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河学院学报
红河学院学报

彭兵

双月刊

1008-9128

hhuxb123@163.com

0873-3694903

661100

云南省蒙自东郊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

    陈永邺
    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成功申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实践,作为申遗项目,对哈尼梯田的传承及保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哈尼梯田成功被认证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是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认可,也是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充分肯定.这种国际性的认可和肯定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增强了全体中华民族对自身历史、文化、语言和价值观的认同感.同时,传承及保护梯田文化的工作可以为人们提供共同的经历和记忆,能极大地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哈尼梯田成功申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基于古歌文本的哈尼族人居环境的演进过程研究——以《哈尼阿培聪坡坡》为例

    李方闰杨宇亮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既有研究对哈尼族人居环境的历时变迁研究较少的现状,文章以哈尼族长篇迁徙古歌《哈尼阿培聪坡坡》为信息源,以文本挖掘与田野调查的结合,探讨哈尼族人居环境的历时变迁.研究结论如下:贯穿民族历史的迁徙过程构成了哈尼族人居环境变迁的基本线索;哈尼族人居环境经历了"起源—自发""发展—自觉""完善—自为"三个阶段,其人居环境逐渐成熟完善并定型化;哈尼族古歌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居环境智慧,是研究哈尼族人居环境变迁的重要信息源,并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普遍意义.

    哈尼族古歌人居环境演进过程哈尼聚落

    乌蒙山区彝族祖灵神话研究

    陶波李如海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蒙山区流传有丰富的民间口传神话,保留有丰厚的彝文文献和延续千年的民俗仪式,是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至今区域内还流传有祖灵信仰和与之相关的祭祀仪式、活形态神话.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区域内彝族祖灵信仰和与之相关的祭祀仪式、活形态神话也在不断变化与适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乌蒙山区彝族祖灵神话祠堂

    关于余达父《致李岑秋先生书》的人物考证及其他

    日扯拉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达父《罂石精舍文集》中收录了其写于 1901 年的《致李岑秋先生书》.李岑秋对余达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但笔者未能找到对此信做了深入分析的先行研究.文章首先对李岑秋以及信中提及的其他两人的身份做了考证,接着对李岑秋其人其事做了论述,最后对余达父与李岑秋的交游之详情、李岑秋可能给予余达父的建议等做论述.

    余达父李岑秋考证交游

    管控与开放:后疫情时代下滇越边境地区乡村治理的特殊性思考

    侯莹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一场大考,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年采取积极有效的联防联控措施效果显著,滇越边境是疫情爆发以来管控与防疫较好的边境地区,但仍存在边民往来与沿边开放受限、基层防控人力资源冗余性欠缺、边境口岸及抵边村落防疫重任加剧、边民流失严重等问题.后疫情时代下边境地区基层治理如何处理"关"与"通"、"堵"与"疏"二元对立的治边方略面临重大考验,探索滇越边境地区乡村治理的特殊性和有效性途径,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边境地区乡村治理不断优化实现兴边富民.

    后疫情时代滇越边境地区乡村治理

    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研究

    林聪李冬梅许远鹏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南是一个多民族与多语言的国家,语言生态复杂且丰富,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及语言政策的演变和历史、政治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理论,文章综述了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生态,从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习得规划三个方面梳理了其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分析了其少数民族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丰富我国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的国别研究,同时为我国制定语言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生态语言政策

    新时代安徽吹打乐"双创"生成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

    宋延雷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吹打乐是八皖大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收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双创")的视角出发,从"为何""谁来"与"如何"三个维度,对安徽吹打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探索,阐释其是内因与外因自我调适行为的必然结果.

    新时代安徽吹打乐"双创"理论思考实践路径

    手工技艺非遗的文旅转向:从"过程真实"到"象征真实"——以建水紫陶为例

    朱雨航
    39-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作为一个地方的活化遗产,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而具有天然的文旅转化价值.紫陶承载建水千年的地方文脉,但在近年的文旅融合实践中,存在浅层利用、表层开发的困境.文章借"舞台真实"理论探究以建水紫陶为例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在新时代文旅语境中的转向可能,强调在注重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协调统一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符号,审美性地呈现技艺造物的动态过程,提升手工技艺的可参观性,创新文化表征形式.通过从"过程真实"到"象征真实"的转变,推动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旅游手工技艺类非遗舞台真实建水紫陶

    向福功书法及其紫陶装饰创作浅析

    金晓琦史陇鹏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水紫陶以刻填工艺技法以及传统文人书画装饰而闻名,其中"书"作为紫陶装饰元素及思想载体形式之一,与紫陶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有着紧密联系,正所谓"壶随字贵"一说.向福功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建水紫陶领域内承前启后,贡献卓越的一位大师.他继承发扬了最传统的文人书画紫陶艺术,又在传统中融入了个性,最终在书法上形成了"明""拙""健"的艺术风格.这正契合了建水紫陶金石趣味,是书法应用于建水紫陶创作上的优秀案例.梳理归纳向福功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形式美的表达,探研向福功书法艺术在建水紫陶创作中的呈现,总结其艺术风格,能够丰富建水紫陶及向福功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建水紫陶向福功书法艺术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机理、实践检视与政策启示——基于滇南M市的个案调查

    吴节马泽波陶长虹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新时期政党整合社会的实践模式."引领"并不局限于"组织社会",而是政党回归到社会,通过党的建设将党的组织网络和领导功能双嵌入基层,把党组织的政治、制度、思想、组织等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作用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发挥党建逻辑与治理逻辑耦合效应的过程.M市的实践启示,要实现党组织有效作用于基层治理,应正确处理好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的治理关系、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引领"、提高社会承接资源的能力.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