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可再生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 辽宁省太阳能学会
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 辽宁省太阳能学会

张大雷

月刊

1671-5292

kzsny2007@163.com

0417-2832895;2835349

115003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银泉街65号

可再生能源/Journal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布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针、政策、报导该领域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普及可再生能源知识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模板法制备的纳米木质素基分级多孔碳性能研究

    娄瑞闫宇欣田杰牛涛嫄...
    853-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纳米木质素(LNP)为碳前驱体,借助模板法制备了LNP基分级多孔碳。相比于单模板法制备的LNP基分级多孔碳(SLC和FLC),纳米SiO2 耦合PluronicF127 作为双模板剂制备的LNP基分级多孔碳(FSLC)呈现"蜂窝状"结构,并具有典型的介孔特征,介孔率高达87%。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FSLC展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0。5 A/g时,其质量比电容为250 F/g,是SLC质量比电容(95 F/g)的 163%。双模板法制备高性能分级多孔碳可为木质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提供新途径。

    纳米木质素模板法多孔碳电化学性能

    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混燃特性的热重分析

    侯秀芹周凯邓骏栾明煜...
    860-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的掺混燃烧特性,通过热重试验对三者的掺混燃料进行燃烧特性分析,利用FWO法对掺混燃料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煤燃烧过程主要为固定碳燃烧,杂木颗粒的燃烧过程更复杂、燃烧性能最好,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高达 1。93×10-7;掺烧杂木颗粒可有效改善烟煤的燃烧性能,当烟煤和杂木颗粒以 1∶4 的质量比掺混燃烧时,掺混燃料的着火温度较烟煤降低了 35%,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比杂木颗粒提高了 7。2%;烟煤和杂木颗粒掺烧的最概然函数为[-ln(1-α)]-3/4;当杂木颗粒掺混比高达 45%时,适量掺混油泥有助于提升燃料燃烧性能;三者掺混燃料的燃烧反应最概然函数为[-ln(1-α)]2;当烟煤、杂木颗粒和油泥的掺混比例为40∶40∶20 和45∶45∶10时,掺混燃料对应的活化能较其它比例掺混燃料有明显降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是纯烟煤的 1。5 倍左右。

    烟煤杂木颗粒油泥掺混燃烧燃烧特性动力学分析

    乳化剂对甲醇柴油液滴蒸发微爆特性的影响

    杨伟邹润马富康苏立旺...
    868-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化燃油微爆能够促进燃油雾化和混合,影响其微爆性能的关键是乳化剂。文章采用机械搅拌加超声搅拌法制备了微乳化甲醇柴油,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含量对微乳化甲醇柴油稳定性和分散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乳化剂和增加乳化剂含量均能提高微乳化甲醇柴油的分散性;增加乳化剂含量能够提高液滴微爆强度,推迟初次微爆时刻,减少液滴寿命,降低稳定阶段的液滴蒸发速率;当甲醇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0∶5 和10∶8 时,液滴微爆强度分别比甲醇和乳化剂质量比为10∶3 时提高了34。3%和 37。6%。

    甲醇柴油液滴蒸发特性微爆

    基于天气状态模式识别的SSA-BP神经网络光伏电厂功率及碳减排量预测

    胡浔惠丁伟曹敬陈时熠...
    87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气状态模式识别并结合SSA-BP(Sparrow Search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预测光伏出力的方法。首先,在分析辐照度、温度、风速等参数变化规律基础上,基于高斯混合模型,针对专业天气类型开展分类,获得类晴、类雨和类阴 3 种典型的广义天气;然后,将数据作为SSA-BP神经网络输入,对光伏电厂出力分类进行预测;最后,结合碳核算方法学对光伏发电项目碳减排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利用分类识别和改进的SSA-BP神经网络,在3 种天气类型预测中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0。195,0。243,0。310;SSA-BP与其他模型相比,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 17。8%~66。7%。此外,预测CO2 减排量与实际核算值相对误差为3。37%,亦表现出良好预测效果。

    光伏发电模式识别SSA-BP神经网络功率预测天气状态

    基于自动蓄/放热装置的多曲面聚光集热空气源热泵系统实验研究

    李志永孙梦马兴龙王维胜...
    886-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北方农村地区清洁供暖,文章构建了基于自动蓄/放热装置和多曲面聚光集热器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供水温度下,随着蒸发器进口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升高,热泵COP均逐渐升高。集热器及热泵联合运行时,蓄热装置可自动蓄热并对进入蒸发器的空气进行自动补热,空气温升为2~4℃,实验日系统集热量和制热量分别为 2。29 MJ/m2,27。99 MJ/m2,系统能效比(SEER)为 1。84,日平均太阳能贡献率为41。2%。空气源热泵单独运行时,实验日热泵制热量为8。75 MJ/m2,SEER为1。79。上述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太阳能子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系统的蓄热量及向蒸发器的补热量,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降低了运行、维护难度,在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复合多曲面聚光空气源热泵自动蓄/放热实验研究农村清洁供暖

