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任国胜

双月刊

1674-6090

nfmwk2705@163.com

023-89012705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docrin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本刊自2002年试刊,2008年正式更名。设有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专家讲座、综述等栏目。主要内容涉及内分泌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内分泌外科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本刊秉承以临床为主,基础为辅的办刊方针,着力于传播内分泌外科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力求打造内分泌外科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良好平台,成为一本反映内分泌外科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质量的精品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注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的防治

    程小春孔令泉母力元涂江渝...
    46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术治疗是各型甲状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手术可引起单个或多个甲状旁腺损伤或血液供给障碍,致术后甲状旁腺素明显下降和低钙血症.长期低钙血症,可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部分患者甲状旁腺虽能代偿,但长期负钙平衡、术后低血钙刺激其余甲状旁腺增生、肿大,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亢进,引起骨质疏松、泌尿系统结石、转移性血管钙化、全身钙质异常迁徙沉着等并发症.故加强对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病因、危害认识,早评估早发现,积极在甲状腺癌术前、术中、术后及长期随访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低钙血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甲状腺癌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介入手术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难治性淋巴漏临床分析

    张轶李思雨张泽付利军...
    469-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开放、腔镜和介入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难治性淋巴漏的治疗效果,探索介入治疗难治性淋巴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难治性淋巴漏行手术治疗患者41例,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开放组18例、介入组14例和腔镜组9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难治性淋巴漏的效果,观察术后第1、3、5天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组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开放、腔镜和介入三种方式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难治性淋巴漏均好转,术后第 1、3 和 5 天引流量分别为(96.67±46.40)、(64.44±30.46)、(72.86±57.70)mL(P=0.197),(43.89±25.70)、(33.33±12.25)、(39.29±36.68)mL(P=0.653)和(22.50±19.42)、(16.67±15.61)、(20.00±27.39)mL(P=0.8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花费为(0.33±0.75)万元,低于腔镜组的(0.56±0.70)和介入组的(0.76±0.84)万元(F=126.245,P<0.001);介入手术住院时间为(2.36±0.50)d,低于开放组的(4.67±1.14)和介入组的(4.56±1.13)d(P<0.001).结论 介入治疗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难治性淋巴漏.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淋巴漏介入手术

    不同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雪松秦彦超韩飞丁炜...
    473-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实施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complete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CET)治疗甲状腺癌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锁骨下组(经锁骨下入路CET)48例和经口组(经口腔前庭入路CET)48例.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美容满意度评分,术前、术后1、3及7 d检测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 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组织激肽释放酶 11(kallikrein11,KLK11)、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术后1、3及7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评估颈部功能.结果 经口组与经锁骨下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7.58±10.87)min和(101.84±11.35)min(P<0.001),住院时间分别为(4.31±0.86)d 和(5.12±0.91)d(P<0.001),引流量分别为(65.13±12.49)mL 和(78.65±15.32)mL(P<0.001).术后 1、3及7 d,经口组和经锁骨下组CD3+分别为(41.53±3.86)%和(38.29±3.51)%(P<0.001),(46.21±4.35)%和(42.81±4.06)%(P=0.001),(48.23±4.47)%和(45.10±4.23)%(P<0.001);CD4+水平分别为(33.27±3.90)%和(30.18±3.45)%(P<0.001),(36.28±4.15)%和(33.46±3.87)%(P=0.001),(38.69±4.22)%和(35.17±4.10)%(P<0.001);CD4+/CD8+水平分别为(1.31±0.22)和(1.16±0.21)(P=0.001),(1.40±0.23)和(1.20±0.22)(P<0.001),(1.58±0.24)和(1.45±0.25)(P=0.011).术后 1、3及7 d,经口组与经锁骨下组血清SIL-2R、KLK11、MK水平、VAS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组和经锁骨下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4/48)和22.92%(11/48)(P=0.049),美容满意度分别为95.83%(46/48)和81.25%(39/48)(P=0.025).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锁骨下入路行CET治疗甲状腺癌均对颈部功能造成损伤,前者能减轻免疫功能损伤,有助于术后早期病情恢复,同时能提高安全性及患者美容满意度,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甲状腺癌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锁骨下入路口腔前庭入路免疫功能颈部功能美容满意度

