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扶名福

双月刊

1006-4869

361288@163.com;nit@nit.edu.cn

0791-8125956

330099

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工程管理及基础科学等领域内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工程实例等,旨在及时、准确地反映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进展及新技术应用,促进学术交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有内外线圈结构的磁流变阀压降性能分析

    胡国良杨肖朱文才喻理梵...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线圈磁流变阀的设计多采用线圈并排放置结构,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磁流变阀轴向长度和体积.基于此,本文创造性地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内外线圈结构的磁流变阀,建立了磁流变阀的压降数学模型,使用COMSOL软件对磁流变阀进行磁流场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通电条件下磁流变阀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及压降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里层流道不受外线圈电流影响,中层及外层流道不受内线圈电流影响.同时得出了在内线圈单独通电、外线圈单独通电以及内外线圈同时通电时磁流变阀的输出压降以及压降可调范围.

    磁流变阀内外线圈磁流场仿真压降

    基于多阶段的混合云多目标任务调度策略研究

    崔志华赵孟凯郭婉婉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混合云环境中任务调度问题,本文研究了多阶段任务调度策略以应对混合云架构灵活的特点和用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首先,设计了数据感知资源供应算法,结合任务量和私有云性能判断是否对可用资源池进行成本最小化的动态扩展,保证任务能够在截止时间内顺利完成.其次,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考虑任务完成时间、数据安全性和负载均衡构建了混合云多目标任务调度模型.最后,为了更好地求解模型,提出了改进的NSGA-Ⅱ算法,该算法通过结合收敛性指标和拥挤度距离进行环境选择和匹配选择,使得算法在非支配解较多的时候仍然能够取得优秀结果.通过仿真模拟,提出的调度算法不仅能花费最小公有云租用成本,还能在保证任务截止时间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对数据安全和负载均衡产生显著优化效果,对比初始调度方案,其性能提升了98.2%.

    混合云环境任务调度多目标优化算法多阶段

    基于CFD模拟的大型低扬程泵站低驼峰式出水流道水力优化研究

    斯静朱晓明姚莉谭雷...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驼峰式出水流道结构设计不当易引发偏流现象,将严重影响大型低扬程泵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依据浙江省某泵站的有关参数,采用三维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泵站整体模型水流流场进行模拟,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计算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湍流模型Realizable k-ε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接近;泵站低驼峰式出水流道空间流线随过流断面的扩散而扭曲,其扭曲程度随流量的减小而加强;在低驼峰式出水流道中设置中隔墩有助于优化流场,但会使低驼峰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增加;通过对不同几何参数的中隔墩进行多方案比较,发现在低驼峰式出水流道中设置长为3.90D、宽为0.10D的中隔墩流场优化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泵站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泵站低驼峰式出水流道中隔墩水力性能数值模拟

    基于统计降尺度的中国高温和热浪中短期预报

    徐文浩吴立峰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51 个气象站2011-2015 年5 年日最高温度数据,以NOAA的第二代全球集合预报系统提供的1~8d天气预报日最高温度数据以等距累积分布函数匹配(EDCDFm)法进行降尺度后作为预报值,统计分析这5 年的高温和热浪情况,将气象站点实测值和预报值进行比较,对站点年高温日次数和年热浪发生频率的预报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年高温日次数和年热浪频率的拟合,相关系数R2 分别超过了0.8 和0.7;但有些站点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没有高温和热浪的情况;EDCDFm方法能很好地提高数值预报系统的精度,1~8d天气预报的修正值对站点高温热浪事件预报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1d预报的效果最好.

    高温热浪统计降尺度中短期预报数值天气预报

    凋落物添加对樟树幼树生长的影响

    吴春生袁希刘欣王颜波...
    29-3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野外实地模拟试验,对不同类型凋落物(新鲜凋落物和自然凋落物)采用不同质量覆盖梯度探究了凋落物添加对樟树幼树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每平方米凋落物质量为300g~700 g时,全部处理均促进幼树苗高、地径和根长增加,叶片数和叶面积上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提高,并且随着凋落物质量增加,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当凋落物质量增加到900 g时,幼树生长受到抑制;同一凋落物质量下(<900 g),自然凋落物对樟树幼树早期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新鲜凋落物.这表明适量凋落物添加对樟树幼树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凋落物质量为700 g时,对幼树生长促进作用最佳.