    基于耦合辐射模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倾角优化研究

    王恩宇王天生张学友沈海笑...
    894-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太阳能集热器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量,须对集热器倾角进行优化。文章在建立倾斜面太阳辐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优化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计算过程。以太阳能集热器运行期间倾斜面接收最大辐射量为求解目标,借助MATLAB对集热器倾角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月度最佳倾角和年度最佳倾角。其中天津地区的太阳能集热器年度最佳倾角为 36。3°,比当地纬度略小;月度最佳倾角为 10~64°,表现为夏季小冬季大的特点。相较于水平放置,在年度最佳倾角和月度最佳倾角下,太阳能集热器接收的年太阳辐射量可分别增加12。4%,17。3%;相较当地纬度作为倾角时,以月度最佳倾角值逐月调整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可增加 5。0%。分别以广州、拉萨、济南和长春为例,计算得到上述地区的年、月最佳倾角。对不同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直接辐射占比较高的地区逐月改变最佳倾角可获得更高的能量增益。

    太阳辐射模型集热器最佳倾角设计优化

    基于模糊卡尔曼滤波和改进滑模控制的风电场飞轮储能控制策略

    王世奇刘广忱陈国伟张建伟...
    901-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风电场并网点处配置一定容量的飞轮储能装置(FESS)可以有效平滑并网功率,提高风电场的电网友好性。为提高FESS的功率响应速度,增强对风电功率波动的平抑效果,同时避免在功率波动太大时储能过充/过放,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卡尔曼滤波和改进滑模控制(SMC)的飞轮储能控制策略。根据FESS的实时转速和功率自适应调节卡尔曼增益,将滤波结果与风电场实际输出功率的差值作为滑模控制器的输入,实现对飞轮储能的功率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可以有效平滑风电功率,使其满足并网要求,在平滑过程中保证飞轮转速在限定范围内,有利于延长FESS的使用寿命。

    风电功率飞轮储能滑模变结构控制卡尔曼滤波器模糊控制

    不同偏航工况下受迫运动风力机动力学特性

    张步恩杨磊余烈赵振宙...
    908-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偏航工况下受迫运动风力机的动力学特性,文章建立了弹性基础的风力机模型。在湍流来流的条件下,实现模型风力机无规律、多自由度旋转的受迫运动状态,研究风力机的尾流场分布特性及能量特性。结果表明:在偏航角为 0°时,由于受迫运动风力机存在多自由度旋转运动,受迫运动风力机的尾流明显小于固定式风力机,而湍流动能大于固定式风力机尾流中的湍流动能;随着偏航角的增大,风力机的尾流和湍流动能分布均出现径向偏移现象,偏移方向与偏航角旋转方向相反,且尾流和湍流动能均随着偏航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偏航角的增大,受迫运动风力机和固定式风力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均减小,受迫运动风力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均小于固定式风力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风力机动力学特性偏航尾流场特性功率

    基于迁移学习的海上风电机组轴承早期故障预警策略

    辛治铖汪隆君刘沈全
    915-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上风电机组工况不一、机组轴承早期故障预警误报警多的问题,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海上风电机组轴承早期故障预警方法。首先,采用短时傅立叶变换提取振动信号时频域特征,归一化后形成预处理样本;然后,在卷积自编码器的目标函数中添加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正则项和最大均值差异正则项,约束特征分布的同时获得轴承在不同工况正常状态的公共特征中心;最后,计算在线样本特征与公共特征中心的欧氏距离,构建轴承健康指标序列,引入增广迪基-富勒检验(ADF)方法作平稳性分析,捕捉序列突变点,最终实现对海上风电机组轴承早期故障预警。在XJTU-SY轴承数据集上的验证表明,所提方法误报警少、准确度高,具有更好的检测稳定性。

    早期故障预警平稳性检验迁移学习轴承海上风电

    基于混合自适应核密度估计的风电波动特性分析

    李立新田旭刘飞张君...
    923-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掌握风电出力波动特性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提高风电出力的预测精度,进而指导电网调度部门合理安排发电计划,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描述风电出力波动的概率密度分布特性,文章首先分别修正由经验法及无偏交叉验证法得到的固定带宽,建立两种自适应带宽核密度估计模型;然后,将上述两种模型进行组合优化;最后,建立基于混合自适应核密度估计(HAKDE)的风电出力波动量概率密度分布模型。采用多种概率密度分布模型对华北某省风电场的不同时空尺度下的风电出力波动量进行拟合,算例结果表明,HAKDE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从而验证了HAKDE模型的有效性。

    核密度估计风电波动特性概率密度分布多时空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