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金融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

胡新智

月刊

1003-1812

ncjr@abchina.com

010-85107815

10000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69号

农村金融研究/Journal Rural Finance Research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村金融研究》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创刊于1980年,1994年开始与台湾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期刊交换;1996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第五名;同年八选世界期刊博览中心参展,并成为会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技术进步能有效促进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吗?——来自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马晓河周婉冰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进步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的有效性.论文基于2002-2022年全国3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及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能明显提高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其中,技术变化对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以及地形更为崎岖的丘陵地区,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促进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水平提升进而间接作用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的实现.以此为基础,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的促进作用.

    技术进步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耦合协调度适度规模经营

    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孟维福石可敬李建英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厘清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可为我国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路径参考.论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自治区与港澳台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效应显著.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和因变量滞后一期等方式进行再检验之后,结论依然稳健.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适度规模和绿色金融两个传导机制降低农业碳排放.第三,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碳排放影响表现出区域性的不同.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在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科技投入高的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鉴于此,论文从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加大绿色金融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农业碳排放适度规模绿色金融农业技术

    农业生产托管与金融支农惠农强农机制创新

    芦千文
    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金融需求,创新金融支农惠农强农机制,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严格意义和规范发展的农业生产托管通过内生的服务规模经营机制,克服了小农户分散化经营、随意性生产、零碎化作业的农业生产方式弊端,为现代金融服务嵌入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过程创造了基本条件.其机理是综合发挥降险增效、信息集成、过程监督作用,形成现代金融服务导入的中介载体、平台支撑和渠道机制,精准匹配契约结构转换激发的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金融服务需求,解决了抵押缺失、担保不灵、信用不足对小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限制,也实现了信贷资金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封闭运行.实践中,农业生产托管已经催生了"托管险""托管贷"及组合式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推动了赋能小农户的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为构建金融驱动农业强国机制提供了可行路径.深化农业金融服务体制改革,要继续聚焦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围绕推广和优化"托管险""托管贷"及组合式创新形式,探索现代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机制,开创现代金融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农业生产托管农业金融服务托管险托管贷农业强国

    日本农业收入保险补贴的WTO合规性研究

    何小伟熊东相李毅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业收入保险的国家,在国际上广受关注.论文立足于WTO关于农业收入保险的约束规则,分析了日本农业收入保险的设立背景、发展历程和运作机制,对比了日本农业收入保险条款与WTO约束规则的差异,并探讨了日本农业收入保险的WTO通报策略.论文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日本农业收入保险在实施之后,并没有改变日本农业共济保险的主导地位;第二,日本农业收入保险政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并不完全符合WT0的"绿箱"范畴;第三,尽管日本在WTO通报中对其农业收入保险按照"黄箱-非特定产品支持"进行了通报,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最后,论文探讨了日本农业收入保险对我国的三点启示:一是应妥善处理完全成本保险与农业收入保险的优先发展次序;二是应关注特定农产品收入保险与综合性农业收入保险的合规风险差异;三是在对农业收入保险补贴进行通报时可提供总量而非分项数据,保留一定的模糊空间.

    日本农业收入保险农业保险补贴农业国内支持WTO合规性

    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庞加兰查雨城
    5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数字普惠金融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论文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自治区与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影响,同时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新质生产力时存在自身双重门槛效应.论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影响的内在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路径选择与理论支撑.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门槛效应

    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超刘相波
    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首先要厘清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人口负增长下"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孕育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角度指明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路径.论文以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通过构建包含干中学的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以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为特征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突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负向增长效应时的重要作用.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预期寿命延长通过鼓励生命周期储蓄增加了人工智能密度,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生育率下降虽然促进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了人工智能密度,但其直接负向增长效应大于间接正向劳动生产率效应,经济增长随生育率下降而放缓.论文进一步考察了生育支持政策对生育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从人口发展视角阐释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探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预期寿命生育率新质生产力干中学经济增长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