    樟树凋落物添加生物量生长生产力

    生物炭配施化肥对稀土尾砂基质中樟树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陈志琪张海娜鲁向晖刘佳丽...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樟树扦插苗为对象,设置红壤及稀土尾砂对照组,设置两种施肥梯度分别为8g/株(常量施肥)和16g/株(适量施肥),两种生物炭处理(椰壳炭、稻壳炭),两个生物炭添加水平(225g/株、450g/株);共12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10 次.通过测定株高净增长值、基径净增长值、叶绿素SPAD、光合速率等指标,分析不同生物炭及化肥配施对樟树幼苗生长状况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综合评价最佳施肥量及生物炭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樟树幼苗的生长,单施适量肥的提升效果要优于常量肥;相比无添加的稀土尾砂,生物炭配施化肥的处理组均显著提高了樟树幼苗的生长状况(P<0.05);稀土尾砂环境下樟树幼苗在配施处理中光合作用得到显著提升(P<0.05),稻壳炭效果优于椰壳炭,且高浓度稻壳炭效果更佳.在稀土尾砂治理中,樟树幼苗的生长宜选用8g/株化肥配施450g/株稻壳炭.

    稀土尾砂化肥生物炭生长状况光合作用樟树

    基于虚拟阻抗准PR控制的MMC环流抑制策略

    赵占豪王翠牛作家吴晨航...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环流中存在二倍频分量及高频谐波分量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阻抗准比例谐振控制(QPR)的抑制策略.首先建立了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内部环流;其次通过陷波器精准提取环流中的二倍频分量,并利用QPR控制器抑制该分量;最后设计了虚拟阻抗,抑制环流中的高频谐波分量.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三相MMC仿真实验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环流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环流陷波器准比例谐振控制器虚拟阻抗

    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特性仿真研究

    饶繁星李浩然王沄禾杨小品...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是新能源并网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研究可再生能源经VSC-HVDC接入对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本文建立了送端分别为光伏发电、水电和火电的三送端三受端的六端柔性直流输电仿真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经VSC-HVDC接入时的系统特性进行研究.送端中光伏并网系统为两极式并网结构,经LCL滤波电路接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选取了MPPT和双闭环控制算法后推导了LCL滤波电路的参数公式,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随机性较大的光伏发电接入后,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仍可稳定运行,验证了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和参数计算的正确性,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协调控制研究提供了仿真基础.

    柔性直流输电光伏发电仿真

    Galfenol合金扭矩传感器优化设计与实验

    林永顺曹清华臧金明杨炯睿...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逆磁致伸缩效应,设计了一种Galfenol合金贴片接触式扭矩传感器,对贴片的厚度、栅条宽度等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根据仿真结果搭建了实验平台.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加载情况下,灵敏度为 0.721 mV/Nm,最大误差为6.31%;在卸载情况下,其灵敏度为0.684 mV/Nm,最大误差为6.59%.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中小范围扭矩测量的精度与灵敏度较高、适应性能好,可为扭矩传感器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Galfenol合金扭矩传感器优化设计实验

    Fe20Cr9Ni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热老化后的点蚀性能

    董芳张泽丰杨滨
    60-6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因力学、耐腐蚀以及焊接性能优良而广泛应用于油气、化工、食品、电力、交通运输和造纸行业中.采用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在 400℃温度下热老化不同时间的点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老化时间延长,Fe20Cr9Ni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耐点蚀性能降低,表现为维钝电流(I0)增大,击破电位(Eb)和钝化膜电阻降低.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Fe20Cr9Ni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在10 000 h内老化时间延长耐点蚀性能下降是由于铁素体相区内发生调幅分解所致.

    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热老化点蚀调幅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