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农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学

陈东明

月刊

1005-4650

ljn129@163.com

027-62066519 87287364

430070

武汉市狮子山华中农业大学内

现代农业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氏珠母贝4种壳色选育系RAPD反应体系优化

    陈静刘志刚王伟刘铀...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筛选出马氏珠母贝KAPD反应的最佳体系,为不同壳色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试验以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为材料,采用SDS法进行闭壳肌的总DNA提取并对影响ILAPD扩增效果的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优化筛选出最佳的25μL反应体系:10×Taq bufief 2.5μL,DNA 2.0 ng/μL,Mg2+3.0 mmol/L,引物0.25μmol/L,0.2 mmol/L Dntp,Taq酶1.0 U;反应程序: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94℃变性45 s,39℃退火60 s,72℃延伸90 s,最后72℃延伸10min,4℃终止反应.结果发现,采用SDS法所提取马氏珠母贝的DNA达到RAPD反应的要求,筛选体系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可用于对马氏珠母贝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马氏珠母贝壳色选育系RAPD反应体系优化

    2株哌嗪-2-羧酸单-对映体产生菌的鉴定

    吕志堂郭晓东徐长源石楠...
    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的鏊定,从分类学上为筛选得到生物安全性高的生产菌株提供指导.通过形态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实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株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均为G-杆菌,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菌株210属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ms)、菌株418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210、418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近的种存在差异.通过将目的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和形态生理结果与相关已知菌的比较,菌株210、418生物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潜力.

    哌嗪-2-羧酸单一对映体产生菌鉴定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

    非1B/IR小麦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李巍马翎健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非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时期花药结构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对非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732A及其保持系732B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的绒毡层组织在单核花粉粒时期迅速解体消失.中层组织直到二核花粉粒期仍可以看到;保持系花药中的绒毡层组织解体缓慢,到三核花粉粒期才完全消失,但中层组织在单核花粉粒期就解体消失.由此表明,绒毡层与雄性败育有关,不育系中层细胞一直保持完整,可能是由于绒毡层迅速退化而造成的.

    小麦雄性不育花药发育超微结构

    黑龙江7个春麦小麦品种幼胚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李林刘琳易玲徐德林...
    10-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来自黑龙江的7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以幼胚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选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和有机物,设计了4种诱导培养基和10种分化培养基,研究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培养基上愈伤诱导及植株再生能力.结果显示,7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在MS4诱导培养基上均具有较高的愈伤诱导率,平均达92.7%,其中"农麦30"愈伤平均诱导率高达94.4%.不同分化培养基下出芽率与基因型显著相关,不同基因型有不同的最适分化培养基.农麦30和农麦12受激素的种类和量影响较小,10种分化培养基上的出芽率都在较高的水平上,是良好的转基因材料.

    小麦幼胚愈伤诱导分化植株再生

    太空环境对玉米干籽粒诱变效果初探

    任转滩刘义宝马毅洪德峰...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技术,对目前中国玉米育种主要种质在太空环境中的诱变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太空环境对不同种质的诱变效果存在差异;经过太空环境处理后种子当代的出苗及苗势未受明显影响,处理后种子当代未发生明显变异.SP2出现多方向变异,变异频率因不同的优势群而不同.旅大红骨群变异频率最低.为0.0%~0.9%;黄改类较高,为1.1%~3.6%;瑞德类群变异频率居中,在经过太空处理的8份材料中,只有2份在SP2代出现了正向变异,频率为0.2%,其余材料未发现正向变异.

    太空环境玉米诱变效果

    大豆分离蛋白乙酰化功能特性研究

    桂向东黄玉玲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验表明:随着乙酸酐添加量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程度提高,并且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明显提高.

    乙酰化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

    栀子红的生物转化

    林英李世杰
    18-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以栀子黄生产副产物京尼平苷洗脱液生物转化栀子红的反应过程,研究表明反应过程伴随着葡萄糖的水解游离,当葡萄糖不再增加,反应即告结束.在10L的发酵罐中进行栀子红的酶转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灭酶温度100℃;反应时间18h;搅拌转速80 r/min;溶氧控制在低的水平;反应过程伴随栀子红的生成pH由初始的4.50上升到4.68.10L发酵罐中生成的栀子红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得到色价为62.8(E1cm1%,532 nm)的栀子红粉末.

    栀子红京尼平苷β-葡萄糖苷酶

    粉红粘帚霉67-1液体发酵生产生物农药概述

    张保元许梦秋谢响明
    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粘帚霉属真菌的生防资源和寄生机理进行了概述,从而明确了生防真菌粘帚霉的生理特性.在此基础上,对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介绍,分析利用粉红粘帚霉67-1形成微生物农药生产线的可行性.

    .粉红粘帚霉生物农药液体发酵

    猪粪中丁酸梭菌的分离

    杜云平周庆丰余国莲李小军...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酸梭菌,又名酪酸梭菌,1933年由日本的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存在于人和畜禽肠道中一种厌氧益生菌.丁酸梭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日本等国广泛作为调理人体胃肠功能的整肠药使用.能大幅度降低伪膜性肠炎的发病率,对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便秘等有良好疗效,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国内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校近年来对其进行了引进和研究开发.

    丁酸梭菌猪粪分离

    盐胁迫下外源硅对硅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生物量与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张文强黄益宗招礼军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外源硅对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硅突变体水稻和野生型水稻营养元素吸收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mmol/L、50mmol/L、100mmol/L、150mmol/L的NaCl浓度处理下,随NaCl浓度的提高,2种水稻的茎叶与根系生物量降低.相同盐浓度处理下.与不加硅相比,外源硅提高了2种水稻茎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在0mmol/L、50mmol/L、100mmol/L、150mmol/L的NaCl浓度处理下.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12种水稻茎叶与根系中K、Fe、Mg、Mn、Zn、Ca、P含量降低,而Na浓度升高;相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与不加硅相比,加入外源硅可以提高水稻茎叶与根系中K、Fe、Mg、Mn、Zn、Ca、P的含量,降低Na的含量;比较外源硅对2种水稻在相同盐浓度胁迫下的缓解效应,对野生型水稻的缓解效应显著大于硅突变体水稻.

    盐胁迫水稻营养元素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