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实用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

徐薇

月刊

1671-0800

xdsyyx@126.com

0574-87326759,87293011

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迎凤街21-23号

现代实用医学/Journal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将充分体现“现代”、“实用”、“综合”的特色,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重点读者对象为全国中等城市、地市级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级卫生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症患者CRRT治疗时机的研究进展

    萧意颖江荣林
    1541-1543页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诊断与监测策略的研究进展

    杨司宇刘冰洋金雨虹
    1544-1547页

    虾青素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HK-2细胞纤维化

    洪梦琪李新科赵宇聂振禹...
    1548-1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虾青素(AST)改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HK-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TGF-β1组、TGF-β1+20 μg/ml AST组及TGF-β1+40 μg/ml AST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α-SMA、FN、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Ⅰ、P6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NK1)及帕金蛋白(park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TGF-β1组α-SMA、FN的mRNA及蛋白水平增高,细胞活力及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在加入20、40 μg/ml的AST后,α-SMA、FN的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细胞活力及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均P<0.05).此外,与Control组相比,TGF-β1组LC3-Ⅱ/Ⅰ、parkin、PINK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6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TGF-β1组相比,TGF-β1+20 μg/ml AST组及TGF-β1+40 μg/ml AST组LC3-Ⅱ/1、parkin、PIN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6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AST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来改善TGF-β1诱导的HK-2细胞纤维化.

    虾青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自噬纤维化

    不同近远中向牙体缺损对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一磨牙修复治疗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张国庆王利民赵阿莉曹谅...
    1553-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近远中向牙体缺损的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两种修复方式受力后的剩余牙体组织及修复体应力大小、分布.方法 建立不同近远中向牙体缺损的下颌第一磨牙修复方案模型,分为近远中牙体组织较少的全覆盖式高嵌体组(A1组)、近远中牙体组织较多的全覆盖式高嵌体组(A2组)、近远中牙体组织较少的髓腔固位冠组(B1组)及近远中牙体组织较多的髓腔固位冠组(B2组).4组模型均施加垂直向、斜向载荷,记录两种载荷下不同修复形式的修复体、冠部牙体组织及修复体-牙体组织界面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 垂直加载模式下,修复体等效应力(EQV)集中在加载点周围,4组模型差异较小;冠部牙体组织EQV应力分布相似,峰值差异较小;修复体-牙体组织界面EQV应力分布产生差异,A1、A2组集中在底壁和轴壁线角处,B1、B2组集中在加载点附近,A1、A2组峰值>B1、B2组.斜向加载模式下,修复体EQV应力集中在加载点周围,A1、A2组峰值>B1、B2组;冠部牙体组织EQV应力分布产生差异,A1组峰值>A2组>B1组>B2组;修复体-牙体组织界面EQV应力分布产生差异,A1组峰值>A2组>B1组>B2组.结论 髓腔固位冠相较于全覆盖式高嵌体可有效降低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和冠折的可能性.

    三维有限元分析等效应力修复体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建立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预测模型

    周兰芳温馨熊先琪
    1558-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建立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输尿管狭窄组和非狭窄组.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影响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自变量,将筛选出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影响患者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评估.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嵌顿、结石最大直径>1 cm、结石病程>5个月、输尿管损伤、手术方式(钬激光)及肾积水程度(重度)均为影响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结果绘制列线图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C指数为0.815(95%CI:0.792~0.987).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预测值均在理想曲线附近,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曲线检验x2=2.45,P>0.0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在0~80%区间内.结论 该风险列线图模型对预测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LASSO回归

    轻型脑损伤后早期海马磁共振波谱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王东峰林观奖王洪财谢作润...
    1563-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测定轻型脑损伤(mTBI)患者伤后早期海马区域的神经元代谢状态,探讨1H-MRS测定结果与患者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72例mTBI患者在伤后1周内进行1H-MRS检查,将双侧海马区域作为感兴趣区,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代谢物的浓度,计算NAA/Cr、Cho/Cr比值,并与3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分析mTBI患者海马区域1H-MRS检测结果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oCA测试结果显示72例中有13例在脑损伤后6个月出现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TBI组),与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mTBI患者(no-TBI组)、对照组相比,mi-TBI组NAA/Cr值下降,Cho/Cr值升高(均P<0.05),no-TBI组与对照组NAA/Cr值、Cho/C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TBI组双侧海马区域的NAA/Cr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75,P<0.05),双侧海马区域的Cho/Cr值与MoCA评分无相关性(r=-0.17,P>0.05).结论 1H-MRS检查能早期发现mTBI患者隐匿存在的神经组织代谢损伤变化,海马区域早期1H-MRS检查有助于预测mTBI患者伤后继发的认知功能障碍.

