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潘世伟

月刊

1005-8273

mdllyj@sass.org.com

021-64274736;53060606-2538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38室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o-Zedong and Deng-Xiaoping Theor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研究、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社会主义新旧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国外有关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安钰峰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和方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一大法宝.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全面,关键是"从严",这是立足点和着力点.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抓好理想信念、队伍建设、主体责任、监督保障,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不断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伟大工程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与重要指导意义

    郭庆松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叙事离不开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的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应新时代中国的文明叙事需要而提出的.基于理论深度、历史厚度、实践效度透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一是要立足文化视角看文化,即研究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视阈问题;二是要超越文化视角看全局,即思考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发展全局问题;三是要立足中国看中国,即考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问题;四是要超越中国看世界,即考察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和求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明叙事时代价值现实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本体论意蕴

    王平刘雪利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意义深远,必须深入到哲学本体论层面更加深刻领悟这一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三重本体论向度.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出场语境是对西方文化优越论、中华文化自卑论、文化封闭论三种错误文化思潮的回应.习近平对中华文化五重特性的概括表明中华文化在思想层次上早就达到了哲学高度,郑重宣告中华民族是最早具有哲学思维的民族,有效批驳了中华文明非科学、非哲学、非理性等三种错误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为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生态虚无主义等典型虚无主义形态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习近平文化思想本体论哲学性虚无主义批判

    党的创新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时代化发展

    奚洁人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创新理论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问题导向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间具有守正创新的逻辑演进关系,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是新征程上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思想方法论典范.对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丰富实事求是的时代内涵;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强化群众路线的执政意蕴;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挺独立自主的精神风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历史贡献和时代意蕴,这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方式,对于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党的创新理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守正创新思想方法论

    毛泽东领导解放战争时期开创"第二个结合"的伟大成就

    刘书林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同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以共产主义理想传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以现代"人民"的科学概念传承了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以反帝反封建主义的斗争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骨气;以现代"自力更生"精神传承了传统文化的"人人自以为更生";以古代南阳军事英雄史话鼓舞人民解放军必胜的信心;将"穷寇勿迫"的传统战术观念改造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大战略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谱写了威武雄壮的人民解放战争史诗.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毛泽东的知行观

    蒋建农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认识论思想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为核心内容,对应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知行观".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经验,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知行观",全面阐述了其"知行统一观",并从认识论基本问题、认识论与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调查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出发,系统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论知行观《实践论》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创新和发展

    简新华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重要创新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创立和完善作出重大贡献.与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苏联经济理论相比,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管理理论、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理论这六个重要方面作出创新和发展.回顾、归纳毛泽东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解,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更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创新和发展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早期探索及当代启示——基于毛泽东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系列论述

    解安张曾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在1959年《党内通信》中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早期探索的代表性观点.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契合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现实需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初构想和求索,内含严密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且蕴含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着力解决根本矛盾以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法论意涵.新时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兼顾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寻找根本出路.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毛泽东早期探索农业机械化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文本修改与版本考异

    张琳孙宇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文本自诞生之日起就经历了复杂的修改过程,其最终形成经过长期积累和酝酿,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总结这一文本的修改过程、对比不同版本,对于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深刻把握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新思考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构成毛泽东关于矛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理论财富,对于今天学习毛泽东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指导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启示.

    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思想文本阐释版本差异

    列宁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吕新雨
    8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依然被禁锢在一系列二元对立的认知藩篱中,如民主与威权、自由与专制、国家与社会、西方与中国等.这是"新冷战"的知识/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基础,其诉求是从西方中心主义和冷战胜利者的立场出发"收复失地",在世界范围内驱除社会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幽灵.厘清这一新的当代世界战略图景,立足、捍卫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打破冷战、后冷战、新冷战的霸权逻辑,打通从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在危机四伏的世界地缘政治冲突中成为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压舱石,重返列宁主义是必由之路.

    列宁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问题文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