    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观察

    袁倩徐燕婷李逸林朱梦鸽...
    479-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by gasless trans-subclavian approach,ETGTA)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48例PT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ETGTA组53例和小切口腔镜辅助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Miccoli)组95例.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满意度等.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x2检验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年龄、性别比例、肿瘤最大径、肿瘤病灶数、肿瘤原发灶分期、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GTA组术后引流天数为(4.57±2.45)d,高于Miccoli组的(2.98±1.07)d(P<0.01),但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ETGTA组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为(5.6%、0%),分别少于Miccoli组的(18.9%、7.4%)(P=0.04,P=0.04).术后1个月、3个月ETGTA组术后颈前区紧绷感或僵硬感发生率为(0%、0%),分别少于Miccoli组的(11.6%、8.4%)(P=0.01,P=0.03).ETGTA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为(4.1±0.7)分,高于Miccoli组的(2.4±0.8)分(P<0.01),但两组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3 d颈区疼痛、术后手足麻木及术后血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PTC均安全、可行,其中ETGTA术式创口隐蔽,美容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无充气锁骨下入路

    基于生物阻抗和深度学习技术的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研究

    黄奥玲黄文雯董鹏伟鞠仙莉...
    484-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提高,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等术前检查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诊断性手术及过度诊疗的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生物阻抗及深度学习技术对甲状腺组织进行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为了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一套适合甲状腺组织的电阻抗测量系统,采集来自321例患者的331个离体甲状腺标本共1 340项数据集.随后,建立一个基于多特征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 dimensional convolution neural,1D-CNN)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混合模型对甲状腺组织进行分类.其中80%(1 072/1 340)的数据用于训练,另外20%(268/1340)用于测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宏平均 ROC、微平均 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指标对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进行评价.此外,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比较该分类模型与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 甲状腺组织两分类(恶性/非恶性组织)模型的ROC-AUC=0.94,总体准确率达到91.4%.进一步建立三分类(恶性/良性/正常组织)模型,其中正常、良性和恶性组的ROC-AUC分别为0.91、0.85和0.92,微平均ROC-AUC和宏平均ROC-AUC分别为0.91和0.90.且与超声相比,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结论 本研究基于生物阻抗及CNN-LSTM建立的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稳定性,该技术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有用的补充信息,从而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决策和管理.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生物阻抗谱电极

    超声引导下重复细针穿刺活检术对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临床管理的影响

    张帅付庆锋何润东孙平...
    489-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为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重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repeat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rFNAB)的时机及特征,并进一步优化穿刺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初次FNAB结果为Bethesda Ⅲ类,行rFNAB的71例(73枚结节)患者资料,女57例,男14例,年龄(45.7±10.4)岁.按照rFNAB结果将结节进行分组,Bethesda Ⅱ为良性组21枚、Bethesda Ⅴ/Ⅵ为恶性组39枚,以上两组统划为诊断明确组,其余分类为非明确诊断组13枚.记录rFNAB结果、穿刺间隔时间、术后病理、超声特征、FNAB特征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和数字表示,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73枚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进行了rFNAB,结果显示60枚(82.2%)结节得到明确诊断,13枚(17.8%)结节未非明确诊断.恶性组的钙化特征与良性组、非诊断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中,29例接受手术治疗,初次FNAB后间隔时间超过3个月再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仅2例(8.0%),复发风险为中危.重新审查rFNAB恶性组的31个初次穿刺样本,其中9个(29%)镜下细胞轻度异型,22个(71.0%)取材不良,多以纤维及钙化成分为主.结论 初次FNAB为Bethesda Ⅲ类的结节在超过3个月随访后,新增或持续存在可疑超声征象尤其是存在微钙化征象时应行rFNAB,但穿刺时应针对结节边缘非钙化区进行多点穿刺,以提高rFNAB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敬请读者扫码二维码观看本期视频导读和手术视频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编辑部
    493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多腺体病变临床分析

