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可再生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 辽宁省太阳能学会
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 辽宁省太阳能学会

张大雷

月刊

1671-5292

kzsny2007@163.com

0417-2832895;2835349

115003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银泉街65号

可再生能源/Journal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布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针、政策、报导该领域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普及可再生能源知识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吸附强化生物质蒸汽重整气化制氢的热力学研究

    家丽非秦梦鑫邵正日谢华清...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比研究了在不同条件[气化温度、水与生物质中碳的物质的量比(S/C)、反应压力等]下,是否添加CO2 吸附剂对生物质蒸汽重整气化制氢的影响。以制取单位体积氢气所需的能耗和物耗为考察指标,利用矩阵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得到吸附强化生物质蒸汽重整气化的最佳条件:气化温度为 500℃,S/C=2,气化压力为 0。1 MPa,在此条件下,氢气产量为 1。56 m3/kg,氢气浓度为 98。3%,制取单位体积氢气所需的能耗和物耗分别为4。16 MJ/m3 和0。64 kg/m3。

    生物质吸附强化蒸汽气化氢气

    生物炭复合载体对稻秸-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花瑞林陈芳清黄永文刘杨赟...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生物炭负载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腐植酸、吐温 20等催化调节剂构建了生物炭复合载体,并将各复合载体加入到稻秸-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系统中进行厌氧发酵。通过测定各处理的产气量、产甲烷量和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揭示了生物炭复合载体对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和秸秆降解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复合载体能提高甲烷产气峰值并缩短甲烷产气峰值出现的时间;生物炭复合载体可以显著提高厌氧发酵系统的累积产气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其中以生物炭负载吐温 20 的效果最好,其次为生物炭负载腐植酸和生物炭负载碳酸氢钠;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负载吐温 20 处理的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 23。18%和 62。20%;在各处理中,秸秆的降解程度以生物炭负载吐温 20处理最高,其次为生物炭负载腐植酸、生物炭负载碳酸氢钠和对照组;吐温20、腐植酸和碳酸氢钠的最适负载浓度分别为2。25,0。75,2。10 g/L。

    田间混合厌氧发酵催化调节剂生物炭复合载体甲烷

    甲醇替代率对两段喷射F-T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陈尧王铁陈东东乔天佑...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为基础,在进气歧管处加装甲醇喷射系统,同时缸内两段直喷(预喷+主喷)煤制费托合成柴油(F-T柴油),搭建F-T柴油/甲醇(F/M)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在转速为 2 000 r/min,负荷为25%,50%,75%和 100%的工况下分别探究甲醇替代率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同时为实现F-T柴油/甲醇反应活性控制压燃模式探寻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负荷下,F/M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较好;与单燃料压燃模式相比,F/M双燃料燃烧模式的HC,CO,Soot,甲醇和甲醛排放量均有所增加,且随着甲醇替代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负荷的升高而下降;CO2,NOx和NO的排放量随着甲醇替代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负荷的升高而增加;NO2 的排放量随着甲醇替代率和负荷的增大而增加。

    F-T柴油甲醇两段喷射双燃料替代率排放特性

    基于聚光光伏电池系统热管式换热器的数值研究

    陈海飞邵永辉杨慧涵王韵杰...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高倍聚光下光伏电池效率受表面温度的影响,文章对聚光光伏电池系统中耦合翅片热管散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水冷、风冷情况下,研究了热管散热器的翅片数量、分布、流体流量对电池效率、温度表面均匀性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与普通散热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冷型热管散热器的电池表面温差较低,均匀性和电池效率较高;在流量为 0。64 m/s,翅片间距为1。5 mm,翅片厚度为 0。4 mm的工况下,电池的综合性能最优,表面温度为314 K,温差小于1K,均匀性良好,电效率为 31。25%,热效率为66。03%。

    聚光光伏电池高倍聚光热管散热器表面温度效率

    基于土壤分层当量物性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模型研究

    徐若恩陈金华唐茂川杜龙跃...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综合考虑了土壤分层与地下水渗流等情况,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地埋管外壁温度计算得出地埋管内部流体温度与不同分层土壤的热物性参数,根据土壤当量物性进行分层,据此建立地埋管换热模型。经过对比验证实验发现,分层换热模型比常规均质模型更接近实测值,误差更小;基于土壤分层当量物性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模型模拟出水温度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 0。21℃,模拟进、出口换热温差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 0。14℃,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并作为后续地埋管换热优化研究的基础。

