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河学院学报
红河学院学报

彭兵

双月刊

1008-9128

hhuxb123@163.com

0873-3694903

661100

云南省蒙自东郊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彝缅语祈使语气助词的类型学特征

    吕羿蒙高卿云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15种彝缅语的考察与比较,发现几乎所有的彝缅语都存在祈使语气助词,但不同语言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从表义功能看,彝缅语祈使语气助词可分为单功能和多功能两种类型.多功能性的祈使语气助词在缅语支语言中更常见,但表人称、数、方向等功能已出现衰退趋势.从词源关系看,彝缅语的祈使语气助词少数有同源关系,但多数是分化后在不同语言中各自产生的.将彝缅语与其他藏缅语族语言比较,能够发现:彝缅语祈使语气助词的单功能性更为凸显;彝缅语各语言的祈使语气助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同其他藏缅语一样,彝缅语祈使语气助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繁到简的过程,是彝缅语由形态型向分析型转变的反映.

    祈使语气助词彝缅语藏缅语

    彝语牛牛坝义诺话的接触音变研究

    鲁克美阿牛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彝语北部方言牛牛坝义诺话与周边的圣乍、田坝、阿都等几个土语长期接触,以致牛牛坝义诺话在语音上产生了变异,与其他几个土语在韵母和声调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同,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韵母和声调,声母的变化则相对较小.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相比彝语北部方言的其他土语,圣乍土语对牛牛坝义诺话的影响最大,圣乍土语是当地主要的强势影响方言.

    彝语牛牛坝义诺话土语接触音变

    未竟之业:越南早期电影(1899-1945)

    张怀强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1899年至1945年是越南早期电影发展时期.法国人首先在越南进行了电影放映、开办了影院和摄制了影片.随后,越南人也开始兴建电影院和自制影片,其中既有纪录片,也有故事片;既包括无声电影,也包括有声电影.与此同时,中越电影交流早已展开.此间,越南早期"知识性观众"因为自身的文化属性对当时的电影放映表现出了既热情又苛责的态度;电影摄制者们的创作能力虽然呈现出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仍因磨炼不足,终而徒劳无获;中越电影交流因为历史与现实原因成为越南早期电影的一抹亮色.越南电影的第一步是充满艰难且希望渺茫的一步,原因主要在于法国殖民政府极力阻遏,越南电影参与者实际不足以及越南政府缺位等.

    越南早期电影电影发端电影事业电影交流

    越共十一大以来越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举措与成效

    夏爽闫杰花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共十一大以来,越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教育内容改革推进缓慢、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方法需要创新的问题,通过丰富教育内容、重塑教育主体、改进教育方法、整顿教育环境等举措,在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丰富主流意识形态实践教育形式等几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越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举措与成效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越共十一大越南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转向·传播·再生:吹打乐IP开发路径探究——以安徽吹打乐为例

    宋延雷
    23-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吹打乐是八皖大地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艺术之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新时代下,安徽吹打乐传承和发展虽有明显改观,但是仍以外界帮扶为主,未能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对此应及时树立起IP理念.通过对QQ音乐"国乐焕新"IP计划这一成功案例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总结该案例在内容、传播和衍生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面向现代审美、构建传播体系、扩展产业链条,实现转向、传播和再生IP开发,促进这门古老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吹打乐IP开发路径探究

    "弘扬文化,守住非遗"——新时代淮北梆子戏(阜阳)传承与发展研究

    冯玲玲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年被国务院列入我国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淮北梆子戏,是在淮北大地传唱三百余年的,有着深厚地域文化基础的地方戏曲剧种,其所蕴含着的独特音乐魅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使其发挥现代作用的具体做法是:立足淮北梆子戏产生的地理及文化环境,面对由多元文化冲击带来的淮北梆子戏的生存发展闲境,在对其浓郁的地方戏曲艺术形态特征及历史流变加以梳理的基础上,给出以"弘扬文化,守住非遗"为主题的新时代淮北梆子戏传承与发展路径,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提供有益借鉴.

    淮北梆子戏传承发展

    全球治理视阈下云南边境安全风险治理研究

    梅英杨斐
    31-3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边境地区在地缘政治综合作用下,集合了诸多全球治理难题、安全风险极为突出.综观现有研究成果,多为区域国别的事务性研究,基于全球治理、社会风险理论,结合具体风险治理研究者较少.全球治理视阈下云南边境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需要厘清如下三个核心问题:云南边境地区安全风险的产生根源和特点是什么、云南边境安全风险治理的困境是什么、云南边境安全风险治理的原则是什么.唯此,云南边境安全风险治理方能在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方案实践中实效推进.

    全球治理命运共同体边境安全风险治理

    地方红色廉政文化的时代创生机理研究

    冯争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核心主题的红色文化."廉政"不仅仅是为官者应具备的品德,而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德行.新时代廉政建设要从红色廉政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具体而言,要做到把握红色廉政文化的科学内涵,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核,通过文旅融合、文教融合实现地方红色廉政文化的时代创生,此外,还要利用新兴技术促进地方红色廉政文化的转化与传播.

    红色文化时代创生廉政文化

    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的内在关系与逻辑进路

    韩卓鹏潘超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关乎国本和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置于重要地位,尤其关注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二者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双创"发展的信心基础,为其发展扫除精神障碍、明确领导主体以及指明前进方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则是推动文化自信的现实保障,使其能够更具民族性、更能够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及更加大众化.在厘清二者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探究其进一步发展的逻辑进路,这就需要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文化发展、从整体上看待中华文化以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创新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建设新阶段的问题与任务——以工科专业为中心

    李永宁余亮王荣福雒向东...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自颁布以来,国家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较为丰厚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首先是对现代技术环境对人类思维方式与认知水平、创造力等的影响重视不够;其次是未能密切联系"00后大学生"生长的经济、文化背景及"网络原住民"等的群体特征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未来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设法纠正"课程""思政"两张皮,"思政"蜻蜓点水入"课程"的方式,应当设法着力于价值观引领与专业学习的深度融合,从身边事、专业事人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养大国工匠.

    课程思政工科专业跃升阶段问题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