    毛锡文柳子钰李富新赵科...
    494-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中甲状旁腺多腺体病变(parathyroid multiglandular disease,PTMGD)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3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9例PTMG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术前、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其他系统情况,主要病理类型,各种检查的准确性,及术后预后情况等,并和同期手术的291例单腺体病变患者进行了对比.采用SPSS 2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TMGD组发病年龄为(52.7±1.9)岁,单腺体病变组发病年龄为(56.6±0.7)岁,PTMGD患者发病年龄更低,P=0.047.PTMGD肿瘤直径为(2.05±0.1)cm,单腺体病变肿瘤直径为(2.34±0.6)cm,PTMGD肿瘤直径更小(P=0.006).PTMGD术前血钙为(2.56±0.59)mmol/L,单腺体病变为(2.70±0.58)mmol/L,PTMGD患者血钙低于单腺体病变患者(P=0.045).PTMGD患者术前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和Win值都与肿瘤最大直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2、0.223、0.352).本组病例应用颈部超声、颈部增强CT及甲状旁腺核素显像等检查方法对病变的甲状旁腺进行定位诊断,PTMGD患者准确率分别为(14/25)56%、(10/19)53%和(11/24)46%,单腺体病变患者准确率为(233/250)89%、(131/152)96%和(223/232)86%,PTMGD准确率小于单腺体病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在PTMGD患者中三种检查联合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为(13/18)72%.PTMGD组甲状旁腺增生45/72(63%);单腺体病变组甲状旁腺增生18/291(6%),PTMGD组甲状旁腺增生的比例高于单腺体病变组(P<0.001);单腺体病变组中甲状旁腺腺瘤为237/291(82%),高于PTMGD组的24/72(33%)(P<0.001).23例PTMGD患者进行随访,其中9例术后甲状旁腺素出现轻度升高,1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症状.结论 PHPT中多腺体病变患者的发病年龄偏低,且生化检查相对温和,术前准确定位所有病变腺体较困难,故应行充分术前评估,及时发现家族性多发内分泌腺瘤患者,同时对可疑多腺体病变患者术中应行双侧甲状旁腺探查.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多腺体病变甲状旁腺素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主动监测的初期结果及其进展相关因素分析

    葛玉鑫郑斌周建桥李成...
    500-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我国对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进行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的可行性.观察低风险PTMC进展情况,分析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73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低风险PTMC患者纳入AS研究.超声随访观察PTMC进展情况,并分析影响PTMC进展的相关因素.疾病进展被定义为病灶任意径增大超过3 mm,和(或)超声检查出现可疑淋巴结.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16例(21.9%)出现疾病进展,包括9例(12.3%)超声发现可疑淋巴结,8例(11.0%)病灶增大,其中1例(1.3%)同时出现两种进展情况.单因素x2分析显示,有细钙化(P=0.032)、最大径更大(≥7 mm,P=0.003)、年轻患者(《45岁,P=0.041)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升高(P=0.008)与疾病易发生进展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自身抗体升高(OR=4.311,P=0.030)及较大的病灶(≥7mm,OR=6.196,P=0.034)是PTM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我国对低风险PTMC进行AS是一项可行性强且有效的处理方法.随访中超声检查出现可疑淋巴结和或病灶增大超过3 mm是终止AS的重要指标.对初始病灶最大径较大及甲状腺抗体升高的患者,因疾病进展可能更快,应予更密切的关注.

    甲状腺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主动监测超声检查疾病进展

    三种TI-RADS系统在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中的比较与评价

    于晶黄媛婧马笑康亚宁...
    505-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对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2011年8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MTC的甲状腺结节160个,随机抽取同时期160个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160个良性结节作为对照.分析各组间性别、年龄、结节直径及各超声征象的差异.并分别依据美国放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TI-RADS、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TI-RADS及中国版TI-RADS(C TI-RADS)对其分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诊断价值.应用Kendall协调系数评价各TI-RADS系统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三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P=0.558),但年龄、结节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8、40.12,P均<0.001).ACR、AI及C TI-RADS诊断MTC与良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773、0.761,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Z=1.33、0.01、0.87,P=0.183、0.994、0.386).但C TI-RADS的敏感性为87.5%,低于ACR TI-RADS及AI TI-RADS(均为95.0%)(P=0.018).结合穿刺阈值后,C TI-RADS 的漏诊率为 30.6%,低于 ACR TI-RADS 的 41.3%(P=0.048)及 AI TI-RADS 的 43.1%(P=0.020).C TI-RADS 的医师间诊断一致性为 0.884,优于 ACR TI-RADS 的 0.819(P<0.001)及 AI TI-RADS 的 0.839(P<0.001).结论 AI TI-RADS及ACR TI-RADS诊断MTC敏感性更高,C TI-RADS诊断漏诊率更低.AI TI-RADS与ACR TI-RADS诊断效能相似,可取代ACR TI-RADS.

    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