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眼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国际眼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惠延年

月刊

1672-5123

IJO.2000@163.com;IJO2000@126.com

029-82245172

710054

西安友谊东路269号

国际眼科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国际眼科杂志·IJO》简介 《国际眼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眼科理事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主办的国际性中英文混合版眼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5123、CN61-1419/R。本刊于2000年创刊,现为月刊。《国际眼科》杂志社是经国家工商总局审名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胡秀文总编为法人代表。 本刊由国际眼科理事会主席G.O.H. Naumann/Bruce E. Spivey教授和世界卫生组织特别顾问R. Pararajasegaram教授及国际防盲协会主席G.N.Rao教授出任总顾问;中华眼科学会原主任委员张士元教授等出任名誉总编;陕西省眼科学会常委胡秀文教授任社长/总编辑;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眼科研究所所长惠延年教授任主编;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及陕西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王雨生教授等任副主编。   本刊已被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录,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据权威机构统计,2006年本刊影响因子为1.063,在我国16种眼科专业期刊中名列第二。它是我国眼科领域唯一的国际性刊物,遵照“让中国眼科走向世界 让世界眼科关注中国”的办刊宗旨,现已率先实现编委会及稿源国际化。英文原著栏目为本刊特色栏目,所刊发的全英文论文和国际论文居国内眼科杂志之首。它已成为我国眼科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国际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 本刊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我们本着“想读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的办刊理念,将竭诚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引用本刊文献! 地址:(710054)中国西安友谊东路269号 电话:029-82245172/83085628 传真:029-82245172 邮箱:ijo.2000@163.com ijo2000@126.com ;(国际眼科网) 《国际眼科杂志》编辑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眼前节研究的融合与统一

    Houmam Araj王颖娜惠延年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在其名作《一致性:知识的统一》(Consilience:The Unity of Knowledge)中提出跨学科整合与协调的必要性.他将融合定义为"知识的'跳跃式结合',即通过事实的相互关联……创造出一个共同的解释基础."文章的假设是,与基础生物医学研究需要来源于最新技术的数据几乎一样,整合现有知识同样极其重要.这涉及到解决相互矛盾的发现、减少"信息孤岛"、以及承认复杂的必要性.我们以角膜和晶状体作为我们假设的案例研究.具体来说,在这种视角下,我们讨论蛋白质聚集、氧化损伤和纤维化方面相互矛盾和碎片化的信息.这些研究领域与眼前节研究紧密相关.我们的目的是强调威尔逊的知识融合统一的迫切需要,从而增强严谨性和可重复性,最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不只是知道.

    眼前节眼表角膜晶状体白内障后囊混浊蛋白质聚集氧化损伤抗氧化剂纤维化创伤愈合一致性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病,还是脉络膜病

    惠延年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于1866年首次报告,目前已认识到是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和视网膜静脉阻塞之后第4位常见的黄斑液体渗漏性病变.虽然在大多数病例具有自限性,但在慢性CSC患者可引起外层视网膜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严重损害视力.以往CSC一直被列为黄斑病,或累及黄斑的获得性疾病,但借助于眼底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这一概念已经改变.自2013年起,在眼底病权威著作中已将CSC列为脉络膜血管/Bruch膜疾病,或脉络膜病.CSC属于一种厚脉络膜病的常见表现型.CSC的发病机制在于脉络膜血管扩张瘀滞、重塑及涡静脉间吻合,致使脉络膜毛细血管静脉压升高,进而造成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视网膜外屏障损害,引起黄斑液体渗漏.但引起脉络膜血管异常的危险因素或原因尚未阐明.目前的干预策略集中在消除黄斑积液,而对消除病因或危险因素尚无明确疗法.因此,对CSC的病理生理学和病因治疗值得更多的关注.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厚脉络膜病眼底成像技术治疗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眼科发展的关键问题思考

    杨卫华许言午迟玮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眼科研究在近年来迅速发展,其临床应用或临床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智能眼科发展过程中,两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推进临床应用和维护医疗公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分析了智能眼科临床应用推进的不足和潜在医疗公平的挑战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和现状,提出了推进临床应用和维护医疗公平智能眼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系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以促进智能眼科的发展.

    人工智能智能眼科临床应用医疗公平发展

    2岁以下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Rozhin KasiriGholamreza KhataminiaAli KasiriMohammad Sadegh Mirdehghan...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定可能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NLDO)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06/2024-06于伊朗阿瓦士 Imam Khomeini医院眼科诊断为CNLDO的2岁以下接受泪道探通加冲洗的患儿122例,以及122名年龄相匹配的无CNLDO的对照组儿童,收集所有儿童的医疗记录.结果:研究发现CNLDO的发生与多种母体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如子痫前期、使用左旋甲状腺素、甲状腺功能减退、怀孕3次以上(妊娠>3)、自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此外,在儿童中,氧疗、贫血、反流、黄疸和一级亲属的CNLDO家族史等因素与CNLDO相关,母体子痫前期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显著增加儿童患CNLDO的风险.结论:鉴于CNLDO会影响早产儿和足月儿,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有鼻泪管阻塞风险的儿童和婴儿,从而预防慢性泪囊炎的发生.

