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农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农业研究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现代农业研究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单静

月刊

2096-1073

ncsykjxx@163.com

0451-53627167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银行街74号

现代农业研究/Journal 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专题讲痤、信息流通、新闻天地、科技致富带头人,争鸣与探索等栏目,以农村各业实用技校技术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冻融期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对秸秆还田的响应

    李富董道旭郑大劲李维刚...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三江平原水稻秸秆腐解率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本研究采用室内冻融模拟试验,实验设定A(-10~10℃)和B(-20~20℃)两种冻融幅度,1(150%)、2(200%)两种土壤持水量,以及3(3 cm)、5(5 cm)和10(10 cm)三种秸秆长度.试验设定冻24小时后融24小时为一次冻融循环(Freeze-thaw cycle,FTC)过程,15 d取一次样,共设置6次取样(90 d)后常温培养(30 d),总时长为120 d的室内冻融模拟,在每次冻融结束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施加菌剂提升了秸秆腐解速率,秸秆配施菌剂还田显著降低冻融期三江平原土壤容重与0.5~1 mm粒径的团聚体数量,增加了土壤孔隙度,且在大幅度冻融循环表现最为明显.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TOC)、总磷(TP)、总钾(TK),但土壤全氮显著降低,不同冻融幅度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菌剂显著提高了冻融期土壤淀粉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而不同冻融幅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对土壤酶活性均产生影响,且随着冻融时长的增加而减弱.不同冻融幅度和不同的持水量对土壤淀粉酶活性影响显著,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菌剂对冻融期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秸秆还田配施菌剂对于三江平原冻融期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低温菌剂土壤理化性质冻融期土壤酶活性

    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李思清陈永胜沈志强张世文...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稻作栽培经验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情况,并综述了该系统对稻田生产力、土壤理化环境和生物群落、甲烷排放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农药使用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未来,稻渔综合种养系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漂浮水稻种植技术也将为全球粮食生产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稻鱼共生系统现状发展展望

    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对农户玉米种植面积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程静梅赵元凤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关键的发展策略.土地流转作为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其效率直接影响到农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进程.近年来,土地流转价格不断攀升,从2011年的196.18 元/亩上升到2022年的352.04 元/亩,涨幅高达79%,且土地成本已占到玉米每亩种植成本的40%.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政策的实施,旨在确保种粮农户的收益稳定,并增强整体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了切实保障农户的种植收益,关键在于激励农户增加对土地等关键生产要素的投入.购买该保险后,农户更有动力扩大玉米等主粮作物的种植面积,这对于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内蒙古玉米主产区通辽市和鄂尔多斯市400多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对农户是否扩大种植规模及玉米种植面积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该保险能够扩大农户的种植规模,并且与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存在正向关系.即使将核心解释变量"是否购买保险"替换为"上一年保险赔付金额",这一结论也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政府和保险公司进一步推广和完善玉米完全成本农业保险,将其作为激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工具,从而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风险管理支持.

    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Heckman两阶段模型

    生态价值转化视域下的"四荒地"开发利用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

    渠路遥李晓华杨伟曾旭江...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山区"四荒地"资源十分丰富,推动"四荒地"生态价值转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转化"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三位一体过程,分析了生态价值转化对"四荒地"开发利用机理,得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四荒地"利用效率,推动"四荒地"资源向生态资源转化;有利于"四荒地"产权管理,促进"四荒地"开发利用权责分明,推动"四荒地"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有利于完善"四荒地"开发利用市场机制,开拓"四荒地"开发利用金融渠道,推动"四荒"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基于生态价值转化视角,分析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四荒地"开发利用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权属不明晰、社会缺乏参与意愿、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经济增值不可持续的现实瓶颈,提出了挖掘政策引导潜力、构建产权管理体系、全生命周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探索"四荒地"开发利用金融服务以及增强全面生态文明意识借鉴路径.

    生态价值转化四荒地作用机理路径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黄燕琴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利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年鉴搜集各指标数据,了解广东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省各地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再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最后,以实际数据和实证结果为支撑,针对广东省的城乡绿色协调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可行策略和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高温胁迫对油豆角生长的影响

    李卉彭乐彤张岩郭豪...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设置36℃高温条件,对星空红、油豆宝和将军一点红三个油豆角品种的耐热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油豆宝和星空红耐热性更强,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无显著差异,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升高,且油豆宝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将军一点红的耐热性较弱,叶绿素含量下降,PRO含量基本不变,REC和MDA含量显著增加.三个品种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均有所提升.综上,油豆宝和星空红更适合高温环境种植,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地区.

    油豆角高温生长生理

    小分子肽在农业中的应用

    郭勇军张柔张博深沈芯羽...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分子肽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文综述了小分子肽的种类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小分子肽在植物生长调节、抗菌及抗逆性诱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结果]研究表明,小分子肽相比氨基酸更易被植物吸收,能够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和抗菌能力.然而,目前对小分子肽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结论]小分子肽在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是当前研究的挑战.本文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以期推动小分子肽在农业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小分子肽农业作用机制

    蛋白质组学在生物植物逆境适应中的作用研究

    白建瑞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植物逆境适应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干旱、盐碱、高温和低温逆境下的蛋白质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表明,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质谱分析、二维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能够全面揭示植物在不同逆境条件下的蛋白质表达谱和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热激蛋白和抗氧化酶显著上调,有助于应对水分胁迫;在盐碱逆境中,离子通道蛋白和渗透调节蛋白的变化增强了植物的盐碱耐受性;而高温和低温逆境下,热激蛋白和冷激蛋白的表达变化则帮助植物抵御温度极端的影响.这些发现为理解植物的逆境应对机制和提升作物抗逆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蛋白质组学生物植物生物学反应干旱逆境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

    张红岩彭勃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使用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使用Kernel密度估计法、莫兰指数I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其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2)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但该现象正在逐步消失.其中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为区域间差异.(3)全国和三大区域的核密度曲线主峰位置均呈现右移趋势,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极分化现象.(4)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现象.

    乡村振兴时空格局区域差异莫兰指数I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

    乡村韧性治理视角下河南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激发策略分析

    熊雪婷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从广度和深度上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在脱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如何稳定脱贫不返贫已经成为现有脱贫群众面临的新问题.已往脱贫过于依赖政策牵引,但外力支持效果逐步递减,防止返贫的最根本之处在于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深入探究河南农村脱贫群众现状,从乡村韧性治理视角审视河南脱贫群众内生脱贫问题,对推动脱贫群众治理向纵深推进,探索提升脱贫群众本身的韧性以及乡村整体韧性,提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激发策略,实现乡村致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乡村韧性治理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