、IgE及FeNO的关联性研究

    李竹梅吴静吴贵红蒙文娟...
    375-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基因rs1837253、rs3806933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Eos、IgE、FeNO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43例哮喘儿童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检测2个位点基因型,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E水平,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分析不同基因型对Eos、IgE及FeNO水平的影响.结果 rs1837253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rs3806933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组rs3806933 C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野生基因型相比,携带rs1837253 CT+CC和rs3806933 CT、CT+TT基因型的儿童患哮喘风险增高(CT+CC vs TT:OR=2.737,95%CI:1.514~4.945;CT vs CC:OR=2.058,95%CI:1.194~3.543:CT+TT vs CC:OR=1.843,95%CI:1.109~3.062).哮喘组rs1837253位点3个基因型间Eos计数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比较后矫正P>0.05),在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位点基因型间Eos%、IgE、FeNO及rs3806933基因型间Eos计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SLP基因启动子区rs1837253、rs3806933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有关,rs3806933CT基因型可能作为哮喘潜在的遗传标志物,rs1837253CT+CC、rs3806933CT+TT基因型是儿童患哮喘的风险因子;rs1837253位点多态性有影响血液Eos计数的趋势;2个SNPs与Eos%、血清IgE、FeNO水平无关.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单核苷酸多态性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呼出气一氧化氮哮喘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

    赵悦杨金良罗寰席文秀...
    383-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CTD-ILD患者为CTD-ILD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CTD无ILD患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3a和miR-424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miR-133a、miR-424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TD-ILD组血清中miR-133a水平显著降低,miR-42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肺通气障碍程度下,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miR-133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miR-424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不同肺弥散功能障碍分级下,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miR-133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miR-424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CTD-ILD组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8+、CD3+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133a与CD4+均呈负相关关系,与CD8+、CD3+呈正相关关系;miR-424与CD4+均呈正相关关系,与CD8+、CD3+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TD-ILD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降低,miR-424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有关.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miR-133amiR-424T淋巴细胞亚群

    单克隆抗体在耐多药细菌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武舒佳刘艳红武军驻
    38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指南提出,除非临床怀疑有细菌感染,否则不建议对疑似或确诊的轻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然而,最近有统计学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使用非必需抗生素的比例非常高,导致了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众多生命的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耐药菌引发的疾病治疗问题,抗生素的作用越发局限,成为了后疫情时代紧迫的社会性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肿瘤研究领域中单抗药的广泛应用,耐多药细菌感染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开发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在实验室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产品的临床试验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在临床上还未实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目前抗菌性单克隆抗体的类型、优势、相关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抗生素耐药性单克隆抗体抗菌感染

    联系我们

    392页

    纳米递送技术用于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的进展

    宋紫娟张远冬
    393-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一系列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而目前用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抗生素耐药性极大增加了感染复发率,导致其根治困难.疫苗是防治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然而,至今仍未有幽门螺杆菌疫苗上市.运用纳米技术提高疫苗稳定性和有效性已在实验室研究中初见成效,因此,本文对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发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归纳和讨论了幽门螺杆菌疫苗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黏液惰性纳米粒、耐酸性纳米粒、纳米囊泡等,以期为后续开发有效、安全的幽门螺杆菌疫苗提供参考.

    幽门螺杆菌候选抗原疫苗纳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