    地埋管换热器分层换热模型地源热泵当量热阻

    膨胀蛭石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白瑞雪刘松阳王梦晴高卫...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癸酸-棕榈酸(CA-PA)二元共晶物作为相变材料,膨胀蛭石(EVM)作为支撑材料,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CA-PA/EVM)。通过FT-IR,DSC,TG,热循环等测试方法对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化学兼容性、储热性能、热稳定性及可靠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膨胀蛭石通过物理作用吸附癸酸-棕榈酸二元共晶物至其层状孔隙结构,且二者化学兼容性良好;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融化和凝固相变温度分别 23。61,20。41℃,熔化和凝固相变潜热分别为67。22,64。87 J/g;膨胀蛭石中癸酸-棕榈酸的封装量可达 52。22%,在工作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经过 100次热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热可靠性,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癸酸-棕榈酸膨胀蛭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建筑节能

    风、冰荷载联合作用下的海上单桩风机结构TMD减振控制模拟

    乐治济田会元谢文博陈立...
    18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寒冷地区海上风机结构受到复杂环境荷载作用,易出现振动安全性问题。文章以某 6。45 MW海上单桩风机结构为例,施加风、冰荷载联合作用,对比分析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系统减振前后的结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风、冰荷载会引起风机塔架的剧烈振动响应,最大位移响应出现在风机塔顶,最大加速度响应出现在结构二阶振型幅值点附近;除了前两阶频率,风、冰荷载还会激起塔架结构的更高阶响应;同时控制结构一二阶频率的MTMD方案可有效控制塔架位移、加速度和倾覆力矩响应,减振效果明显,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装置存在频率敏感性,无法控制更高阶频率引起的结构振动响应。

    风冰荷载联合海上风机MTMD减振控制

    混合流动控制对风机叶片气动特性的影响

    高金娥韩水谭剑锋史瑞鹏...
    198-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风力机叶片失速会降低风力机输出功率的问题,文章首先基于Fluent软件建立了NREL Phase Ⅵ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计算风速为 13 m/s时风力机叶片截面压力系数及功率特性,并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将主动射流和涡流发生器(VGs)耦合到风力机叶片上,发现随射流孔宽度和涡流发生器高度的增加,风力机功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最后,建立混合流动控制的风力机气动分析模型,研究射流与VGs弦向间距及后缘VGs高度对风力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间距为 0。3C(C为翼型弦长)时,风力机输出功率达到最高,相比于射流单一控制,增幅为 6。61%;当后缘VGs高度为 15 mm时,混合式流动控制的效果最佳,风机功率最高。

    风力机叶片失速射流涡流发生器混合流动控制功率特性

    考虑储能电站恢复能力的风储联合黑启动协调控制策略

    章海静潘忠美党鹏飞张青蕾...
    206-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能电站与风电场联合参与系统黑启动,可减少负荷停电时间和加速系统恢复。文章针对大型风储联合发电系统,提出了考虑储能电站恢复能力的黑启动协调控制策略。风电场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式,储能电站采用恒频恒压控制方式,二者联合构成黑启动电源;储能电站采用软启动技术自启动,先恢复部分重要负荷,再启动风电机组,提高了风电并网的稳定性。提出了考虑储能电站恢复能力的负荷恢复量估算方法,基于被启动火电厂辅机负荷需求和风功率预测,对黑启动过程中储能电站的荷电状态进行预估,进而考虑储能电站的功率和荷电状态约束,确定重要负荷的恢复量,从而在确保启动火电机组的前提下,尽可能恢复重要负荷。基于PSCAD/EMTDC的暂态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黑启动风储联合发电系统软启动负荷恢复量

    支撑规模化可再生能源高效聚合的虚拟电厂运行方法研究

    刘志凯余绍峰刘华郝长金...
    21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风电并网效率,减小对传统电网的冲击,文章将风电和分布式储能电站聚合为虚拟电厂,通过刻画聚合后的运行可行域,实现削峰填谷,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于聚合等值算法和与凸胞边缘检测法提出了虚拟电厂灵活聚合方法,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同时考虑常规机组、可再生能源机组运行约束、储能电站能量守恒及容量限制约束的目标函数组,解决了多类型机组最优出力与储能最优充放电顺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而在IEEE-11机组标准算例中,加入风电及分布式储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算例结果表明,采用等值算法的储能与可再生能源聚合虚拟电厂方案对增加新能源消纳、降低运行费用和节约化石能源具有显著效果。

    可再生能源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聚合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