    危险因素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儿童

    新型功能化上转换纳米材料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特异性成像的研究

    赵兵新符爱存李秀红魏丽...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通过改进方法制备出的新型功能化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s-PEG-Tf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的特异性成像现象.方法:制备出NaYF4:Yb/Er(UCNPs),再等离子体处理将之表面羧基化;分别接载氨基聚乙二醇和转铁蛋白(Tf)制备出 UCNPs-PEG-Tf.对其进行相应表征,检测其生物相容性,通过荧光分光光度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对OCM-1的特异性荧光现象.结果:相应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 UCNPs和UCNPs-PEG,以及进一步接载Tf后形成的UCNPs-PEG-Tf.复合物UCNPs-PEG-Tf具有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并且能发出显著的绿色荧光.同样条件下,荧光强度检测结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均证明其在细胞OCM-1成像方面的显著特异性.结论:合成的新型功能化UCNPs-PEG-Tf纳米复合物生物相容性好,且可以对细胞OCM-1特异性成像.

    上转换纳米颗粒等离子体脉络膜黑色素瘤转铁蛋白特异性成像

    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对肝肾阴虚型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沙咏怡赵怡涂少华孔雪晴...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对肝肾阴虚型结膜松弛症(CCH)患者泪液中Th 17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收集56例56眼Ⅱ-Ⅲ级肝肾阴虚型C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26例26眼和对照组(单纯人工泪液)30例30眼,疗程1 mo,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国际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球结膜充血指数.采集治疗前后CCH患者的泪液,通过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对患者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CCH患者治疗后OSDI、BUT、球结膜充血指数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M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MH无差异(P=0.41).治疗组CCH患者在治疗后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22、IFN-γ、IL-17F、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组的变化更为显著(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CCH患者泪液中IL-6、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治疗组的变化更为显著(均P<0.01).结论: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结膜松弛症患者眼表微环境,提高泪膜稳定性,抑制眼表炎症,可能与其降低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相关.

    结膜松弛症肝肾阴虚型杞精明目汤Th17IL-17

    SMILE与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的临床研究

    张杨婧马立威张帆柯春梅...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CET)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22-12/2023-11在乌鲁木齐爱尔眼科医院接受屈光手术患者187例187眼.按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110例110眼和FS-LASIK组77例77眼.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wk,1、3、6 mo测量患者的CET.结果:比较术后6 mo时角膜中央区、旁中央区、中周区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量(△CET),SMILE的特点为中央区增厚最明显,中周区上皮最少;FS-LASIK的特点为旁中央区增厚最明显,中周区最少.术后1 wk,1、3、6mo时SMILE与FS-LASIK组角膜0-7 mm范围的平均△CET与术前等效球镜均具有相关性.结论:SMILE和FS-LASIK术后6 mo内上皮增厚程度随时间变化有相似的趋势和不同的特点,二者△ CET均与术前等效球镜正相关.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上皮重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眼表菌群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分析

    杨杨张婷李爽乐曹文斋...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际上对眼表菌群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检索眼表菌群相关文献,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对纳入的文献从发文量趋势、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运用Cite Space软件完成机构/国家合作、文献被引、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 884篇文献,2003-2023年间眼表菌群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19-2022年增长最为迅速.发文量排名前3的地区/国家分别是美国(1 039篇)、中国(570篇)、印度(302篇);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分别是 Willcox Mark(48 篇)、Sharma Savitri(33 篇)、Fleiszig Suzanne MJ(27篇);发文量排名前3的机构均来自美国,分别是加州大学、Prasad LV眼科研究所、哈佛大学.文献被引网络图谱包括801个节点,1 508条连线,被引频次居首位的文献为 Temporal Stabil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Ocular Surface Microbiome.出现频次排名前 5 的关键词依次是keratitis(角膜炎)、bacterial flora(细菌群落)、identification(鉴定)、inflammation(炎症)、endophthalmitis(眼内炎).关键词聚类分析后共得到8个聚类,具体体现在眼部相关疾病、眼表菌群与眼表结构、眼表菌群的检测手段3个方面.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ciprofloxacin(环丙沙星);最近几年突现并持续至今的关键词有diversity(多样性)、gut microbiome(肠道菌群)、ocular surface microbiome(眼表菌群).结论:目前国际上对眼表菌群的研究正逐渐呈上升趋势,其研究热点集中在菌群多样性,核心菌群组成及疾病影响等方面.未来应着眼于明确眼表菌群的功能代谢,深入研究眼表菌群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作用机制.

    眼表菌群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202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眼科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以综合评价总分为序)

    49页

    ICL植入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程欣儿徐国旭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度近视矫治一直是眼科临床的挑战.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已成为高度近视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CL植入术不仅有效矫正中高度近视,也逐渐应用于中低度近视.此外,ICL植入术还可解决一些困难的屈光问题,并可与角膜屈光手术结合,扩大矫正范围.ICL植入术具有矫正度数范围广、术后视觉质量好、可预测性强、可逆性及保留患者自身晶状体调节能力等优点,在临床上逐步显现出独特的优越性.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是常见的影响视力因素,严重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ICL植入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与ICL的设计、材质、拱高及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文章旨在综述ICL设计的更新迭代、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机制及其防治.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并发性白内障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