    轻型脑损伤磁共振波谱认知功能障碍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在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中的疗效分析

    黄锂新俞蓓蓉孙淑妮
    1567-1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对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内径大小≤2.5 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9例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治疗的小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以A型(漏斗型)为主要分型(10例),其他包括8例C型(长管型),1例E型(不规则型).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即刻封堵率为94.7%,其中1例患儿即刻封堵时有少许残余分流,术后1d复查超声心动图分流消失.共释放室间隔缺损封堵器19枚,其中经动脉途径传输18例,经静脉途径传输1例.术后1、3、6及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动脉导管完全闭合,未发生封堵器脱落移位,降主动脉流速与左肺动脉流速未见增快.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作为小型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有效补充方案.

    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金萍萍吴森翔童巧文杨艳微...
    1570-1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神经电生理功能变化特征,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周围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上肢、手及下肢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分.脑卒中发病后10d至2个月完善双侧肢体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以及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偏瘫侧神经异常率为24.65%,健康侧神经异常率为17.21%.上肢、下肢神经异常率分别为30.23%、14.73%.运动神经传导检测、感觉神经传导检测异常率分别为14.24%、15.89%.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异常率分别为2.16%、12.46%、8.14%.与无周围神经损害组比较,周围神经损害组入院时Hcy水平较高,而入院时偏瘫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较低.Hcy水平是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9,P<0.05).Hcy水平对脑卒中患者发生周围神经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 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及健康侧均有可能出现周围神经损害,偏瘫侧神经异常率高于健康侧,上肢神经异常率高于下肢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检测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波幅降低的异常率最高.Hcy水平是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对脑卒中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损害有一定预测价值.

    脑卒中周围神经损害神经电生理同型半胱氨酸预后

    LAMA5突变相关遗传病的基因型及临床表型分析

    楼晓琪乔晓辉
    1574-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AMA5基因变异致相关遗传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索目前全球范围内己报道的LAMA5突变病例,总结分析LAMA5基因变异所致相关遗传疾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测序结果.结果 共搜集到18例LAMA5突变所致遗传病,包括15例肾病综合征,1例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1例突触前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例多系统复杂细胞外间质综合征.其中单纯杂合突变3例,复合杂合突变7例,隐形纯合突变8例.共检测出13个不同变异,涉及到2种类型基因突变,包括13例错义突变,3例双等位基因截断突变,2例同时存在错义突变和截断突变.结论 LAMA5突变相关遗传病中肾脏受累较多,而基因型与表型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在没有确定致病基因的先天性/婴儿肾病综合征中,应把LAMA5纳入候选基因进行筛查.

    层粘连蛋白α5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基因型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功能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李鑫余建华黄佩石斌...
    1578-1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功能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4例(鼻咽癌组),于调强放射治疗前(T1)、放射治疗12个月后或疾病进展(T2)时点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亚群检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鼻咽癌组疾病进展及生存状况;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亚群在T1、T2时点的变化,确定相应指标的临界值,并进行无疾病进展生存分析.结果 鼻咽癌组T2时点CD3+T细胞、CD4+T细胞、纯真CD4+T细胞和纯真CD8+T细胞等较T1时点均明显减低(均 P<0.05),CD28-CD4+T 细胞、HLA-DR+CD4+T 细胞、CD8+T 细胞、CD28-CD8+T 细胞和 CD3-CD56+NK细胞等较T1时点均明显升高(均P<0.05).年龄、T1时点纯真CD8+T细胞、T2时点的EB病毒的DNA(EBV-DNA)(阳性)、纯真CD4+T细胞、PD-1+CD4+T细胞、纯真CD8+T细胞、PD-1+CD8+T细胞、CD19+B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与患者无疾病进展预后相关(均P<0.05).T2时点EBV-DNA阳性、高水平PD-1+CD8+T细胞和Treg细胞是鼻咽癌放化疗后预测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PD-1+CD8+T细胞和Treg细胞联合EB病毒感染状态可能成为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预测疾病进展的可靠指标.

    耳鼻咽喉肿瘤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