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金融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

胡新智

月刊

1003-1812

ncjr@abchina.com

010-85107815

10000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69号

农村金融研究/Journal Rural Finance Research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村金融研究》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创刊于1980年,1994年开始与台湾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期刊交换;1996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第五名;同年八选世界期刊博览中心参展,并成为会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张占斌王瑞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的发展方向,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是新时代中国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需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精准施策.新时代,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全面布局城乡融合发展,稳固好城乡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城乡生产和城乡利益分配等方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城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需要实施"三个倍增"行动.实施"三个倍增"行动,是为了打破阻挠城乡融合的"隐形障碍",彻底消灭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发展创造新的发展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三个倍增"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流动的影响研究

    申云刘彦君李梓萌
    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从数字普惠金融"红利"与"鸿沟"的双重视角,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2020年),使用面板Ordered-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流动的非线性影响.基准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向上流动存在"倒U型"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居民收入向上流动表现出显著"倒U型"影响特征,而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则不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流动性约束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是其影响居民收入流动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家庭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向上流动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对强金融监管地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基期最低收入阶层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收入向上流动影响不显著.论文结论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居民收入向上流动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规范居民财富积累机制提供了有益政策参考.

    数字普惠金融收入流动红利效应鸿沟效应

    数字金融能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吗?

    刘晗张应良
    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对于强化农村地区人力资本、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CLE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膳食消费结构、文化消费支出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改善膳食消费结构、增加文化消费支出等路径分别对农村居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对于风险态度、文化程度不同的农村居民,数字金融对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据此,论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数字金融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数字金融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大食物观、文化活动信息的精准供给;建立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健全农村消费市场监管机制.

    健康数字金融膳食消费文化消费农村居民

    地理标志认证、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收入

    张瑜杜运苏王子龙
    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是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论文在理论分析地理标志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基础上,将数字普惠金融加入农村居民增收的研究框架中,并运用2011-2022年中国市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地理标志认证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强化地理标志认证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调节效应最优.此外,地理标志认证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农村居民收入,还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进一步研究发现:地理标志认证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效用在不同地域、不同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低"集聚空间中存在差异,地理标志认证显示出包容性、示范性影响.因此,应重视地理标志认证产生的制度型内生动力,提升金融效能,促进农业与金融实数交融,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提升农村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地理标志认证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特色产业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帅汪小亚许坤
    5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债券在金融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以2018-2023年乡村振兴债券为样本,全面系统研究了影响乡村振兴债券发行利差(票面利率与基准利率差值)的因素.研究发现:对乡村振兴债券而言,发行主体所在地区的政府偿债能力,为影响利差的重要因素,而非债券期限、信用评级、是否城投债;发行规模与利差为倒"U"型关系.在承销发行阶段,承销商的数量,是影响乡村振兴债券利差的因素,而非承销商类型(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或发行市场差异.上述部分乡村振兴债券利差影响因素,在经济增速较快、贷款规模较高的地区体现尤为明显.因此,研究乡村振兴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债券实现更大发展,以增强债券这一金融工具在服务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乡村振兴债券利差偿债能力承销商发行市场

    文本分析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与使用范式

    尹振涛王振
    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以文本为代表的非结构化数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这其中文本数据在社会科学尤其在金融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本分析通过研究文本的情感情绪、政策不确定性、语义相似性等非传统主题正创造着新的金融研究范式.论文聚焦于文本分析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这一主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首先对文本数据在金融研究中的使用流程与范式进行了总结,详细描述了金融文本的获取方法、金融文本的处理方式、金融文本的表示模型以及金融文本指标的构建这四个关键流程;之后论文结合大语言模型盛行的背景重点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并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数据隐私、模型偏见等问题;最后论文对文本分析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反思了当前学术界对文本分析的批判,并对大语言模型在金融研究中的使用进行了展望.

    文本分析金融研究非结构化大数据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